《古书版本常谈》是一本由毛春翔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书版本常谈》精选点评:
●头几章对雕版源流的考证尚可,后面对于版本知识和鉴别的叙述太零敲碎打了
●2010.8.25晚阅毕。
●为了罗振跃。。。
●疏而不失,简而不偏,实版本学入门之必读。
●薄薄一册,入门极佳。
●重要的是可以摸書!理論知識再多,也是人家的知識。
●简明扼要,证明实践才能出真知。后来讲版本学的很多用了毛先生的观点却没注出处。
●短小精悍的通俗读物。
●如果插图能和文字同步就更好了。
●学习版本学很有用。
《古书版本常谈》读后感(一):古书版本常谈(插图增订本)
一时兴致,放下手头正在看的其他书,竟翻起这本书来看。
是书内容简洁,无有赘语,然见解颇深,入门者不读此书,其可乎?出版社在文字之外,配以板式插图,以资对照,极为方便。然若配以书中所言及之板本,则更佳。否则,会有不伦不类之感。
另,不得不再批出版社几句。今者,读书人不识字,编书人不识字,殊为可恨。(著书人不识字,则又觉其可悲。)P85配图之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泽存堂本《广韵》,书中简“韻”为“音+员”,不知其为“韵”字之繁体,殊为可笑。
又,本书附录,皆为后人增补,非毛氏之作。仅在附记言及,目录中不做标识,似属不当。
《古书版本常谈》读后感(二):《古书版本常谈》志疑
作为初学者,读如此经典自然受益良多,但还是忍不住在边边角角挑挑刺儿。
1、此书25页列举唐代刻本,在人尽皆知的咸通《金刚经》后补充:“除此之外,尚有1944年成都市内唐墓发现的、唐成都府卞家刻《陀罗尼经咒》。据成都称府在肃宗至德二年,其印本当在咸通以前。”
这个表述一看就知道很奇怪,成都府升格后有唐未曾改过,据“成都府”只能将时间限定在至德以后,不知“当在咸通以前”的判断从何处来。
2、26页,文中配图说明赫然出现“唐武则天晚期(约702)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字样。按前节作者苦心孤诣考证出雕版之业初兴于中唐,且相关记载都是刻印日历等,刻书还要再晚才能出现,这里编辑如此描述配图岂不是推翻了作者的研究?(按序言,文中配图均系2002年重印时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加,原书作者早已故去)实际上,此经卷1966年在韩国被发现后就引起了不少争议,一些韩国学者据此认为印刷术起源于韩国,亦有人针锋相对地考证出此经卷实据中国宋代版本刊印,但无论哪一种判断,此经刊印时代都要靠后不少,前引的年份是此经汉译文本问世的大致时间,于雕版印刷无涉。
(近年来,的确有论文认为此经译出后就被刊刻,将雕版印刷行用的时间大大提前,不过本书作者的考证似更令人信服)
3、54页,编辑为“辽、金刻本”一节配图,竟出现了“蒙古宪宗六年(1256)刻本《歌诗编》”。正文论辽金刻本,混入元刻已是不伦,“蒙古宪宗”的说法更是怪异,通常所见或为蒙哥汗或为元宪宗。
第一处小错误可能是作者一时疏忽,后两处错误应该只能说是编辑画蛇添足了。
《古书版本常谈》读后感(三):《篋底舊藏-刻本與活字本之鑒別》
《篋底舊藏-刻本與活字本之鑒別》
日前寫過一文,言清同治壬申年版,即致一齋玉句草堂二十卷十冊本《杜工部集》,並非刻本,乃銅活字排版本,有問以何為據。
昔時鑒別刻本與活字本所據,皆以活字本初期之不足為論,文字中喜好剞劂雕鏤韻味傾向濃重,以刻本為書寫上版,一氣呵成,行氣井然有序,而活字版則有失整飭,甚或橫置顛倒,此見以早期個案概言整體,頗失公允。
活字排版,乃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布衣畢曻所創,沈括之《夢溪筆談》有詳細記載,此處不作贅述,歷經宋、元、明、清數百年,其材質從膠泥至木,至陶,至銅,不斷改進,其之排版亦如是,於是,活字排版,及至明清,更是盛行,乃至官刊,大體為銅質為多。祇是清高宗弘歷以活字版之稱不雅,故乾隆朝始,活字版改稱為“武英殿聚珍板”,《四庫全書》內,活字刊行者逾百。
其實,後期活字排版之改進,其之整飭有勝刻本,這裡茲將清同治壬申年版致一齋玉句草堂本《杜工部集》與另一清刻本《李太白文集》對照比較,選擇緣由為其二者皆楷體也,容易比較,以證其非刻本之斷。
其一,活字本,其入版每一活體字,皆有數十上百作為備用,而每一字基本為同一字模砂範澆鑄而成,故《杜工部集》書影裡,同一字之長短肥瘦大致如一,而刻本為手書上板再行雕鏤,同一書家寫同一字,其橫豎撇捺,亦會略有差異,此在《李太白文集》書影裡,顯而易見。視此兩書同一葉內,各自多次出現之“李”、“杜”二字,即可辨識其之異同。
其二,大多鑒別以書版行氣為說,此為手書自然成韻,然至刻版,橫向排列就難以對齊,以上兩書影對照,《杜工部集》書版橫向如一,而《李太白文集》書版橫向則參差不齊,尤其是從上至下,橫向行距不均,可視該葉版內豎四橫六之處,殊為明顯。眾所周知,昔日古籍刻版,每行竪排幾字都有定規,而手書難控字之大小與上下間距,故豎寫文字,數行并列,橫向同一字位,常有高低,而活體字,其之字基方正,尺寸規范,故入版排列有序,整個版面相視,感覺上橫豎如一。祇是上千年來,讀線裝書,從上至下,竪排看習慣了,故而從不計較橫向整齊而已。不過,此亦是讀活字版線裝書,時而會有些微呆板之感,其之韻味,略嫌有遜雕鏤刻版。
我斷同治壬申年版致一齋玉句草堂本《杜工部集》為活字版,依據大致如是。此外,此書框欄墨線拼湊有見,接縫之處,填物彌蓋顯然,刊印墨刷,濕潤時久,該處框欄,自然浮泛走樣,亦為佐證。
實際上,讀古籍線裝書,其之刻本與活字本差異,看多了,感覺當是自然而然。
-ZY.S. 2009-March-15
《古书版本常谈》读后感(四):《箧底舊藏-民國線裝書:「四部備要」乎,「四部叢刊」乎?》
《箧底舊藏-民國線裝書:「四部備要」乎,「四部叢刊」乎?》
屈指數來,民國線裝書亦有三十五年刊行歷史矣,其中,中華書局之《四部備要》與上海商務印書館涵芬樓之《四部叢刊》占據了大半壁江山。
或問,“若欲選讀,「四部備要」乎,「四部叢刊」乎?”
答曰:“如為研讀學問,當選「四部備要」,如為賞閱文字,當選「四部叢刊」。”
世說「四部備要」重善本,「四部叢刊」重珍本,此見略有偏頗。上海商務印書館之張元濟、王雲五與中華書局之陸費逵,皆非等閑學人,如此鉅製,豈會視善本而不顧,祇不過「四部備要」在先兩年,「四部叢刊」必得別開蹊徑,恰葉德輝有此影印藏本之良策,藏本原本多為善本也。
祇不過「四部備要」更多注意校本、足本、註本,而「四部叢刊」則以影印之便,薈萃雕鏤文華,善中再選其中之上乘者而已。
自然,「四部備要」,大多一色倣宋鉛字排版,讀則都讀學問之內;「四部叢刊」,宋槧、元刻、明版,雕鏤奪目,讀則或讀學問之外。
客觀地說,古籍版本之學,在經、史、子、集四部之外,然卻又非經、史、子、集四部功底不可,而且,極易撩起讀書人些許旁騖之心,近則,易換學科,逺則,來得及者,去過琉璃廠,來不及者,去趕拍賣行。
宋槧、元刻、明版、清刊,昔日曾經醉迷多少學人,讀過繆荃孫《藝風堂友朋書札》、葉德輝《書林清話》、胡晗《江浙藏書家史略》,入門還祇是前腳剛跨上門檻,心兒就想奔著去了,一如筆者。
至于,「四部備要」乎,「四部叢刊」乎?若與版本有興趣者,「四部叢刊」相對來說,比較好些個。
-ZY.S. 2009-March-09
《古书版本常谈》读后感(五):《箧底舊藏-「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一字商榷》
《箧底舊藏-「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一字商榷》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杜工部集,二十卷,唐杜甫撰,清同治十一年致一齋刻本,姚永概録清方苞、姚鼐、張裕劍批,八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一條。
藏書館分別為: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與安徽省圖書館
此條目誤在一處,其之“刻本”二字,當更正為“銅活字本”,其實,寫此條目者,如得觀書,自然明白。
《杜工部集》此清同治壬申年版本,確屬善本,然并非罕見,筆者舊藏架中祇視為一般,茲作翻檢,將是書版況概述於此:
《杜工部集》,是書扉葉內印“同治壬申六月致一齋校栞玉句草堂本”十六字,壬申年者,公元1872年也。是書二十卷,共十冊,兩函。書版高約二十五公分、寬約十五公分。內框高約十二公分、寬約九公分。是書天地闊綽,天眉約九公分、地腳約四公分。八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上象鼻黑口,下象鼻花口,邊欄內署篇名卷數,跨葉,最下「玉句草堂」依古意作「玉勾草堂」寫,祇見書葉正面,四周雙邊,銅活字版,宣紙刊印。
第一冊:杜集諸家詩話、杜集唱酬附録、杜集敘、杜工部集卷首、杜工部集卷之一目錄、杜工部集卷之一
第二冊:杜工部集卷二、卷三、卷四併目錄
第三冊:杜工部集卷五、卷六併目錄
第四冊:杜工部集卷七、卷八併目錄
第五冊:杜工部集卷九、卷十併目錄
第六冊:杜工部集卷十一、卷十二併目錄
第七冊:杜工部集卷十三、卷十四併目錄
第八冊:杜工部集卷十五、卷十六併目錄
第九冊:杜工部集卷十七、卷十八併目錄
第十冊:杜工部集卷十九、卷二十併目錄
是版同治壬申年(公元1872年)本《杜工部集》,乃「致一齋」據乾隆乙巳年(公元1785年)所刻「玉句草堂」本《杜工部集》,銅活字重排翻刊,版式文字依舊,尺寸相倣。
乾隆乙巳年版玉句草堂本《杜工部集》,宋體字鐫刻,《杜工部集敘》為真州有美堂鄭澐撰寫。
有學人作《杜工部集》此二版本比較,言同治壬申年版不及乾隆乙巳年版,道有欠整飭。不及者,然也:整飭者,非也。活字版又稱聚珍版,其之整齊劃一,鋟梓難及,祇是規範有失剞劂個性,刀痕韻味失甚,一如館閣體之過於圓潤,加之昔日楷體多為書寫,不及宋體來得端莊方正,再加宋體筆劃硬朗,合乎刀路走勢,故多為雕版印書。是為同治壬申年版之《杜工部集》,的確不及乾隆乙巳年版之《杜工部集》緣故也。
然而,“活字版印書,一次印畢,即行拆版。昔人不知制造紙型,故活字版書,流傳不會很多,因此人多重之。”此乃毛春翔於《古代版本常談》一書內所語,其言或是。
祇為一字一書,又寫若幹至半夜,值乎?
-ZY.S. 2009-March-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