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一本由杨绛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元,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洗澡》精选点评:
●在描写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的感觉上有点像《围城》,但反映了特定的现实。杨绛先生我是真喜欢
●很早以前读过,感觉上和钱氏的小说文字有相通处,也有作为杨绛的女性的细腻与刻薄。对人生大抵都是虚无的,对人物大抵都是鄙视的,对篇幅大抵都是节约的
●昨夜睡前读完,精彩的群像和时代描绘。夫人的这部小说代表作,在行文描写、揶揄幽默、细致机锋、智慧深刻上完全不输《围城》;甚至客观上要更胜《围城》一筹:因为在才学文笔相当的基础上,夫人的《洗澡》显得更成熟、圆润而平和,不过这温吞外壳下包裹的智慧和机锋,可是丝毫不减。这可能和两部书的写作时间有关,钱老写《围城》时还是青年,而夫人写《洗澡》时已是年近古稀。这中间“我们仨”经历的风雨,肯定会产生影响。书中人物里,姚宓完美,余楠可鄙;彦成普通,丽琳不易;宛英良善,姚太慧心;罗厚热情,姜敏腹黑;朱千里丁宝桂可笑又可怜,“河马夫人”可鄙又可笑。“沧浪之水”过后故事戛然而止,但这群人物已留在心中。 P.S.:男人在贤妻面前,恐怕永远都是小朋友……
●第三部笑到我差点断气
●我很难想象,我曾经迫切读了两遍,我喜欢这书。 购于平度书店
●有瑕疵,但还是很喜欢。
●从章法结构讲,不能算是一部很完善成熟的小说,前两部写众生相和第三部写“洗澡”运动不无关连,但是仍有断成两截之感。杨绛的语言从白话小说里化出,白描手法干净内敛,在仅仅十几万字篇幅里至少写活了十几个面目清晰的人物,笔力还是蛮强的。核心的情节写许彦成和姚宓的一段纯洁的婚外恋,颇为动人,虽有理想主义色彩但还是立得住,香山出游那一章已经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
●好书。
●透过它可以对那段历史以及身处其中的各色人等的心态有所了解
●只三言两语,就拨散了光环。
《洗澡》读后感(一):开会的时候,想打无线电
很喜欢这本小书,薄薄的,淡淡的,每个小节的题记还是古雅的《诗经》句子。
希望有个睿智的妈妈;希望坐公交车去香山看红叶;希望开会的时候有个可以跟你打无线电的人,还好现在有手机了。
《洗澡》读后感(二):总让人有种故事没有讲完的遗憾
杨绛的文字功底不遑多说,我想即便和钱钟书相比也不遑多让。全书行文流畅,故事性很强。但是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感觉结尾处理的过于简单了,感觉故事的起承转合都非常饱满,但是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却戛然而止了,总让人有种故事没有讲完的遗憾。
《洗澡》读后感(三):高度及经典程度确实差《围城》一截
在地铁上把电子书读完了,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书前部分描写知识分子间互相鄙视的微酸感觉很到位,真正“洗澡”的部分略微有点少,更希望看到“洗澡”后知识分子们的境况。可能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有关吧~
总的来说,经典程度确实差《围城》一截
《洗澡》读后感(四):只是喜欢
看豆瓣很久了,自己写还是头一遭。
说不出什么道理,只是喜欢,因为一般的小说基本看不下去。
这个却觉得很好玩,一贯对于杨绛先生的敬爱。
喜欢她所喜欢的几个人物,不同意有人分析的本书属于“女性的反击”。
不过是很多人生的无奈,包括有情人难成眷属罢了。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洗澡》读后感(五):爱如明月,不盈即缺
原来杨绛先生那么早的时候就有描写“小三”的作品了!不过其实那个时候的文人写的这类题材不算少。。关键杨先生对这段感情的处理很妙,没有让他们陷入世俗的泥潭。
爱如明月,不盈即缺。她不要他们的感情满到溢出来。这也很符合古来中国人一贯的审美。可惜现代中国人把这些分寸都弄丢了,试过以后,也只能是《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