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衬人》是一本由左拉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3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衬人》精选点评:
●小学时看的。昨天听闻一美女自称长得丑,突然想起这部小说。PS,最反感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美女,美就美,不能爽利点么??
●陪衬人的眼泪无人在意。
●很喜欢
●必读~
●引人深思的一个小短篇。万物皆可售卖,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经历了白日繁华之后又有多少陪衬人在夜晚哭泣。如若现实告诉你,你连陪衬人的资格都没有,那又如何?
●很短小,总感觉故事没说完……从马哲老师那里知道的这本书,就立马去找来看了看
●文学作品果然...是文学作品
●这就是为什么美女总是和丑女做好朋友的原因吗?哈哈哈
●犀利
●仔细想来 这一意象自小带给我的负面阴影竟是终身的 且如此深刻的嵌入我的身体里
《陪衬人》读后感(一):陪衬人
名字吸引了我,还是很不错的,蛮讽刺的一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和无赖。生活可能就是这样的吧。
《穷人的妹妹》讲述了一个可爱的犹如天使般可爱的孩子,自己已经穷困潦倒,备受悲惨生活的折磨,但是她的内心却是阳光的,永远想着的是那些更贫穷更受尽生活折磨的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样,永远心中充满阳光。不管生活多艰难,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心里面要充满阳光,因为,明天是另外的一天。
《陪衬人》也是极具讽刺的一短篇小说。陪衬人的生活很无赖,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别人的美丽,而自己却要饱受各种折磨。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陪衬人。一些人只是自己的容貌可能比别人漂亮些,就自认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其实她们的内心可能是十分肮脏的。只是徒留外表的清纯而已,不过社会需要的是她们外表的美丽,只是一种欺骗。
总之这小说读完还是觉得很不错的~~我的名著计划,继续读继续读啊!!!
《陪衬人》读后感(二):不错的书
突然感觉这是本好书。
陪衬人生得丑,就被人当做奴隶;当顾客付钱给她时,她心如刀割,因为她是奴隶,她容貌丑陋。可是,她又穿着华丽,她跟风流场上的佼佼者们形影相随,她以车代步,她宴饮于名家菜馆,她在剧院里消磨夜晚,她跟美貌的淑女们以“你”字相称。天真的人还以为她是出席赛马会和首场演出的上流社会的人物呢!
整整一天,她都高高兴兴。但到了夜间,她就悲愤交加,呜咽啜泣。她离开代办所的化妆室,独自回到自己的亭子间里,迎面的镜子向她道出真相,丑陋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她感到自己永远也不会被人爱了。她为别人引来爱情,而她却永远得不到爱情的温暖。
《陪衬人》写于1865年,是左拉早期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小说叙述了资本家杜朗多开办“陪衬人代办所”,把贫穷的丑女当做商品,加上“陪衬人”的商标高价出售的故事,无情鞭挞了资本主义“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的剥削本质。
现在的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陪衬人。
《陪衬人》读后感(三):杂谈《陪衬人》
左拉的陪衬人是小说中不多的主要采用叙述加议论的写法刻画形象的作品,细节描写较少(也许仔细描绘这样一个巧妙虚构的故事让他这样倡导自然主义文学的作家感到为难吧╮(╯▽╰)╭)。这样的构思以及写法自有其成功之处,但从我个人角度,文中一些坦白的议论太过赤裸,作者的叙述性突出,稍微丧失小说的阅读性和反思度(如第五部分后部);再者最后一部分作者似乎太急于表达自己的同情与控诉,反而使文章寡淡而琐碎了些。
我最偏爱第一部分。全文第一句话“巴黎什么都有出售:傻丫头和巧姑娘,谎言和真话,眼泪和微笑。”非常有针对性,平淡地表达出批判与讽刺。不信,您看,这三组相对的名词,不仅在下文一一对应,也是陪衬人这一职业的高度概括。作者接着构造出一个场景:陪衬人与雇主陪伴逛街,丑反衬而得到了美。读者此时正觉得妙哉,作者又慢悠悠地揭示出真相。此番文字跌宕而流畅,颇有说评书之味。
说了写作,接下来想聊一聊内容。文章一开始就提出,需要陪衬人的,往往自身“姿色平平,长着一张引不起人注意的脸”。甚至相貌只差胜过陪衬人本身(看似雇主与陪衬人之间出现逆转,实则陪衬人还是只有被选择权)。我不知道陪衬人是都真的可以“使自然美再次大放异彩”,但我相信有这样需要的人不仅是不美的,更是傻【哔】。当你挽着陪衬人出入歌剧院或是高档餐厅时,你放下的是最起码的自尊。你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你的美是需要别人帮你传达的,而且是通过人格上侵略他人而实现的。这不是把虚假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即使我们不谈道德是非,你今天可以凭借陪衬人的不美得到美,他日你也可以是别人美的陪衬人。
从踏进事务所起,你就已经宣判了自己。
对于书中虚构的陪衬人,我记得有一句话“最可耻的莫过于自尊心。”最可悲莫过于身无寸铁却把自尊捧在手心。我也不知道对于陪衬人更好的选择是什么,也许这是因人而异。也许你忍辱负重,也能上演一出励志的逆袭?
当我们不够完美的时候,难免沦为陪衬人。当我们达不到理想期望的时候,难免把别人当做陪衬人。而看透了此种纠葛并以此利己之人,罪恶深重。
《陪衬人》读后感(四):我站在神丑的旁边学习审丑
《陪衬人》讲述了一个叫杜朗多的工业家拿丑做买卖,专门收集丑女出租给那些相貌平平的女子作为陪衬。
一,“想必你有时会见到一些妇女,成双成对地走在宽阔的人行道上。她们灵巧而引人注目地曳着长裙,缓缓地踱着步子,在商店的橱窗前停下来,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她们像契友良知般地臂挽着臂,往往以“你”字相称,差不多相同的年龄,穿着一样的雅致。但是,其中一个总是貌不出众,生着一张不会招人议论的面孔,人们不会对她回眸顾盼,倘若偶然打个照面,也不会产生反感。而另一个却总是奇丑无比,丑得刺眼,使路人不禁要看她几眼,并且拿她和她的同伴作个比较。
要知道,你上了圈套。那个丑女子要是独自走在街上,会吓你一跳;那个相貌平常的,会被你毫不在意地忽略过去。但当她们结伴而行时,一个人的丑就提高了另一个人的美。”
1.这就是丑的作用:陪衬
一个美的人不需要丑的陪衬,但是她可能会因为习惯了自己的美而不愿让被人艳压被抢风头,于是不和与自己同样美或者更美的人在一起,也找起了人来做陪衬。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梗说“美女怎么会有真朋友。”美在人生活中的地位固然重要,但不至于这样,这也是对美的误解。
二,“为采办一批货底,杜朗多费了意想不到的力气。最初,他想直截了当地行事,只在楼道上、墙壁上、树干上和僻静的角落里贴一些方纸条,上写着:“征求丑女登门应召”,倒有二十五六个漂亮姑娘,哭哭啼啼地来要求工作;她们面临要么挨饿,要么卖身的绝境,巴不得能找个正当职业以自救。杜朗多好不为难,他再三向她们说明,她们长得美,不符合他的要求。但她们硬说自己丑,并且认为,杜朗多说她们美,不是出于礼貌,就是出于恶意。今天,她们既然不能出卖她们所不具备的丑,那就出卖她们所具备的美吧!”
2.只有美女会有勇气承认自己无中生有的丑,而丑女永远不会找上门来。又到了自我认知的环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美女会做的事什么是丑女会做的事。美的人承认自己美是自信的体现,而承认自己的丑是谦虚的体现,丑的人承认自己美是自嘲,承认自己丑说是实在,实际上会自卑到尘埃里。
三,“又一次,一位太太自己也丑得可怕,如果杜朗多在场,定会疯狂地以重金相聘。但她是为增加自己的美色而来;她要雇一个年轻而又不太丑的陪衬人,因为,据她说,她只需“稍加点缀”。营业员简直无计可施,他们请她站在一面大镜子前面,让所有陪衬人一个个从她身边走过。结果,她还是荣获最丑奖,这才悻悻然地离去,并且还责怪营业员竟敢向她提供这样的货色。”
3.不知道这位贵妇太太是否是丑而不自知,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富人中也有丑人。而且这位太太不仅外表丑,心灵也丑。这就把丑陋与美丽,富贵与贫穷,外表与心灵相连了。
四,“我不知道人们是否能理解陪衬人的境遇。她们有在大庭广众间强装愉快的欢笑,她们也有在暗地里悲伤涕泣的泪水。
陪衬人生得丑,就被人当作奴隶,当顾客付钱给她时,她心如刀割,因为她是奴隶,她容貌丑陋。可是,她又穿着华丽,她跟风流场上的佼佼者们形影相随,她以车代步,她宴饮于名家菜馆,她在剧院里消磨夜晚,她跟美貌的淑女们以“你”字相称,天真的人还以为她是出席赛马会和首场演出的上流社会的人物呢!
整整一天,她都高高兴兴。但到了夜间,她就悲愤交加,呜咽啜泣。她离开代办所的化妆室,独自回到自己的亭子间里,迎面的镜子向她道出真相,丑陋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她感到自己永远也不会被人爱了。她为别人引来爱情,而她却永远得不到爱情的温暖。”
4.丑被人唾弃,还被人消费,风光一时也是做的让自己大失颜面的事,尽管衣着华丽,出入高级场所,也是对这些本就顾影自叹的可怜姑娘的人格侮辱。
五,“我认识的那个陪衬人,有着火一样的灵魂,我猜想她读过不少瓦特、司各特的作品。我不知道有谁比多情的驼背和渴求爱情幸福的丑姑娘更忧伤了。可怜的姑娘爱上一个小伙子,她的面貌吸引了他的目光,但又把这目光转送到她的主顾身上,就好像她把百灵鸟唤到猎人的枪口下。”
5.哎,太可悲了,虽然陪衬人在现在不现实,但是它的内核却又和现世呼应,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一个有趣的灵魂如果长了张令人生厌的脸,也是会令人望而却步的。
“陪衬人”又可叫做“神丑”,严歌苓的一篇文章《审丑》我想也是与之类似,《审丑》是说一个审丑的理论让让一个丑的浓烈的老头做人体模特挣钱给孙子又被孙子嫌弃的寓意让我们去审他孙子心灵丑的故事。神丑也是一样,丑的价值是陪衬美,我们只看到外表的美与丑,如果看到心灵,又是谁在陪衬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