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选自电视剧《三十而已》等剧照以及相关新闻截图。
筱懿对你说:
有句话很好玩:“你花的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新年前后,你为自己买了哪些大小礼物,投了什么票?
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童尧老师的温情朗读 / 电台配乐:吴亦凡《大碗宽面》
首先声明,这不是一则理财广告。可以安心服用。
刚刚过去的2020年,因为疫情,大家都过得有些畏首畏尾。所以上次我们在互动中问起大家的新年小目标,很多姐妹都说是:健健康康生活,认认真真搞钱。
你惦记着财,财就惦记着你。这不,新年的第一份“财气”由支付宝送出: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好消息吧。
好消息是你有过一笔数额大到超出自己预期和想象的钱财。
那坏消息是?
曾经有过。当你发现自己特有钱的时候,这些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不信现在打开你的支付宝年度账单。
伴随着熟悉的心碎,今年的灵魂拷问依然是:我哪来的这么多钱?为什么我这么有钱自己都不知道?
于是这两天,大家都成了“忆”万富婆,一边集体失忆这钱是哪来的,一边拼命回忆钱都花在了哪儿。
最让人“悔不当初”的莫过于,有多少人最大的支出项都用在了美食上?
恩格尔系数真的是诚不我欺。
来,复习一下,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测定贫困线的方法,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意思是,收入越少,用来买饭的消费占比就越大;收入增加了,饭量不增加,那用来买饭的消费占比就越小。
也就意味着,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用于提升其他方面的生活质量,比如弹弹琴旅旅游什么的。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一个意思,分别是经济、心理和社会学视角的不同维度。
所以一个家庭单位的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日子过得越滋润。
but,同是天涯干饭人,收入涨没涨不知道,饭量倒是蹭蹭上涨,看看自己一路走高的体重,钱都花在长肉上了,心里还没点数嘛?
△干饭人的年度关键词通常是“至味人生”“不负烟火”,附赠一句萧伯纳的名言: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爱真切。
然而别忘了,支付宝账单只是你所有账单的一部分,毕竟你的年度微信账单,信用卡账单还在赶来的路上。
Anyway,总有人与众不同:饭可以不吃,包不能不买。
某位34岁“老阿姨”,自称花了小半年工资,用50000块买了人生中第一只爱马仕,体验当然是美滋滋,结果也免不了和男朋友大吵了一架。
男朋友抱怨她应该把钱攒着买房子,而不是去买个包。小姐姐霸气声明,我自己挣的钱,我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
发到网络上,大约是气不过,想寻求网友支持,还附了两张背包照,一张在地铁里,一张在走廊里。
但令她大失所望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支持她,下面几千上万条评论都在用“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她。
比如随便举几个例子:
“攒钱买爱马仕是什么心理,是工作需要还是什么? ”
“过来人忠告:我跟你同龄,有车有房,年薪是你好几倍,以前工作需要去很多大集团见大老板,也不曾这样花过钱,包包从来没有超过1500元,但是走出去照样自信满满,并没有因为一个包就让自己提高或者降低身价。”
“不太理解攒钱买包的心态,贬值的东西如果需要攒钱买,不就说明不是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么?”
“背LV可以偶尔坐地铁,比如我,但背爱马仕的坐地铁可就白瞎了这个包了。”
甚至有人站到了她男朋友一边:你的钱你想买啥买啥,他的钱他也想买啥买啥,互相都不要求彼此,你俩可以喝西北风住大桥洞了。
还有网友发出了和我一样的感叹:这还真是头一回出现大家集体反对这种“励志”故事。
这买包姑娘一看形势不妙,一边倒的反对浪潮愈演愈烈。这好不容易火起来的帖子,也不得不赶紧忍痛删除了。
要说攒钱买爱马仕,早就不是一件什么新鲜事儿了。
毕竟随随便便一只birkin或者kelly不算配货,也要8万起步。对于上班族来说,年薪百万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所以上面这位小姐姐和她男朋友,如果需要在攒钱买房子和买爱马仕之间权衡的话,可以暂且认为是普通上班族,而攒了小半年工资、背着爱马仕坐地铁这些细节,一不留神就让她被划进了虚荣心作祟,炫耀性消费,和“精致穷”的范围。
可是,只消换个语境,这攒钱买包的姐妹就能迎来一波支持。
比如,这难道不是一个消费自由,消费平权的时代吗?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女性真正的实现经济独立,也就是这些年不断争取得来的。至于自个挣来的钱,不管多少,要怎么花,怎么消费,其实谁也不比谁更懂。
热衷于划分阶层的是人,包只是个东西。
喜欢,买得起,没偷没抢,也没裸贷和负债,都是辛苦所得。精致穷也好,虚荣心也罢,或者就是单纯的想要追求最顶级的品质,让自己拥有最美好的体验,也不至于被奚落至此吧。
买得起,用得起,背着上班坐地铁,物尽其用好过供起来,就是消费得起。难道一定要等到住进联排别墅,开上劳斯莱斯才配用爱马仕包?
记得冉莹颖在《妈妈是超人》里,有一次聊起自己的公众形象,拎起放在手边的birkin到镜头前,
“说我拜金,这个包包就是爱马仕。
是我认识了有十年的一个大哥哥,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我不舍得用它的,这是我第二次用它;我是个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有或没有,过什么样的日子,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因为她又联想起自己的人生意义,情绪还挺激动,但这么一说,就好像贫穷出身和爱马仕之间,有着多么难以逾越的种种鸿沟似的。
节俭诚然是美德,拥有也未必就是拜金和浪费。
网络上经常嘲笑背名牌包坐地铁挤经济舱的女孩,但贵妇们拿爱马仕拎白菜装宠物,却习惯被奉为“美德”,也是人类行为迷惑大赏之一了。
难不成要说爱马仕是有钱人专属吗?这才是赤裸裸的以“包”取人吧,无论对谁的人格都是一种诋毁。
△日本有个节目给某位27岁的单身小姐姐,提供了一只价值9万的Birkin,发现这个向来朴素平庸,甚至有点自卑的女孩,竟然开始打扮自己,变得时髦自信起来。
顾佳的例子就不举了,那毕竟是真假参半的电视剧。看看耶鲁人类学家在曼哈顿上东区一番卧底观察之后,是怎么说的:
“那些上流社会的女人,她们的肩上,或是她们的手上,都有一个美到让人忘了呼吸,不管是车工或染色都无可挑剔、价值连城的Birkin。那些Birkin是盔甲,是武器,是旗帜。我相信一个漂亮的Birkin可以像图腾一样保护我,让我不受其他女人的伤害。老公,我也要铂金包!”
你看,对有些人来说,爱马仕是个包,是菜篮子;对另一些人来说,是个可以炫耀的东西,又或者是武器,是底气,是享受,是敲门砖等等。
买不起或者不舍得买,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高尚选择;买得起或者多拥有了几个就瞧人不起,也是很可悲很low穿地心的行为。
买不买爱马仕(或者其他奢侈品),是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外的事情;买或不买,也只是个人普普通通的消费选择而已。
钱是自己挣的,花在哪儿,你觉得值就行。无论是bl的爱马仕,还是平平无奇的一餐餐美食。不辜负这美好,就是对劳动所得的最佳消费。
如果真有那么一句大家都同意的话,我想就是西太后一直提倡的购物理念了:“Buy less, choose well, make it last”。
所以问题来了,姐妹,你们怎么看上班族妹子攒钱买爱马仕这事儿,赞成她嘛?
罗拉,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这双眼睛看透太多,人怂嘴不怂的红发毒舌小娘子。
亲爱的香蜜,微信又又又改版了,记得耐心地往下拉一会,就能找到留言入口啦~留言区等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