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是一本由坂本文泉子 / 石川啄木著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337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精选点评:
●国图馆藏借阅看的...
●石川所描绘的这般心境,大抵是高中时代的心境吧。我以为早已过去了,没想到去北京一趟,那无底的悲观再次涌来。
●在广州时无意淘来的旧书,当时以为是周作人写的《如梦记》,翻来看时就被这位文泉子的陈年记事深深迷住了。有浮生六记的感觉。真是人生如梦啊
●啄木先放一边 如梦记看得我……希望世间的文都是这样的
●“把死当作常吃的药,在心痛的时候。”
●太喜欢了~阿~知堂老人的译作真是婉而上口
●天真的啄木 令人心疼
●一握砂。
●星是如夢記的,有趣極了,如夢的童真。石川的詩必須配原文,一開始是謎的,漸漸才被吸進去。
●石川啄木的诗很容易让人感到一份赤子之心的单纯,随意翻看,有些诗句反而更感人,就象在前后延续的平常生活中定格意味深长的一刻。一如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以俳句为取景框留下了快速印象和剪影,经营在有意无意之间。
《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一):值得细读
以前看过当代人译的日本俳句,觉得寡然无味。周作人的译文非常好,尤其是石川啄木的诗,读来觉得作为中文诗歌,也是极好的作品。周作人常引翻译如“嚼饭哺人”这句话来表达对翻译难的认同。译诗则是难上加难。我总觉得诗歌是不能翻译的,只能创作,在翻译的基础上由译者再次创作。译者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和母语水平将决定译作的质量。
周作人的译文好,主要是他的文章好,他的诗也写得有味道,此外他对翻译的理解也很到位,没有像乃兄那样“硬译”。相比之下,鲁迅的译文实在不佳。
石川啄木的诗是很好的白话诗,又有古诗的韵味。我没有能力读原文,只能对周氏所译的这些诗歌表示叹赏。
《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二):如梦之短,如生之断。
把《如梦记》放在前面读许是正确的,孩子天真的温暖的记忆,即便是由成人的笔来书写,也是那么样的甜而美,眼泪都是花蕊的蜜。
读石川的感受绝非如此,这早早比别人品尝了甘苦,早早比别人老去的悲伤的灵魂,他的文字攥紧了我的心,不反复捶打绝不罢休。看在我眼里平常的苦涩瞬间,在他的笔下就是永恒的痛苦定格;在我眼中普通的欢乐,在他的笔下就是不敢触碰的神赐。
你在这诗歌中最经常读到的一个词就是“悲哀”。原词不知是否如此,但周作人统统译作这个。是的,他看到夜晚的清露悲哀,他看到归巢的飞鸟悲哀,他看到流砂悲哀,他看到生命的离去悲哀,他悲哀自己不能不悲哀。这悲哀从那么少的文字和那么真的生活中,铺天盖地的笼罩了我,让仅有的那么些温暖,也荒凉地散去了。
我看到他的指引,不必非将太阳写作太阳,树也不必非要是树,所以我必只能是我。
我静静掩卷,看初夏的风走进缝隙,然后走出,短暂之极,一瞬而已。
《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三):读后
石川啄木的诗,喜欢的人这么多,大概也是因为门槛低吧。
用三行短句,讲一些日常的、碎片化的悲哀、寂寞、无奈、茫然,还有对于人间世的留恋,清清浅浅,有时候也真能一击而中。
比如下面这首:
四四二 寂寞的是 因为眼睛对颜色不熟悉, 就叫人买红色的花。好像萎顿的人挣扎着想要起来。有力又无力。
石川尤其擅长写那些无端而来、无端而去又难以名状的悲哀,那种一瞬间的悲哀:
四六一 白兰地醉后的 那种柔和的 悲哀漫然的来了。没有惊涛骇浪般的起伏,都是淡淡然的,欲言又止,这样一来,反倒真让人有点不知所措。
周作人说:“他的短歌是所谓生活之歌,与他的那风暴的生活和暗黑的时代是分不开的,几乎每一首歌里都有它的故事,不是关于时事的也是属于个人的。日本的诗歌无论和歌俳句,都是言不尽意,以有余韵为贵,惟独啄木的歌我们却要知道他歌外附带的情节,愈详细的知道便有情味。”
这是知人论世的读法。其实也未必了。
我不觉得石川的短歌的感情有多深沉,但真挚,特别是意义不那么明确的时候,正好拿自己的回忆填充。
60年代出版的诗歌集,封面是他的木刻肖像,面庞清峻,猜想大概是个寡言少语而又敏感纤细的人吧。
《如梦记》则是很久之前读过的。
大四下半学期,保了研,简直无所事事。每天都得睡到快十一点才起来。吃完中饭,靸个人字拖,晃荡到图书馆,在二楼东的小角落里找个沙发,随手就开始翻周作人。当时总看了有十几种吧。周作人喜欢写童年回忆,也喜欢看别人写的。我也喜欢。就这样知道了《如梦记》。那时候图书馆里没有,还是自己去印的。但《石川啄木诗歌集》没印,毫无兴趣,甚至就是不屑。现在已经不记得《如梦记》写了些什么了。但读的感觉是好的,一直留存在心中。总想着什么时候再来读一遍,然而到今天也没有做。反倒是把《诗歌集》给读了。
世事大抵如此吧。
《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止庵先生所编的“苦雨斋译丛”之一种。止庵先生编的书在编校质量上都很靠得住,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为闫志杰、刘娜,闫志杰兄曾为我设计《奥威尔传》,我比较欣赏他。这个书封以白色及粉红为主,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温情稍嫌过,不过仍不失为封面佳作。
书里收入文泉子所作的《如梦记》和石川啄木的两部短歌集,《如梦记》记的是童年往事,在海边村子。彼时日本尚未发达,我们读来也亲切。
以前大约是从五木宽之的小说里看到过石川啄木的名字,没有专门去读他。这本书里收入了他的仅有两部短诗集,《一握砂》和《可悲的玩具》。石川仅仅活了27岁,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命运可叹。他的短诗以悲凉为主,写些微的快乐、孤独、失去、疾病、死亡等等,读后也令人分外惆怅。这些都是被人写滥的主题,但石川的这些短诗却分外感人,记录了感情的纤细变化和非常私人的时刻,是“浮到心头又得随即消去的刹那的感觉”(石川语)。
我读的是借自图书馆的书,石川的诗,一天的业余时间读完,旋读旋忘,可谓牛嚼牡丹,真是对不起诗人,所以又在网上订一本,以后当细细再读一过。前人有言:“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有的书,一定要读慢一点。
《一握砂》
417
没有什么事似的说的话,
你也没有什么事似的听了吧,
就只是这点事情
424
到了马铃薯
开花的时候了,
你也爱好那个花吧。
425
像山里的孩子们
想念山的样子,
悲哀的时候想起你来了。
426
忘记了的时候,
忽然的会有引起回忆的事情,
终于是忘记不了。
427
听说是病了,
也听说好了,
隔着四百里的路,我是茫然了。
428
街上见到像你的身姿的时候,
心就跳跃了,
你觉得可悲吧。
《可悲的玩具》之181
有一天忽然忘了在生病
试学着牛叫——
当妻子没在家的时候。
《如梦记·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五):摘抄几首最喜欢的诗
#今天也不想上班系列#
一握砂 · 五十
有没有
用从高处跳下似的心情,
了此一生的办法呢?
一握沙 · 一零五
对自夸的友人,
随口应答者,
心里好像给予一种施舍。
一握沙 · 一二三
那天晚上我想写一封
谁看见了都会
怀念我的长信。
一握沙 · 二三四
因了京城里的雨,
想起雨来了,
那落在马铃薯的紫花上面的雨。
一握沙 · 二八四
把只不过得到一个人的事,
作为大愿,
这是少年时候的错误。
一握沙 · 三四四
借到少许的钱走出去了的
我的友人的
后影的肩上的雪。
一握沙 · 三四五
不会处世,
我不是私下里
以此为荣么?
一握沙 · 三六三
从出发的列车窗口,
我首先伸进了头,
为的是不肯服输。
一握沙 · 四六四
红红的映着落日,
在河边的酒馆窗口的
雪白的脸庞啊。
一握沙 · 五零一
像白莲开在沼泽里一样,
悲哀在醉酒的中间
清楚的浮了出来。
一握沙 · 五四一
擦了火柴,
从二尺来宽的光里
横飞过去的白色的蛾。
可悲的玩具 · 一二八
半夜里睡醒觉得棉被沉重时,
几乎这样猜疑了:
命运压在上面了吧。
家
难以捉摸的,而又可悲的,
不知什么时候,少年时代已消逝,
为了每月的生计弄得疲劳了,
难以捉摸的,而又可悲的,
可怀念的,到了什么时候都舍不得抛弃的心情,
在都市居民的匆忙的心里浮现了一下,
还有那种种不曾满足的希望,
虽然起初就知道是虚空的,
眼睛里却总是带着少年时代瞒着人恋爱的神色,
也不告诉妻子,只看着雪白的洋灯罩,
独自秘密的,热心的,心里想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