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耻辱者手记》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27 01:39: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耻辱者手记》的读后感大全

  《耻辱者手记》是一本由摩罗著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23.80,页数:4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耻辱者手记》精选点评:

  ●单就这本书来说,摩罗的思想是值得敬重的,那些激烈的情绪也可以得到仰视。看了其新作中国人站起来,再来回味其中某些篇章,心情就大大不安了。

  ●切

  ●曾经的黑马文丛

  ●很久以前读过,不过如今看来,摩罗毫无进步

  ●这本书几乎被我翻烂,对于耻辱的痛彻心肺的自虐式咀嚼同最近三年的我何其相似呵!昔日的摩罗,确乎是个极残酷地解剖自己黑暗灵魂的"疯子"。他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那么鲜血淋漓,却展现出罕见的真。他身处社会底层,遍尝民间疾苦,其大爱与大悲悯伴随的是螺旋式自我质疑与反抗的精神,令人动容。我会一直带着这本书,我愿一辈子做这样的真的狂夫。

  ●2000年左右读的,当时觉得作者很牛逼,当然现在这位作者很傻逼

  ●不记得读过这本还是《大地上的悲悯》,抑或两本都读过?原谅我印象不深了...

  ●2007,师大书摊。

  ●我操,好书啊……

  ●狂人日记..

  《耻辱者手记》读后感(一):说点不一样

  之前在书友介绍下也买来看看,但是我觉得里面很多着实难以接受的东西。

  读过这本书的一半,可以看出作者是确确实实的愤青,而且发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极端的言论又缺少建设性建议,骂人容易做事难。里面比如对女性的轻蔑,说“这个女孩太丑,还不如死去”,还有对普遍知识分子的一味批判,这些都是笔者难以接受的。

  毛主席曾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话放在这里我觉得很合适

  《耻辱者手记》读后感(二):敏感而痛苦的人生

  不记得是高二还是高三看的这本摩罗送给我爸的书。手记上每一个字仿佛都是自己心中的呐喊,一个心智及阅历尚未成熟的高中生只读一页便再也无法放下手。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再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考虑这些抽象的名词。我也只是一个庸俗的普通人。

  “在一个喜剧时代,最下流的行为,一定是以最高贵的名义出现的,最黑暗的灵魂,一定是以最光明的面目展示的。” 

  我没有作者那么高尚,我仅为自己感到耻辱。

  《耻辱者手记》读后感(三):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1 非人?

  任何价值的获得都是需要人性作为土壤,而土壤注重的是厚重,所谓一些价值不过是土壤长出来的禾苗,如果把一尊禾苗加上非人或者人,那么就太偏颇了,当然了需要打农药来促使作物快长的思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看到,那些非人的东西也可以施肥料,也可以是一种能量,就不会如此称呼了。

  2 魔鬼,荷枪,狂人?

  ——都不是,急切可以理解,但是标签的东西总是需要内在的厚重和温和。所谓魔鬼就是上帝;战士,有几个成功是通过战斗解决的,没有;狂人,自由和自主的价值目标是好的,实现起来也是有先例的,所以不是狂人,是一个很急切的普通人。

  《耻辱者手记》读后感(四):摩罗-一个凡人的屈服

  我看的是再版书,序言里摩罗苦口婆心的解释他从《耻辱者手记》到《中国站起来》的心路历程,解释这些年他从“新知识”那里得到的启发,解释这两本书是如何的继承关系,语气急切。摩罗似乎很在意谁能把谁纳入到价值体系里面来,但有一点我个人觉得摩罗并不很清楚。文化可以是民族的独特的,但价值观可以也应该跨越民族、种族和国家的。

  在我看来,有一种可能,他不过是向生命屈服,向生活屈服,向现实屈服。这很正常,思想与行动的分离在国人应该算是常态,几千年的思行不一传统罢了。我们看到摩罗毕竟不是真魔罗,他也是人,人常有,而他崇敬的鲁迅不常有。

  另一种可能,确如他序言所说的“新知识”,那这就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认识深度的问题。鲁迅对传统中国急切、血肉模糊的剖析来自于成熟深邃的思想,跨时代的观察角度以及从国内到国外反复的印证。这是摩罗力所不及的。之所以摩罗的《手记》好评如潮,应非完全来自坚实的思辨,而是来自他本身出色的文字,把读者带到了他本没有达到的深度。

  看了序言看此书的兴致去了大半,分数是给内容的,今天看来而以而已。

  《耻辱者手记》读后感(五):年轻时的书生意气

  很少有人是在高中的语文课上与摩罗的文字进行接触,我得承认我是很幸运的一个,因为生命中曾遇到一位赐予我思考能力的语文老师。时至今日,翻开耻辱者手记发黄的封面,我耳边依然响起的是这位老师振聋发聩的声音。不仅是那篇他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过的《巨人何以称为巨人》,在读摩罗任何一篇文字时,我心中仍是波涛汹涌。

  摩罗热血般的文字,加上这位老师沙哑但满怀激情的朗诵,对尚处在思想萌芽状态却满怀情感的中学生会有多么大的冲击,这也正是摩罗文字魅力之所在。很长时间内,这几乎成了我写文章乃至高考作文的主打风格,似乎也就于是着高考作文的惨败。

  时至今日,我将我的青春热情浪费在黄土高原上,大部分的锐气都消磨殆尽,剩下的是身体的隐隐作痛。翻开从图书馆借回这本耻辱者手机,激情褪去之后,似乎残留了许多的主观和武断的分析。余杰说:“摩罗的文章是20世纪末中国最惊心动魄的文字之一”。摩罗的文字中最闪光的是他的语言和行文中一气呵成的快感与大气磅礴的壮阔,这也是他与谢泳的最大不同。谢泳的文字旨在用事实和引证说活,在平淡之中隐隐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澜与悲愤,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读摩罗的文字在畅快淋漓之际让人跟着作者的行文一泻千里,青年人也总能在摩罗中找到释放的快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耻辱者手记》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