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100
日期:2020-12-17 04:17: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100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是一本由 著作,广州军区南海潮音像出版社出版的DVD版 盒装 四碟图书,本书定价:48.0,页数:1900-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精选点评:

  ●明明好得不得了的电视剧 为什么少人关注?

  ●不错啊,为啥没人关注

  ●雄图壮志的帝王并不少见,但是如此痴情的帝王世间绝罕。

  ●全片基本没一个正常人。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355581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一):哀叹一代少年英才——顺治皇帝

  对于顺治皇帝,以前我也与大多数人一样,认为他是个不值一提的的皇帝。与前人相比,他不及他的父亲皇太极挥洒疆场,气吞山河;与后人相比,更不及他的后代——一代康乾盛世,国泰民安。但当我看过电视剧《少年天子》之后(不管它有多少虚构的成分,可信度还是有的),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悲剧。真的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他不是不想做个好皇帝,而是不可能做个所谓的好皇帝。在那个时代,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卑贱低下的小民,都是根据极具封建意识的标准的评价的。对顺治,他想减免税赋——不行,“不要税赋,还要百姓干什么?”他想赦免死囚,不行——如果引起了暴动怎么办?他想废除严苛的律法——不行,“祖宗留下来的大法怎么能不要?甚至他有自己的最爱,也不行——“对后宫要雨露均施,才能平息怨气。”……最不能让顺治接受的,是他想实行的仁政屡遭阻挠,他讨厌杀戮,讨厌血腥,人们偏偏把杀伐当作立国之本!他的梦想,他的快乐,都被一点点地扼杀,一点点地毁灭。有人说,他不适合做皇帝,我却要说,是那个时代,那种制度让他不可能做个真正意义上的明君!所谓明君,康熙,雍正,乾隆……都是用那种标准评价出来的,他们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恩威并施,文武兼备”因此他们是“明君”,因此他们不会真正想对百姓好;不会真正把臣子当作朋友;甚至不会真正爱一个人——后宫的妃嫔,为了政治也可以牺牲,最多她们死后追封一个高的位分!他们是君主,却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对顺治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自己的事情,凭什么要跟别人商量?凭什么?!”这是他追求自我的呐喊,也是极其无奈的挣扎。真的,他的所有所有都充满了苦痛与激愤,哀怨与悲凉,最后只能以死来做最后的抗争。他的人生路虽然只有短短的24年,但充满了让人难忘之处。忘不了最初登基时,他踌躇满志的笑脸;忘不了他无法为自己做主那无声的哭泣;忘不了他的那声“只要额娘高兴,什么都行。”;忘不了他面对爱子离去,苦笑着说报应;更忘不了,他与乌云珠生离死别,四目相对之间,却以阴阳两隔。斯人已去,这世间还有什么值得留恋!梓宫(棺木)的火烧起来了,映出一个个曾经的笑脸,顺治,乌云珠,静妃……他们都曾经好好的活过却最终不能好好地活在人间。越过几百年的历史观望现在,你我还有什么不可满足?!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二):爱,孰轻孰重?

  爱,由来已久。历史车轮缓缓碾过,多少人由爱而生,又有多少人因爱而逝。世有唐明皇因爱“祸国生乱”,清顺治因爱英年早逝,温莎公爵因爱放弃皇位……一幕幕悲剧的上演,让人不禁要问:爱,孰轻孰重?

  也许世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是单单就古代的中国人来说,答案就摆在眼前,在国与己之间,你们这些人中之龙就应该,也必须选择万民,选择国家,而弃万民于不顾,求一己之私爱,是万万不对的,甚至是会被诟骂千年的。就算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民间百姓,也会随着坊间说书人的口气,摇头晃脑地说上“多情天子”“情种”什么褒贬不一的话语。说到底,他们认为,爱是轻的。

  可当他们摇首摆尾地在褒贬着这些痴情之君时,他们有看到那些君王也是人么?有想到他们从出生起就被不由分说地加上一副万民的重担么?他们因身份决定一切,再无改变之可能。在那万人歆羡的宝座上,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人生与国放在一起,亲情,友情,爱情……全部都随风而逝,飘隐无踪。“高处不胜寒”,是的。当老百姓们在自己的小家里舒舒服服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你们可能想到你们那至高无上的君主可能连个能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么?因此,当千世万世的一分机缘飘落他的眼前,当他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拥有一个至爱之人,你要他放弃么?在历经多少冷漠与无情,虚伪与做作,当真正觅到一个不为任何利益,只爱自己这个人的女子时,你要他放弃么?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江山美人两相在握,可为什么美人难得?是为了江山永固—所爱之人往往是不合“规矩”的,不成体统的。因此当两者难择其一时,他们鼓起勇气为自己做了第一个抉择,却因此被千古诟骂。千万年的风呼呼吹过,只看见那一张张看客暧昧的笑脸……爱,真的轻么?

  多少次血流成河的战争化为依稀的古战场,多少张众说纷纭脸庞消散在历史的秋风里,多少个曾经欢笑,曾经流泪的身躯化灭为地上的尘埃……人们还仍只记得“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千古一帝”的康熙帝……而那些痴情之君却仍在口口相传中被人们的舌头津津乐道着。爱,真的轻么?自己,真的不重要么?当人文主义的大旗迎风飘扬在中华大地的上空时,他们早已在寝陵里千年轮回,不知化为何物了。但他们为爱,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却让我们一生铭刻。爱,与日月同辉,爱,远重于泰山!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三):悲辛无尽

  我很喜歡《少年天子》裡這四個字的況味,卻始終不能循此搞出像樣的原創來。連劇都未必看全,常常不知道說什麽好。  

  前幾日看BBM,感慨了一番Ennis又去重看,突然想,Jack才三十九嵗,健康中產男人,心心念念自己骨灰的歸宿(他老婆印象深刻,想必也是他絮叨了很久),心底只怕不知道有多絕望——想到這一節,莫名悲哀。這云淡風輕一部戯裡,竟沒有人釋放,個個背負如是深重。想著想著,掩藏的鐫刻浮出痕跡,順治的筆跡同埋董鄂的筆跡,碩大的毛筆字“悲辛無盡”。

  我始終還是走俗爛煽情路綫的人,看看小馬和寧靜那種瓊瑤版清朝故事就覺得足夠美好;少年天子是好本子,我卻嫌沉重,於是循順治董鄂一條主綫看下去,又兼顧了一下靜妃和花束子的末路狂花。  

  順治和烏雲珠,一開始是擦肩而過,皇帝很不厚道地取笑人家的名字,隨手許了博果爾,鄂碩一家在女兒身上寄托了政治理想,錯失良機,好像誅他們九族一樣天崩地裂。之後是兩個素未謀面的人對著一幅水牛圖瘋狂相愛,因爲是文墨,所以形而上,其中沒有什麽君臣家國,政治抱負,人生而孤獨也習慣孤獨,遇見渾然天成的交集,情緒自然要脫離原有軌道。    

  董鄂是那一類溫婉如水女子,秀外慧中,不依靠太多語言姿態,本來這人物難於出戯,一如造青衣難於造花旦。婚禮相遇是高潮,感情幾近決堤也要保有莊重體統,答說與順治最近距離的相對是“這一次”,分明怨恨曲中論,卻不流于濫觴,演得真好。順治是見初戀情人的無措,吞吞吐吐說什麽這種子孫餑餑就是用手拿才好吃,小核桃皇后在旁邊攪局,好在傻,當了個活道具。看一個人會看到怔怔掉下淚來,是天長日久暗藏的愛和熱情。  

  人性複雜,愛你、對你好當真就足夠了麽?董鄂與順治日夜相對,無非談文墨,相守以禮是一定的,但她說在她夢裡順治是個孩子,這已經是最危險的一種告白——這種以赤子之心相交的愛情,甚至與男女情欲都可以無涉,於是還有什麽可以擊敗和摧毀它?一樣是催逼,順治以“無盡”二字續烏雲珠的“悲辛”,感懷悲憫不言而喻;而博果爾見到妻子手書,惡狠狠說你跟我在一起感到悲辛感到不快樂是不是——有些事情是要靠天分的,愛一個人卻無從去愛,永遠不得其法,其實他更悲哀。

  接下去的相守,寥寥數筆帶過: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好景不長。  

  董鄂彌留之際,順治哭得像個孩子,鄧超表演裡不僅僅有悲傷絕望,更多是駭怕,縱然手握江山財富、生殺大權,命運要奪走她,不由分説,不問情由;她是他手中珍寶,心頭摯愛,他無能爲力,他只能驚懼。命運如此強大無理,而它治下這些纖細敏感的人們,除了在紙上感慨無盡悲辛,在荒涼世界依偎取暖,又能做什麽呢?而這都要被奪去!    

  太深沉的無力感,從斷背山脈,到戯裡清宮,繚繞在寂寞深夜的煙圈裡,散不去。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四):铭刻千古的悲哀——感念福临

  曾几何时,你的名字我是那样的不屑一听,你的故事我是漠然地划过耳畔,你的青春,你的梦想,曾经全盘被我抛诸脑后。而今天,你的一生都在我的心里打下烙印。就是你——福临。

  不愿称你为“顺治皇帝”,因为那把龙椅你并不想坐。你自小的愿望,便是能作一个真正的人——没有束缚,没有压力,没有沉甸甸的担子……只有如诗如画的山水,和牵手一生的爱人。可那个皇位你还是坐了,是孩童的无知让你误坐了上去,还是母亲的慈爱让你不得不如此。你作了那个皇帝,虽然只有短短的18年,从6岁到24岁,在这个人人都艳羡不已的“宝座”上,你都得到了什么?又都失去了什么?既然做了皇帝,你便义无反顾地负起了帝王的重担,你日日苦学,累至咳血,为的只是向那把椅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清朝入关,你作为一统天下的君主,无时无刻不把“满汉一家”放在心间,你亲近汉儒,尊崇他们那博大精深的文化,你厌恶杀戮,摒弃祖辈们茹毛饮血时订下的种种“大法”,本是一件件大快人心,团结万民的好事,却把你推向了与贵族大臣们矛盾的巅峰。一次又一次的交锋,缺乏支撑力量的你倒下了,在与他们的战争中失败了。当人们终于明白你的苦心,知晓你的想法时,早已是十几年以后,你,已逝去多年了。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珠户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预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那才子佳人般的爱情,灵犀相通的追随——乌云珠与你,曾经把多少欢笑撒在山水间,长城上……“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佳丽三千,你只钟情一人,却终也无法如愿长相守。乌云珠,那满汉文化浇灌出的一朵奇葩啊,你的知音,你的伴侣。无论怎样贤良淑德,和顺端敬,都无法换取那阴霾的消散——只因她的身上有着一半汉人的血脉。你们的爱情,是两颗心的相互融合,是血与生命的铭刻。我不明白,你们的相爱相守远在玉环与隆基之上,却没有白乐天那样的人为你们留诗千古。那种“非君不可”的执着,虽没有名扬天下,却也千古传诵。终于,后宫的积怨爆发了,你们那唯一的爱子,心心念念的继世之主,被那一缕缕怨愤扼杀了。从那时起,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回,接踵而来的灾难让你无法承受,爱子爱妻的撒手人寰,让你对这世上再无留恋。斯人已去,还留在这世间干什么?政治上的失意,爱情中的重创,把你推离了皇宫。无论你是走向古刹,还是笑迎死神,你,总算是离开了。离开了曾励精图治的书案,离开了你挚爱的亲人,离开了也许不该属于你的皇位……

  后世之君,怕是与你不尽相同。那你毫不屑顾的八岁孩童,竟撑起了你不曾撑起的江山,成就了你无法成就的帝业,作了个“好”皇帝。冥冥之中的你看到了,是会喜呢还是会悲呢?罢了,任他随风飘散,唯原你能与所爱之人相守山水间,许是来生?岁月辗转,多少个日子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如今的你已是转世几多春秋,该寻得那几许欢欣了吧?年年岁岁,只原你拾得快乐,抚慰你受伤的心。当再看带到孩童般的笑脸,吾将甚慰。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五):花束子,难得

  再看《顺治王朝》,要说在整个宫里,最难得的人是花束子。 这个后宫真心爱福临的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花束子,另一个是董鄂氏乌云珠。其他的,废皇后是被迫送过来的,政治婚姻,两人性格也摩擦太大;佟妃是选秀进来的,奔前程,一开始还两情和睦,后来佟妃身边的人事撺掇着,再加上宫中各种破事,顺治逐渐冷情又遇见了乌云珠,中宫位也没得到,就一心指望儿子,和皇上情分淡了;新皇后就更别提了,是个可爱的傻子。花束子跟乌云珠不能比,才情,家世,狠劲,聪慧,都不能比,所以她输了,既使乌云珠和皇上跨着伦常,她还是输了。这故事里顺治是个多么渴望爱的人啊,只是他不知道。 当年花束子反复问他:皇上,您是可怜奴才呢?还是真的喜欢我?顺治没爱上她,所以他说:我喜欢听话顺从的女人……谁听话我喜欢谁。当时他被皇后气疯了,焦头烂额中非常不负责任地把花束子推上了火床。花束子不知道吗?花束子知道。皇上不爱她。她身份太低宫里难住。但皇上现在需要她。皇上现在看见她还是很开心的。她已经怀了皇上的孩子,要做妈妈了。所以她低头说:奴才明白了。奴才以后加倍听话就是了。那一刻估计心里都酸得发抖,但她也没多大表情。 花束子还蛮可爱的其实,性格很鲜活,双商都挺高,不是自甘下贱畏畏缩缩的奴才性子,也很有胆量,世上就没什么她舍不得的东西。她留在宫里占个封号,原因太单纯了,就是喜欢皇上,想一辈子在他身边陪着他。我想,如果乌云珠是她这么个状况,估计都没勇气呆下去。乌云珠万般艰难,有皇上的爱撑着啊,还有和皇上气味相投的才情,捎带还有家世能削减太后宗室的压力。花束子是真·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

  但凡皇上真心喜欢她……(摇头) 乌云珠这个女人……小时候陷于剧本视角自然是喜欢的,她死了还挺伤心。但现在看得清楚了,她好自然是好,就是踏错一步:已经嫁了博果尔,成了他的福晋,有家室有夫君的女人,没有一天一个时辰心里有过她的丈夫,心没在轨上,身也没在。更离谱的是,这还在她和皇上相识相遇之前,几面之缘而已。她挺疯的,荆棘鸟一样,诗性的,癫狂的,就要扑火。你扑火不要紧,你和顺治前世的缘分也不要紧,你乱伦也还能忍,但是这个道德上你好像就一点罪恶感也不背的呀?是,博果尔从选秀上半中间把你截下来你非常难受,他怎么截的?开诚布公问皇上要的!这就是你和皇上缘分不到,你该怨博果尔喜欢你吗?搭上博果尔一条命之后,你还是毫不犹豫跟着皇上进宫了,丧还没服满呢,你……所以说残忍和自私的行为,是要背因果的呀。 花束子这一生接受的打击无数,最残忍的应该是三次。第一次:在行猎的毡包里问皇上那次,得知皇上并不是喜欢她。后来的种种打击和折辱甚至失去孩子,和这个比起来都不算什么。在静妃也就是废后的冷宫里,都不许静妃乱嚼皇上舌根。她很清楚自己是谁,什么处境,在做什么,在乎的是什么。皇上不爱她,不护她,作践她,她难受,但她知道不爱是本来就不爱,在皇上不爱她的语境里她本来就应该是个奴才,为什么成为贵人的她会不知道吗?她在乎这个位分吗?但孩子没了,顺治日渐嫌弃她,不再需要她,她就离开了。和静妃住去了。谁伤了她,她就离开谁。静妃是她主子的时候那种跋扈对她来说也算不上伤,分内的,没碰着心的,都不记恨。而当年她是真拿静妃当主子,是用了心去疼的,所以就要对得起那份心,后来就还是和静妃好,更何况静妃为人也是真值得,跋扈是性格,重情知恩义是心性。或许,这宫里确实也一早就没有比她更了解静妃性情的人吧。 第二次,皇上杀了她父母。说准确点,皇上没把他们保到宁古塔,还是去了菜市口,但责任大头皇上推不了。心凉了,想死,但不走,还有静妃呢,最后一点温暖,最后一个在乎自己的人。 谁伤了她,她痛了,失望了,就离开。她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离开。唉要是人人头顶有光,应该没有比她的更柔软干净的了。第三次:太后当她俩面儿说了,当年她的孩子是静妃害死的。她当时就惊了。愣了一会儿她就忽然喊:是我干的,是我干的!你说得对,我恨你们所有人!我恨这个皇宫!所以我要害死四阿哥!!(当然不是她做的,是静妃做的,静妃替她和太妃报仇呢,因为静妃禁足了所以穿她衣服去的,太后就为这事才跑冷宫来,一开始花束子还蒙着呢)她为啥突然就要顶罪,因为护着静妃?静妃认罪的时候她也没说话,更何况就坐实了是静妃干的太后念着血脉也未必就要了静妃的命。是她想走,顺便帮静妃脱了罪。当年的真相,静妃害了她的孩子——伤了她的心了。 她心里,就没有报复两个字。 静妃让她去说去澄清,后来俩人化解了抱头痛哭,她还是要替静妃死——既然我不怨你了,伤痛无可挽回,也早痛麻木了,那我不会让你去死的,我替你死。反正这世间也早没什么好留恋的了,我死了也是解脱,你我死一个总是要分别,那我替你死,我替你死。

  这个剧的良心度已经超标了,可叹观众受不来这份细腻的沉重:不悦目,不刺激,不下饭。依我看,算了吧,暴殄天物。它探讨了很深的问题,人性的,道德的,恩怨的,亲子关系的,甚至主子和奴才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生存之道(比方说给吴良辅他们的相当纵深的笔墨),都是真真切切能从演员身上看到的,演员是很有说服力很真诚的,没有一个人物是完全招观众喜欢的吸粉角色,更别说脸谱化,没有纯善的,没有无辜的,没有从里黑到外的。更难得的是,顺治出家这个事情,关于情,苦,解脱,世界观,涉及了儒家,佛教和天主教,很深了。

  语言我认为比甄嬛传处理得好,甄嬛体是从红楼梦硬生生套出来的变态矫情体,也是一种风格吧,但我觉得像这种鲜活的像人话的东西讲故事捏人物更合宜。而且细微边角转出来一星子那时候老北京该有的像文言又特白话的词儿,听起来真的很受用。比如静妃洗澡的时候太后闯进来了,说你洗完了吗洗完了我们来说说肚兜的事,她撩着水说没有,“我且洗不完呢。”像极了那时候流传下来的的小说和话本子。

  呼,还是说说花束子。今天主要是说花束子这个人。难得,真真儿难得,太难得了。 什么时候起善良和柔软不再成为美德了,长獠牙会红眼的比较受欣赏。嗔恨心和狠辣的手段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背德的勇气也受到夸奖。与爱相逆的,都活该用命用前程为你们的真爱买单。能以清澈的胸怀承接莫须有的伤害,被带色彩地形容为“逆来顺受”,“没有气性”,“软弱可欺”,“唯唯诺诺”。去爱,也掂量起收益,问有没有得到值得的报偿。去爱呢,本身只有两个选择:继续爱,不爱了。你选哪个都可以,可很多人自己造了一个“怨恨”的C选项。你真的爱够分量了吗? 痛了,就放下,难得。大多数人都会砸了这杯子,还要气急败坏,哭天抢地,挫骨扬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四碟装(DVD)》读后感100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