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是一部由陈磊 / 邓洁 / 李勇执导,李立宏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一):不知怎地就感觉到感动
看到甜瓜(我们这叫麻糖)那块,看到制作工艺,感到特别不容易,包括厦门那个最后一个职业雕龟人,再过几年,这些传统手艺会不会就失传了,想到这就觉的心里堵,还有看到祖国各地不同的人们同样的祭祖方式,感动,真棒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二):中国人对食物的追求,来自于胃,升华于心。
如果有人问我吃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我可以告诉他一些除了饱腹意外的原因——人对食物的追求,来自于胃,升华于心,历史终将过去,记忆总会忘记,透过食物的,是对曾经的回忆。 PS:想再补一句,中国人的神,也都曾经是人,都是我们的祖先,用酸甜苦辣来祭神,不是揣测神的喜好,而是对祖先、对历史的纪念。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三):厨师技校视频教材
除了摄影配乐配音,该片无任何亮点,无故事、无情感、无细节、无情节。即便是摄影也就是换了阿莱摄影机的婚庆摄影师审美水平。离BBC4的电视播出水平还差几条街,导演这样圈钱真的是。。。就是一个加长版的电视节目,冒充什么大头蒜纪录电影,在春节档期混水摸鱼,此片充其量就是做的比较精美的厨师技校视频教材,担不起“纪录电影”四个字。。。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四):在电影院看的唯一一部纪录片
美食不仅仅是对欲望的满足,更是对家乡的怀念,平凡中蕴含着质朴,虽无大起大落的跌宕人生,却又平凡家庭中内心最美好的思想与质朴,白切鸡,红烧肉,腌鱼,饺子,切糕,糖瓜,食物平凡,却也最大限度的给我观众思想上的满足,足球上的巴西,红酒上的法国,舌尖上的中国,最值得看的纪录片,看的不仅仅是美食,更重要的是情怀。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五):和纪录片比,差远了
首先,我不是地域攻击!!!作为北方人,感觉电影版的舌尖深深的抛弃了北方人。讲的基本全是南方的。 第二,中国的年夜饭能写的,能拍的太多了太多了,但是有没有觉得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道菜,饺子? 我不知道南方人过年吃不吃饺子,但是这个在北方人心中的位置大家都清楚,这个真的不能忍啊。 还以为又是强势的深夜毒药,但是看完了还是蛮失望的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六):这就是中华文化,这就是中国
你们只看到了各种美食,而我看到的是美食背后辛勤的劳动者们。他们平日里或是耕作于田间,或是放牧于草场,抑或驰骋在风浪间,还有在城里无数的打工者们,所有的他们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也塑造了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历史中,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或许没有那些伟大的诗人、军事家、政治家们耀眼夺目,但正是这些人撑起了这个国家的脊梁。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七):舌尖上的新年:亲情是团年饭最好的作料
以下是我的影评: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八):味蕾上的新年
看舌尖系列总能勾起浓浓的回忆,小时候的过年吃过的东西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味道,站在年纪大了渐渐的对吃越来越随意了,生活忙、工作忙、吃饭就更忙了。看了舌尖总会让自己觉得,原来这样的美味就在自己身边,原来自己周围还有这样的美味。小时候过年是最有年味的,现在长大了很难再有那种味道了,看了舌尖总会让人有一种过年真的很温暖很开心的感觉,讲述人的声音很好听!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九):且看舌尖新年
在影院看之前已经做好了就当看《舌尖上的中国》剧场特别版的心理准备,看完发现有惊喜。尤其是小乌龟和咏春那俩场戏确实画龙点睛,看的出来编导也费了心思拍这两场。我本身也是编导,知道在中国纪录片想上院线有多难,排片少,愿意上片的院线少。虽然这片子没有摆脱甚至是固守舌尖系列电视纪录片的风格,但依然值得携家带口去影院观看,绝对强于综艺电影之流。
《舌尖上的新年》影评(十):人间)欢喜
带着手的温度,承载勤劳和智慧,带着中国人对时光流转的感知,美食,从农耕岁月一路走来,终将在视野里渐行渐远。或许有一天,春节,淡化为日历上一个寻常的符号,定格为记忆里的一抹红色,然而,母亲河九曲回转,生活向前,只要不变的时节如期,新年,永远会在华夏的餐桌上,浓墨重彩地,绽放。腊八时节,带着甜蜜的味道,祈求新一年的人间欢喜。
看着屏幕上的丰盛祥和,口中的薯片顿觉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