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者的微笑:禅解密》是一本由蔡志忠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页数:20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悟者的微笑:禅解密》精选点评:
●emmm除了开头以外其他真的很水…都是大家都熟悉的段子…我还是希望从理性的角度讨论这种问题,尽管我知道最终的根源可能还是非理性的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兑现未来,只能掌握现在。生命的实相就是无我地融入于当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先是喜欢蔡先生创作的漫画形象,继而喜欢蔡先生的人生智慧。古籍经典、佛教悟道。蔡先生对佛学、参禅的解读,深刻而有趣。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度,高人点度、不如自己顿悟! 禅宗,开悟,一直很好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关于生命的终极问题,想必除了自己以外,无人能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活着,不是追忆过去,也不是寄希望于未来,而是把握当下的每分每刻,体会幸福的快乐和失去的痛苦。
●禅解说里比较随意的,漫画已经像插画,也只是画语言,画本身没什么奥义。
●禅宗小故事合集。对于了解禅宗历史和各种公案有些帮助。
●无可言说,不可说啊 书呢,这方面的书看得少,不好评论的感觉,有种说清没说清,说禅是鸡汤的感觉,冲着有了些感悟以及作者蔡志忠(这可能就违背禅了)四星吧。
●今天和T一起在万邦书城读的书
●很好的修行入门书 简单易懂
●49 不如直接读坛经了(大概因为坛经出自本土比一般的佛经通俗些),另有内容和金刚经那本重复了哇,公案还是有趣的。
《开悟者的微笑:禅解密》读后感(一):读蔡志忠,总是让人心生欢喜!
不久前,了解到蔡志忠先生新出版了一套解密奇书:《菩提树下的微笑:<金刚经>解密》《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经>解密》《田园下的微笑:<菜根谭>解密》,还有这一本《禅解密》。。。。
翻了一下,很是惊喜!因为蔡先生一直都是画多字少,而这一次似乎有意突破窠臼,在生趣盎然的漫画中加入了大量浅显易懂的文字,用以阐述晦涩难懂的佛经和禅语。看来大师又进入了另一种创作境界!
星云大师曾经这样评价:“蔡先生的漫画原本就具有禅者的幽默,时时令人会心一笑。如今,佛陀、菩萨、阿罗汉……到了他的笔下,不论一语一默,或吟或唱,生动的表情,祥和的气质,无不令观者自然产生欢喜心。”
这一套书,正是让人读来心生欢喜之作,非常值得收藏!也会继续关注后续三本书的出版。蔡先生已出版的解密系列4册书!
《开悟者的微笑:禅解密》读后感(二):关于禅我所体悟到的两点
我试着讲一讲我这几天看的关于禅。
中国禅宗还要由菩提达摩说起,达摩收的第一个弟子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通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六祖惠能是中国禅的祖师,收了五个弟子,一花开五叶,由他展开了中国禅宗。
一说佛法传扬有声闻和独觉。佛陀的是大地之中摩诃迦叶是做到独觉的,就是自己体悟,他是产中第一代祖师。
禅宗的传承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我读完此书有两点体会:
第一点是关于禅其实就是修心。修佛法其实就是修心,求佛求佛,求得不是站在我们眼前的佛像或者禅师,而是我们通过修行自己成为佛。人生一切的苦恼皆来源于我们那颗心,正确学佛的目的就是:通过观照自己的心,成为身心的主人,当家做主。有些人说学佛不就是把所有事情都看淡了,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那人生还还有什么意义,都没有上进心都没有想去争取什么了,对啊,,对于地位财物权利这些东西在开悟阐释严重只不过是朝露,随时会蒸发的,我们没有参悟到其中的奥秘,因为真的做到无我的状态是好还是不好,都不可说,毕竟我也不知道好不好啊,但是目前这个阶段确实需要修心,摆正心态还是有用的,毕竟芸芸众生烦恼不散,总会被这颗“心”卷入无边的痛苦中。
第二点就是关于生命的意义。我想问人生是什么?人生有什么目的?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么过?这也是文章中华所提及的三问。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几个阶段时,每个阶段都是崭新的开始,再开始前我会告诫自己,要重新做一个崭新的自己,因为新环境所结识的人也不同了,我可以选择做一个我喜欢的人,可是当这个阶段过去时候我并没有改变什么我还是原来的我。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没办法思考我们将来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在死去的那一刻对世间还有还有什么留恋,就像开学我说我这个学期要怎么样怎么样,学期末我还是这个样子,再决定怎么做已经是迈出第一步了,那该如何做什么时候做呢?本书给的答案是“当下!”。书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的一生,便是由刹那、刹那、刹那相加累计而成。生命就在呼吸间,就在眼前!这便是生命的实相”我们没办法对昨天重新来过,我们没办法操纵未来,我们只能做好当下,抓住生命这一颗颗的刹那,活好今天!
看一本书总要写些什么,年纪大了不写下来就会忘记了,忘记了也就白浪费我这么多天看书的坚持了。
《开悟者的微笑:禅解密》读后感(三):还是写吧!
本来懒得写,费脑子。
念大专的时候,讲到这,我的脸会情不自禁羞红。曾经我非常急功近利,希望靠着点文采功成名就,随着时间和见识,我发现这点小才华谁都可以有啊,不过就是稍微多看点书,知道一些厉害的思维方式而已。可是很多人只要肯花一点时间就可以找到让自己变得不一样的文化去学习,鹦鹉学舌般学下来,告诉自己原来自己这么厉害欺骗自己就是特别就是与众不同。可是结果不会骗人,经常的看不上那些挥霍时间挥霍金钱浪费青春的人,现在看来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浪费时间在武装自己的外在,看上去很有实力,看上去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这一切都是因为智慧不够才导致陷入无明的忧郁深渊。
人,应该是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有些鸡汤对有些人是滋补的,对有些人就是营养过剩或者根本就不能消化。就比如说: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现在认为非也,这样在做不到时会非常痛苦而自卑,尤其是一次又一次失败时。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感受会完全不一样,你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棒,会成为越来越好的根器。直白点就是脚踏实地。那种对世俗的厌恶和金钱的不屑以及道德的敏感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包装,我从来都不是文艺青年,我想要的是青年的热血那个劲儿。
大概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对文字的态度我变了,因为闲因为没有去获得物质生活而必须承受的劳累。读书读的很愉快,也没有想着去写东西赚钱,事实是我懒得投稿懒得写文章至今一篇也没发表过。就这样我怎么当作家。惭愧惭愧。因为读书没有目的嘛,就都读进去了,也遇见的都是好书,每本里都有把我华而不实的脑袋敲打的文字。一本接着一本,我真的有了点东西,就是诚实,虽然现在才把这些写出来。也是终于酝酿出来了。
现在不指望文字给我财富和名声了,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喜欢上文字了,不是因为想卖弄不同与学问,只觉得书籍可以和我成为心灵伴侣,这一点使每个黑夜都有明月,每条黑暗的路都有灯火。这一点便足够。之前我就是此书中说的鱼想要飞鸟想要游。还一天天怀才不遇时运不济的苦行僧样子。我就做自己不好吗?一天天探究深沉,那时候看的书也什么印象都没有留下,就是一些荒废的做作。21岁的我,可以诚实的面对自己,不再喜欢事物的皮了,现在喜欢事物的骨。等我能热爱这些事物的魂就更上一层楼喽。就按自己的风格写书评了,反正不当饭吃,就图个心灵享受,自成一派。
接下来,我打算把买过的蔡志忠先生的书重新看一遍。就不更了。不过也说不定。
《开悟者的微笑:禅解密》读后感(四):一点小感悟
蔡老师的一本小书,给你说一下 “禅”究竟是什么。5个小节,每一节一些发人深省的文字加几篇可爱的小漫画,虽然那些漫画都写的道理,基本我都不算很明白,懵懵懂懂的,蔡老师也说“禅,就是迷迷糊糊,要懂不懂的状态。”
我把我自己的认识写一下,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像《佛陀传》里面说的,佛陀已经开悟成佛了,但是最后还是老了,还是涅槃了。学佛嘛,如果带着目的去学,去做,无论捐多少寺庙,建多少佛堂都不行,也不可以带着功利的心去学,如果学佛就是要求“长生不老”的话,那就是着相了,像南怀瑾老师在《金刚经说什么》里面说的,就是着了“寿者相”。我觉得就是带着目的去学了,有执念,不能做到四大皆空,心无挂碍(生死、苦痛什么的一概看开了),那就学不成了。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很难很难。所以在生活中嘛,还是不要太执着,还是那一句要有“尽人事,听天命”的觉悟。
这个心结合一些冥想,正念,心理学的书籍来说,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大脑和思想,或者是小我。我们的大脑会对当下我们遇到的事情(佛说的“情景”)产生一定的“加工”,例如:会分辨那些是有利我的,哪些是我喜欢的,这些是好的,那些是坏的,所以我们会根据这些“偏见、判断、喜好”来判别当下的好与坏,从而产生一定的情绪和应对。所以,就像《当下的力量》里面说到的,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因为你对这个当下情景的不同的“加工”而营造出的世界。不能反映真实的客观世界,也就是佛说的“无明”。
我们对于未来会焦虑,对于过去会懊悔。那如何降服自己的心?佛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都是因缘际会,不接受变化,以为所有都是永恒,所以会有痛苦。要降服自己的心,就是把生死、利益、偏见等都放下,完全地反映当下的情景。没有好,也没有不好,不会恐惧,不会忧虑,我就是经历了当下这一切,接受一切的变化。(很难很难,所以成不了佛,哈哈哈)
如何成佛?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专注于呼吸之间,全然进入当下。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已经过去,不懊悔。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有到来,即使到来也是以当下的一刻到来的,所以不要为未来忧虑。(现在心不可得,我就不懂怎么理解了。。。你看要学佛,好难)专注于当下,你能发现很多你从来来不及看到的东西,例如路边的小草,春天开的花,夏天的蝉鸣。他们总是在你的背景音里面,你未曾停下来留意过他们,其实他们代表了世界的美好。书里面有个我很喜欢的比喻“生命是时间的微积分”,当下的每一秒都是生命的切片,无数多生命切片相加总和就是一生的积分。
还是懵懵懂懂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