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于无穷,不问西东》是一本由周逸飞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收敛于无穷,不问西东》读后感(一):好评!
本人高中学生,经机缘巧合与此书相逢。在拿到书之前,由于作者的介绍文字便已心怀期待,在读过之后,也不失所望,甚至还有过于我的预期。书中的文字比我往常读过的其他同类小说相较更为出色幽默,思想也深刻睿智。在一个旧有熟悉的环境体系里面写出新的元素,释放出新的火花,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激动的事情,也是一种突破。总而言之,很喜欢这部作品,没有值得挑剔的地方。
《收敛于无穷,不问西东》读后感(二):世界这么大我却遇见你~
网络是神奇的,无论多么远的距离,因为灵魂的有趣而相识恨晚。与周的相识因为网络和竞赛。
小说是很神奇的,文若其人,周就是这样深情的人,用四年心血铸成的小说扰乱了我多年波澜不起的心。虽然为此彻夜通读,难眠,乃至流泪,却是挽回了年轻的自己。
才疏学浅,随意评价小说也是不负责任的。
收敛于无穷,无问西东,只问内心。
愿我们永远深情,永远拥有年轻的心。
《收敛于无穷,不问西东》读后感(三):校园青春
非常有缘认识了作者,也非常幸运能够读到这本书。一开始是被作者发的几段简短的文字吸引的,让我感到了蕴藏在文字中震撼的力量,于是让我有了读这本书的想法。这是一本校园青春小说,写的是高中生活的故事,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友谊,懵懂的爱情,做不得旷世的奇才,也能做她天地间的伞。文字简洁干净,剧情也很精彩,最后的高潮迭起,结局同样令人意外,令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读完后同作者的交流让我对这本书有了另外的理解,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结局怎么理解因人而异。同时也让我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有这么一个给我整理书桌的同桌,那句感谢却从来没有说过,好可惜回不去。每个人都有青春,每读到相似的经历都身临其境。最惨的事不是忘不了悲伤的回忆,而是那些悲伤的却已经开始记不起。青丝蘸白雪,来路生云烟。
《收敛于无穷,不问西东》读后感(四):风·云·雨·落·寒
作为飞哥新书成品的第一读者,万年不写评论的我必须强推一波《收敛于无穷》(书名后半部分请自动忽略)。无他,太值得,太感慨。
前排提示:本书适合所谓“学霸”“做题家”食用,极适合无感情经历者食用,尤其适合文字细节推理爱好者食用。这与书中人的设定时而契合时而迥异,而此书的一种打开方式,也是若即若离。
闲话少说。读此书时,飞哥让我为它另拟一个题目。我的题目也是我对此书的核心评价:风,云,雨,落,寒。极巧的是,这也是书中几位人物的名字(这令我对飞哥居然未做刻意编排感到惊异和微小的失望)。
不过如果读者看过以上这些描述,并且初读这部作品,估计感受到的会是比这强烈得多的失望与不解:一个青春文学哪有我如此花式吹捧的道理!再说,上面那几个字,还有什么可以多言的意思吗?
有;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随着对应的人物,一步步、一层层展开书中寓意的方法,甚至,它们就是寓意本身。
风,不知所起,是整本书的源头。一个风一样的、随风而去的故事。故事是第一人称写的,同一人既是书中人,又是书外人。这种语言已经足够有代入感了,因为模糊了读者与角色的界限;更何况,仅是书中角色飘逸的思维与视角,或者称作青春本该拥有的大气与不羁,就已经足够说明此书与流于廉价感情的青春文学的区别。如果止步于语言的享受,阅读体验已经足够。毕竟,风似乎不是第一人称的名字,那么又是谁来把“我”的故事讲得如风般完美圆滑?
云,随风而来,是故事的叙述手段与象征。全书前后像是逆转,却无比自然,像是两个人的对手戏,各自讲着对方的故事。故事真正的叙述方式,正在于此。情感上的一对终极对手,默契地各自投射在同一个人身上,成为一种“拧巴”的存在——他举着伞,不知是抗拒还是迎接一个必然的、不可能的结局。读者若知道从来只有一人,尽可以自行决定,“云”是死是生,是真是假,是显是隐?
雨,因云而落,是故事真正的主角与载体。倘若从这一人再细分,结果的“雨”是各色人物,过程的“落”是一切故事。本书写人物故事,最奇妙的一点是虽然直接写其本人,但用力全在他人处,虽然直接代入故事,但味道全在旁白中,这正是因为所言一切人与物,都只是对一个终极的、完整的表达的管中窥豹而已。如果说,叙述者的一体两面通过投射到“云”上来自然过渡还是开胃小菜,那么几乎全部角色与故事都从“雨”中看就成了盛宴的大头,这也正是读者最需深入独立完成的部分。他须知,“雨落”是一,也是一切;形形色色的故事不过是故意打散的拼图,而作者已通过文字游戏一般的双关与暗示透露了拼合的方法。能触及此处的读者想必已然清楚,青春情感的主题不过是作品真正内核外面的一层糖衣,看似作者痴,谁又能识其中真味?
寒,自雨而生,是作者与故事内部深处的声音。“寒”的角色戏份不多,看似可有可无,略显高冷的性格也并不讨喜。然而,它是洞穿故事的存在,是作者为这个迷宫留下的窗口。“寒”有最平淡的话语,但背后恰恰是理解了故事与人物深层架构的作者之口,表达的尽是对“自己”、对一切的同情。更何况,倘若能一层一层看得到这一层次,谁不会在简单的故事中感叹,高处不胜寒?
防止剧透,前文也只好云里雾里地虚空评论,恰如这个云雨一般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全书的语言之诙谐、节奏之恰当、人物与叙事结构对位之精巧,不能让人否认这是一部堂吉诃德式的作品,它披着青春校园畅销书的外衣,只等着用每一个角色带领有缘人逐层揭开分别对应的深意。现在,这本书有了三个名字:出版商胡乱加的什么不问西东、我一厢情愿的风云雨落寒、还有它曾经的书稿名——《楚凡的世界》。这的确是一个世界,幸运的是,它不再是作者的一个世界,而将依旧成为一切读者的,一个,世界。
我与飞哥有勉强可称类似的学业记忆,尽管我从来对此不以为意。只不过,我的记忆始终站在地上,却没有过那样飘逸的、如庄周所言楚狂放歌的时间,强言感同身受,其实只是冷眼旁观。冷眼旁观也好,更能看清,更知道羡慕,更知道可怜。书里面讲,故事可以是勇士与公主快乐的结局,也可以是恶龙用勇士的身份与公主快乐的结局。那么,我羡慕与可怜的,是一个人、一个世界吧?
我看着封头飞哥刻意拍的书中人的照片,忍不住又笑起来了。是谁呢?
是勇士?是恶魔?
是公主?是风车?
是楚凡?是世界?
……
一切有为法,如风亦如云,如露亦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