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朋友的微信,大意是:长久以来,她在职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却还是常常受到批评、责难;如今,不想再忍,要勇敢做自己。
文字没有温度,然而,情绪却是沸腾的,可以想见朋友正处于非理性状态。
还是你懂我,谢谢!”
“做自己”这个议题,几乎成为当代的显学;相关书籍五花八门、比比皆是,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那些论点,大多振振有词、言之成理;但是,有的不免失之尖锐、强势。
首先是“不卑”,不低声下气、阿谀奉承。
自卑者觉得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的能力、特质评价低落,做事没有胆量与主见,以致失去勇气和信心,落得畏首畏尾,随声附和。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全然接纳,唤醒内在的力量,会发展出崭新的局面。
试着扩大胸怀、包容异己: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
还有,“做自己”之前,值得深思的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认识你自己”。
透过对自我的觉察,并了解周围事物的本质,才有可能减少命运、个性或习惯的影响力;也才能真正的做到接纳自己与包容他人,进而开创另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