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德国八六年》的观后感大全
日期:2022-04-11 03:3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德国八六年》的观后感大全

  《德国八六年》是一部由爱德华·贝尔格执导,乔纳斯·奈伊 / 玛丽亚· 施拉德 / 弗洛伦丝·卡松巴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八六年》精选点评:

  ●一集弃:对不起,打扰了。 设定一个“Weil Moskau uns fallen lässt”的背景不知道是不是指Горбачёв发表“Перестройка и новое мышление”后的苏东局势——抛开具体的历史语境不谈,让DDR出售BRD制武器给SA的种族隔离当局以缓解经济困境则纯属丧心病狂的胡编乱造:既无历史依据、并且充满恶意。为了承接上部,对Martin、Annett、Walter这些人物的安排刻奇惊悚:剧情倒是一如既往的在不伦不类的政治冷幽默与严肃谍战之间掺着私货打摆子(笑)。想来德国人怪可怜的,任由美国人编派自己的历史。 编剧Anna Winger从此进入观影黑名单,充满政治偏见却无多少历史素养、文学水平低劣却自恋成狂的作者:作品一塌糊涂,反顾影自怜弄起了个人网站(http://annawinger.com)和Wikipedia……这大概就是俗称的“丑人多作怪” 吧。

  ●那边的德国人民过不下去了,自然就统一了。

  ●没看第一季83年,所以没法比较。感觉男主作为东德名声在外的特工太弱了,外形气质与行事风格都像是一个不怎么了解历史的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没能满足观众对这类故事与人物的想象。另男主演员的表演也是一群演员里最弱的。很好的题材,丰富的历史素材,风云诡谲的年代,人物命运在其中冲撞,碾压,可惜没拍好。

  ●三年三年的剧情,第三季是不是就89年收官了?

  ●一共11集,最后一集是纪录片,详细介绍了,Traumachiff被发现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刷了德剧生肉(名字错了,官方给的是86年)~又黑您民主逮国为了钱不择手段

  ●捡钱那部分,对德国人有了新认识。

  ●3星半吧,比第一季好了些,破绽没那么多了,但是很多衔接很不现实,观星和恐怖秀好评,这一季的恶搞桥段更好了,更自然,但其实整个系列的吸引力还是不行,比巴比伦柏林差远了,只是期待倒塌之年的结局了

  ●品质一流

  ●妖艳的姨妈

  《德国八六年》观后感(一):东德版的波尔战争

  还把自己服务的将军的女儿,当时正在操练奥修的桑雅生也上了,最后回东德发现自己女朋友被别人肚子搞大了。

  ,这季讲的是86年东德政府在经济上破产了,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信息转化为经济效益,挽救他们的国家,

  执行任务在,非洲。各个国家的特工都在这里汇聚,

  可以说是一个东德版的波尔战争。

  就是让人家骂东德间谍如何无能的

  《德国八六年》观后感(二):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部剧的结尾让人不满意

  因为我觉得,作者试图在传达一种我不喜欢的观点。

  东德斯塔西计划卖武器给南非白人,Lenora又暗中独自计划把武器卖给非国大,最后因马丁泄密,表计划泡汤,里计划也随之不了了之;结局表现东德经济万劫不复,Lenora也遭到双重迫害,似乎这一切都是武器贩子自食其果。

  我觉得作者的立场是坚定反战,他传达的则是对一切支持战争的行为的批判。似乎一切战争的双方、支持战争某一方的,都是纯粹的罪人。

  但战争在某些情形下是有是非的。如果说社资之争尚无定论的话,南非白人政府则是板上钉钉的反动政府,在种族歧视早已被名义上消灭的80年代,公然开历史倒车。非国大对反动政府的武装斗争完全是合理的、合人心的,以任何形式支援非国大的行为都是应该被提倡的。作者如果以生民天下计,却连出售武器给非国大都要批判的话,那不叫理想主义,那叫幼稚。

  德国在二战中的经历堪称最惨之一(苏联至少打赢了),因此对战争和杀戮的排斥尤其强烈,从一个极端就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一点和日本有些相似。感觉德国和日本的政治正确“和平”“反战”,在渐渐走向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像日本的某些动漫作品当中,所有人得到的是“拯救”而没有一件“惩罚”,而德剧里,除了那场反法西斯战争,几乎所有战争都像是“狗咬狗”。另一方面,与极端的对立往往也是极端,例如现代德国的种族主义,日本的右翼。我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像这样热爱和平与生命那当然好;然而谁都知道那不可能。而一旦因为自身的圣母心导致了更坏的事情发生,那就只能让人不愉快了。

  最后说一下,其实马丁在泄密的时候真不知道这武器是卖给非国大的,所以他不背锅。。

  希望第三季Lenora能如愿,骚操作能将这批武器交到非国大手里。

  《德国八六年》观后感(三):波澜壮阔的“八六年”

  比上一个“八三年”,更喜欢这部“八六年”,视野更广阔,不只有东西还有赤道南北,画面场景的各种转切太好看了。但不得不说,每次一回到东德,才是我感觉最“亲切”的,社会主义的带入感太强了好不好!

  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搞到被迫要建柏林墙,建墙25周年了经济几乎要崩溃。东德“斯塔西”的高官们每次开会都为了弄钱发愁,简直没有底线——走私禁运的武器到非洲、接受西德的垃圾、替西德的资本家企业做人体药物实验,都为了“国家”利益。那位对病人负责要信守“西波克拉底誓言”东德医生,被官员质问,“你的信仰难道不能被超越吗?社会主义信仰呢?”

  不只从剧情里,从剧中的电视新闻里,看到了太多真实的1986,美苏争霸、南非国大党执政斗争、利比亚恐袭、美国报复轰炸的黎波里、爱滋病的肆虐、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两德的间谍战……还有,原来社会主义国家最多的,其实是非洲。这是冷战到了最后的世界。

  下一个必须是“八九年”了,墙塌的那一年该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呵!

天气预报都能积极一点这脸打的!

  《德国八六年》观后感(四):看懂这个剧所需要的历史知识

  

从剧本设定上来说,超过第一季的美苏冷战的二元对立,当然是更好的。但总集数只有十一集,这么大的国际政治博弈,其实是非常难hold住的。我的直接观感,也是这样,一会儿南非、一会儿安哥拉,最后还有利比亚跑到西柏林扔炸弹,你们真的都看懂这些历史布局了吗?

所以,趁着还有强烈的质疑兴趣,就先来疏离一下里面的主要背景吧!

【安哥拉独立战争:驱赶葡萄牙殖民者】

1960年代的非洲独立风潮中,安哥拉也出现了独立呼声,葡萄牙继续高压统治,维持着自己的殖民地。到70年代初,围剿颇有成效反抗者只能在边境地区活动,完全影响不到人口稠密地区。不过,葡萄牙官兵们却坚持不住了。六十年代的西方歌舞升平,而这些葡萄牙青年却为了自己都不理解的事情在非洲吃苦受罪。新一代的下级军官们,对萨拉查他们鼓吹的法西斯主义早就无比厌烦了。

1974年,葡萄牙军队的副总参谋长斯彼诺拉Spinola出版了新书《葡萄牙和未来》。书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在非洲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此书出版后,在军中激起轩然大波,1974年4月25日,青年军官们发起康乃馨革命推翻法西斯政权,控制了首都里斯本。新成立的民选政府不得不体面结束非洲战事。

【安哥拉内战1:美苏冷战中的角力点】

安哥拉内战是安哥拉独立战争结束后,安哥拉国内主要党派之间为了争夺执政权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从1975年葡萄牙统治者撤出安哥拉,到2002年反对派武装领袖若纳斯·萨文比被政府军杀死,双方签署和平协议,这场内战因其旷日持久,又被称为27年战争。

战争双方分别为独立战争时期两个主要党派,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或MPLA)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或UNITA)。这场战争也成了冷战时期两大势力阵营的角力点,战争双方分别获得过来自美国与苏联阵营国家的军事支持与经济援助。

黑人Rose就是其中的安人运的成员

【安哥拉内战2:古巴、南非的渗透势力】

30多年前,顽固奉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白人政权,不仅残酷镇压国内黑人解放运动,还竭力维持对邻国纳米比亚(时称西南非洲)的殖民统治。当苏联、古巴支持纳米比亚爱国者在安哥拉建立根据地后,南非当局恼羞成怒,出动大军入侵,但在援助安哥拉的古巴志愿军面前却碰得头破血流。

南非和古巴可谓“老对手”,1975年,南非出兵安哥拉,帮助“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夺权,但被“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击败,后者得到古巴志愿军支持,最终掌握安哥拉的最高权力。自那以后,以南非、安盟为一方,以安哥拉政府(安人运主导)、古巴以及前苏联为一方,持续发生武装摩擦,互有胜负。

【利比亚卡扎菲恐怖主义:1986年柏林迪斯科舞厅爆炸案】

1986年4月5日,柏林La Belle迪斯科舞厅发生爆炸,21岁的美国中士肯内斯·T·福特和一名29岁的土耳其女子被当场炸死。25岁的美国中士詹姆士·E·戈因斯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爆炸还造成229人受伤。

此后,美国谴责利比亚制造了此次恐怖事件,并采取报复行动,轰炸了利比亚的两个城市。负责该案的检察官们一直试图证明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是幕后指使者。检察长称,如果证明利比亚总统有罪并使他得到处罚,那么我们就能告诉世人,支持恐怖活动的人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德国八六年》的观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