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戒外
01
昨天晚上十一点半,朋友小A读完斯·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之后,火速微信轰炸我,吐槽到凌晨一点。之后我们得出统一的一个结论——不爱自己的人拥有爱情是一场灾难。
茨威格笔下的这个女人,从还是女孩的豆蔻年华到为人母的艰辛岁月,R作家都像赶不走的执念一样牢牢地抓着女人的心——
成年以后独自回到维也纳,日日在作家住所附近徘徊,是为了能见他一面;
神魂颠倒的三日过后选择离开,担心自己的一腔爱意成为作家的累赘与负担;
一生拒绝爱慕者的求婚,只为保持自由之身以便当作家想起她时,可以不顾一切地奔到他的身边……
女人的一身力气全部献给作家,不论是年少时让自己变优秀的力量,还是中年生活的动力。她的人生没有什么留给了自己,就连爱,也没有分给自己一点点。
错,大错特错。
02
先学会用爱浇灌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才能够吸引同样温暖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幸福。
以浪漫又文艺的眼光来看,女人以一腔孤勇无声无息地爱了作家一辈子,直至弥留之际写下的一封信也仅仅只是让作家回忆起一些情感上似有似无的蛛丝马迹。以我或许稍有些现实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爱情一点也不美丽。
在女人的世界里,仅仅是R作家的一个眼神,她在这场感情里整整唱了十几年的独角戏。这样近乎狂热的感情让她看不到生活的别的可能。
难道女人的生活不能有别的可能吗?曾经的她是一个擅长写作和钢琴的美丽少女,如果不回到维也纳,她的人生不会急转直下。就算是在生下与作家的孩子以后,她也有机会去迎接稳定的生活,可是为了作家她又放弃了。
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她或许是得了一种病,一种放不下心中执念、以至于不知自爱的病,成为了一个偏执地追求心头“白月光”的病人。
这或许是爱的伟大?
03
看过一本书,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杯子,杯子里的水是给自己的爱,只有当杯子里的水装满了,溢出来的部分才应该是用来爱别人的。
永远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年纪说大不大,但也不是学生的懵懂时期,天天在朋友圈发着:我的恋爱什么时候来敲门?就算是虐恋情深也可以啊!怎么我的爱情还在迷路?
我没有直接在动态下面回复,但是心里有些想法:亲爱的姑娘,先别着急你的爱情,看看你的生活吧——
小小的房间里,衣服、化妆品堆得乱七八糟;深夜不睡,白天不醒;永远在社交平台上羡慕着别人的光鲜,焦虑自己的不足;健身视频全都在收藏夹落灰;偶尔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三分钟热度。生活就像地上的落发,简单瞟一眼好像还过得去,定睛一看,一地的凌乱。
男孩女孩们追求明媚灿烂的感情时所带有的活力和元气,永远会让我感到美好。但我也时刻想着:如果自己的生活都没过明白,就着急把另一个人拉进生活里,这不是添乱吗?
小A一直是我生活中相当佩服的女孩。她总是认真且富有热情地过好每一天——
组里的采访、撰稿、编辑她样样都拿得出手;自己运营的公众号也有模有样;每个星期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会认认真真地写好读书扎记;最近又报了个瑜伽班,有空了就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这样的她在我看来或许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但是一天的晚些时候还能看见她和异地的男友视频,气氛甜蜜。
小A的男友当然不是发朋友圈求来的。一次跨省交流会上,我们这些旁观者看得清楚,小A结束了台上的发言以后,这个男生赶忙问工作人员要了发言女孩的联系方式。
04
我的朋友经常跟我说,总是能在网络的任何一个社交平台上感受到大家对于“单身狗”浓浓的恶意。我说我还能感受到“单身狗”对于自己深深的担忧和焦急。
也许是社交平台内容的影响,“单身狗”身边的氛围就是——全世界都在甜蜜蜜地谈恋爱,除了你自己。这样的情况无疑更加加深了他们对于一份感情的期盼程度。
不是说这样的期盼不好。追求美好是人们的天性。同时,对于心之所向的勇敢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人性中闪闪发光的一块宝石。
所以,我总是能看到男生或是女生着急脱单的发言,就像是茨威格的故事中的女人一样,他们也在追求着一份让人沉醉的感情。
我想说:别急,先让自己沉静下来,变得优秀,再去遇见另一个配得上你的人。
你可以去健身、可以去学画画、可以简单的做手账、可以重新拿起学生时代没看完的书,或者是下班之后买一束小小的满天星,这都是爱生活、爱自己。虽然很简单,但都是对自己的珍惜。
也只有这样,浑身充满温暖的你才会遇见一个同样阳光的人。
05
《初恋那件小事》是我很喜欢的一部泰国电影,剧中的女主角因为自己对学长的喜欢,做了很多自己不擅长的事,取得了从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的成就,成为了更加优秀的自己。
这也是暗恋的力量。
我喜欢你,但我更喜欢我自己。在任何热切的情感面前都不要忘了自己的重要性。
所以,请永远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 碧读矩阵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人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