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林清玄的作品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他童年时的清苦,这种清苦,锻造了他生活艰辛里的成长,也锤炼了他怜天悯人的情怀,于是,在《莲花香片》的开端,他叙述了唐朝两个伟大的孤儿:玄奘与陆羽。无独有偶,两人都与佛法有缘。玄奘俗称江流儿,是在江边拾取,陆羽则是被人于石桥下觅得。据收养他的智积禅师说,当陆羽冻得小脸发白,几要死去,多亏有一群大雁用羽毛护着而幸免于难。陆羽后来取名姓陆名羽,字鸿渐,虽典出易经,却又有此渊源。
与器宇轩昂的玄奘不同,陆羽幼稚之时,容貌相当丑陋,兼又口吃。按其自传云:“有仲宣(建安七子的王粲)、孟阳(晋朝著名丑男张载)之貌陋,相如(汉司马相如)、子云(汉扬雄)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从这里我们可看到陆羽的性格,因为貌陋,所以带点偏激,有点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关系不太好,但正因这样,他更重视友情,对于忘情之交更为真诚。《莲花香片》里所述,陆羽因貌丑,因而对生命的美感有强烈的感受(与林清玄自己一样)。泡最好喝的茶、写最动人的诗、交最真诚的朋友,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体验美感,这恐怕是豪贵子弟不能理解的吧!生于贫贱或生为孤儿,是人生的最底层,这个底层对凡夫俗子是甚可哀痛的,但有志远才高的人或美感强烈的孩子,这却是最好的出发。
陆羽跟后来的柏杨一样,这种强烈的个性注定他不凡的一生。在《莲花香片——友情的茶》这篇,说到他与朋友约定一定守约:“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侃言也。”陆羽认定的事,一定会去做。但他不喜欢的,如何强迫也不愿意。在智积禅师的教导下,对于深奥的佛典陆羽丝毫不感兴趣,因不修佛学被罚看牛,他却常在牛背上用竹片写诗自娱到了忘情的地步,更受责难。陆羽对茶道天赋异禀,领悟力极高,他烹茶品茗受业于智积,却青出于蓝,学会茶道后,智积禅师非陆羽的茶不饮。陆羽十三岁之时,对寺院的生活感到失望,忍无可忍,逃离龙盖寺。从此,“智积断茶”。
林清玄如是写道:“一个懂得茶道的人,必然是有诗心的。”陆羽至今仅存一诗:
《会稽东小山》
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
空见年年江草齐。
由是文名伴随诗心鼎盛,以茶会友,李白、杜甫、颜真卿都是座上客。安史之乱后,陆羽与诗僧皎然(谢灵运十世孙)、隐士张志和同于苕溪隐居,结成好友,陆羽安心著《茶经》,名动天下。
唐代宗闻说“智积断茶”,觉得不可思议,召智积禅师入宫,令宫中茶师奉上名茶,智积只喝一口,就放下不饮了。代宗又秘召陆羽进宫,由陆羽亲自煮茶,请智积品尝,智积一饮而尽,忍不住老泪纵横:“这真像是陆羽煮的茶呀!”
代宗才让阔别多年的师徒相见。
结果怎样,林清玄没有写,但场面一定相当感人。
禅之三昧与茶之三昧是共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陆羽无心学经,却尽得禅心。这正是中国禅学的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