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流浪的迪潘》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0-08-20 20:1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流浪的迪潘》经典观后感有感

  《流浪的迪潘》是一部由雅克·欧迪亚执导,樊尚·罗蒂埃 / 法兹·本沙迪 / 安东尼萨桑·杰苏萨桑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一):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没有居高临下的造作悲悯,亦没有满腹牢骚的怨天尤人,即使移民、黑帮、逃亡等鲜明元素汇聚在一起,本片依旧用近乎放弃风格的手法平实的铺陈故事。主人公的生存状态超越一切噱头成为主体,于此,模糊政治立场和沟通隔阂之后,本片成为了一个人性的试验场。不过男主的能力的确一流,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二):地狱模式

  家乡不是安居之所,被迫离乡背井,忍受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在异乡寄人篱下,勉强度日,这种感受太可怕了,哪哪都不是家,哪哪又能何时能为家。电影取材现实冷酷,虽然我对那种肤色的人种有天然的排斥,(我知道自己偏见),但是这种地狱模式的人生还是很让人动容。这对欧洲来说真的是意义大于电影本身了,可惜了同期的卡罗尔和聂隐娘了。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影片讲述三个互不相识的斯里兰卡难民为移民法国伪装成临时的家庭,电影细腻的表现了移民的文化隔阂,社区暴力的泛滥,尤以颇重的笔墨刻画三位角色由利益凝聚亲情的情感转折,高潮时的黑帮火拼更是如嗑猛药般迷幻而诗性,合家欢式的多余结尾拉低整体质量,且将复杂的移民矛盾归罪于社区暴力免显得流于形式,顶着戛纳金棕榈的王冠,实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四):这根本就是一部商业片吧!

  尽管融入很多诸如非法移民、郊区青年、文化差异等炙手可热的话题。所以,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感到情节起伏而带来的愉悦也实属正常不过,最后一场黑帮火拼更是汲取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优良风范。这算是众多Jacques Audiard的作品里最失望的一部,竟然还以黑马姿态拿下去年金棕榈大奖,想来与评审团主席科恩兄弟密不可分。不过,值得褒扬的是导演在塑造边缘人物依然手到擒来,除去三位斯里兰卡的主角,其余的配角也都栩栩如生。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五):戛纳电影节之旅01 《流浪的潘迪》

  三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为了生活下去,成立了一个家庭。没有复杂的剧情,没有猛烈的情感,仅仅是在这个生生不息的人间下,相互扶持着走下去。影片从死亡开始,以希望结束。虽没有到目的地伦敦,在命运的拉扯下,在法国街头开始了新的生活。 以斯里兰卡战乱背景、移民融合话题,与黑帮类型混合,在走向阳光的慢镜头和象鼻神的梦境中具有象征意义。影片的核心冲突真实,而结局梦幻,给社会以讽刺。 家庭梦的苦涩让他们自饮冷暖。使得颤抖而孤独的灵魂用力相拥。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六):何处是我家

  流浪的迪潘 获奖后一直被各种评论为无趣之作,以至于没有报太大期望现在才看。看完却觉得毫无睡意,故事讲的明明很精彩啊!男主从自己国家的战斗换到法国郊区黑帮的斗争,从默默隐忍到最后以暴制暴。尔女主从原本对新环境的抵触到渐渐接受和融入,并在情感上也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假丈夫。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主角情感的细腻转变。最然结尾导演保守的拍摄手法和突然的情景转换看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最后一笔幻想中的美好生活虽然说是一种期许或者说是一种嘲弄,告诉观者这样的生活只是幻想中的美好,而现实则是无尽的黑暗。但这也许是导演并不想过多的去描述暴力,说白了这也不是他之所长。但总体觉得还是比前作锈与骨要好。虽然得奖争议较大,但不失为一部值得看的作品。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七):何处是我家?

  流浪的迪潘 获奖后一直被各种评论为无趣之作,以至于没有报太大期望现在才看。看完却觉得毫无睡意,故事讲的明明很精彩啊!男主从自己国家的战斗换到法国郊区黑帮的斗争,从默默隐忍到最后以暴制暴。尔女主从原本对新环境的抵触到渐渐接受和融入,并在情感上也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假丈夫。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主角情感的细腻转变。最然结尾导演保守的拍摄手法和突然的情景转换看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最后一笔幻想中的美好生活虽然说是一种期许或者说是一种嘲弄,告诉观者这样的生活只是幻想中的美好,而现实则是无尽的黑暗。但这也许是导演并不想过多的去描述暴力,说白了这也不是他之所长。但总体觉得还是比前作锈与骨要好。虽然得奖争议较大,但不失为一部值得看的作品。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八):一个假的家庭,一份真的希望

  一开始并不认识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假的家庭,假的丈夫,假的妻子,假的女儿,一切都为了逃难。在法国人眼里,这些斯里兰卡人基本都长的一样,反正,都是外来的。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渐渐平静下来 ,抛开过往战争的伤痛,在当地安定,他们努力了,战争结束了,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是异国他乡,虽然身边的人本来并无关系,但现在,他们就是一家人。但每个国家都不是完美的,平静并不长久,卷入帮派冲突的他们,又陷入了混乱...电影最后的十分钟,迪潘用自己熟练的杀人技巧,拯救了家庭,雅丽妮用自己的温柔,将迪潘拉了回来,从那个杀手,变回了保护家庭的丈夫。最后,迪潘开着英国的出租车,和已经成真的妻子、女儿,还有新生的婴儿,过上了新的生活。整部片子貌似有点平淡了,但也能让人看下去,一切拍得合乎情理。一个假的家庭,一份真的希望。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九):命,有多可贵

  为什么说生命宝贵。假若发现了火星上有生命存在,且不说这生命是人。火星上有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没错,这世界很多问题根本不必我们个人去思考,欧洲难民在战火和逃离的路上,每天都有生命消失。

  但思考,便是死之前可以做的一些事。

  在我们构造出的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复杂世界,似乎任何一处都可以成为我们生命消耗的发力点。

  表演各种发疯的神态,做出极致好吃的蛋炒饭,说出很多地道方言的脏话看到所谓的文化,研究一个当时并无实用的数学公式。

  当时只是被吸引,而后他死了。可能是死在逃离的路上或是其他一万种死法之一。我们在死前做一些事,或是别人已经做过可依之模仿改善的事,或是去走似乎没人走过的路。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存在过,感受过这个世界的一些。

  迪潘从猛虎战士的全队覆灭,到逃离斯里兰卡的求生之路,在法国做一个毒品交易楼的隔壁做看门人时,他爱上了这位一起逃难的假妻子。爱情,激发出他身体的力量,如同小马哥,在最后的枪战中让观众惊叹。留得一个暖暖的ending。

  既然来到这里,似乎你总得做点什么。那些why why why,就像抛到了外太空寻找生命的检测器,未必都有回应

  《流浪的迪潘》观后感(十):暴力使用手册

  迪潘是斯里兰卡反政府组织猛虎队的成员,在内战中失去了妻子儿女,自己也险些丧生。斯里兰卡内战导致无数人失去亲人和家园,沦为难民,比如“妻子”,失去了弟弟,“女儿”,失去了双亲。

  三人组成的临时家庭来到法国避难,安顿在巴黎郊区,迪潘当了大楼管理员,“妻子”做了钟点工,“女儿”也入学了。期间,迪潘拒绝了猛虎队上校募款支援内战的命令,被暴揍一顿。

  就在迪潘和“妻子”渐渐擦出爱情火花的同时,街区发生黑帮混战。为了营救“妻子”,迪潘凭借猛虎队员的英勇无畏和精湛枪法,一路杀到楼上,救出了心爱的女人。 然后一家三口就来到了妻子一直希望定居的英国,并生下了爱的结晶。

  同样是暴力,在斯里兰卡时,迪潘的暴力为了政治和利益,毁掉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无数家庭的幸福与安稳。而在巴黎的枪战,他再次动用暴力,这次却是为了保护历尽千辛万苦组成的小家庭,保护自己在意的人。

  暴力也好,战争也好,是为了争权夺利搞破坏,还是为了保护家人和家园?就看做人的原则和信仰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流浪的迪潘》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