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 所 关 注 的 - 不 只 是 一 个 公 众 号
2020.8.18 ▏木舒
最近几天,经纪人杨天真算是长在热搜上。
这个“营销鬼才”在退出经纪人圈,改行直播业后,也算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参加节目,开直播,开卖大码女装......风头更盛。
前两天,她再次上了热搜,因为她要去切胃了。
因为体重太大,让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
为了快速减肥,她选择去切胃,从根本上切断发胖的途径。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减肥你就少吃多动啊!控制血糖你就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啊!总有方法的,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么大的手术?
而杨天真很直接的回应了这个问题:“我可能已经把自律额度全部用在工作上了,在身体上我就是零信用。“
是的,这已经不是杨天真第一次面对大众直接表达自己对于工作的态度了。
早前在节目中,她就曾直截了当的说:“为了工作牺牲身体怎么了?身体就那么重要吗?如果我就活30岁,每天都很精彩,也很好啊!“
说实话,这话听起来,和当初我听到“996是福报”时,一样觉得刺耳。
就很奇怪,倘若真的不在乎身体健康的话,那还做什么手术,减什么肥啊?
这话如果私底下说说也就罢了,但参加节目说、公开发视频说,说完了上了热搜了掀起争议了又说“不建议大家模仿”。
这让我就觉得是有点刻意的在凹独立成功职业女性的人设了。或者说更像是老板对于普通人的洗脑:你看,想要成功你就要像我一样,为了工作牺牲身体。
毕竟老板最爱心甘情愿卖命的员工了不是吗?
但你想想,他们消耗身体赚来的钱,那可是足够他们去做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请最好的营养学家,看病疗养了。
但普通员工呢?拼死拼活,消耗身体赚来的钱够生一次大病吗?
所以这话,大家也就听听罢了,不要当真。
我一直觉得,“贪生怕死”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体现。
只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把日子过反了。
仗着自己年轻就毫不在意的消耗,等到身体健康亮起红灯之时,才真正理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前几天,吴彦祖上了热搜。
因为他太“丑”了。
曾经的男神,好像一瞬间就苍老了,颜值最终也没逃出“本山”化的结局。
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去年,他生了场大病。
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不适,可他仗着自己身体很好,以为只是很普通的食物中毒,却没想到体内脏器已经化脓,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等他康复之后,身体已经大不如之前,这次的“死里逃生”让他感慨万分:
“不要觉得自己的健康是理所当然。一定要注重健康,如果身体出现问题,一定要立刻去看医生,因为没有健康你将一无所有。”
前段时间,电竞选手UZI也退役了。
这个在电竞圈已经被“神化“的职业选手,刚刚23岁,名利双收,正值巅峰期。
但是,他的职业生涯,在23岁时就结束了。
在风光背后,我们也看到了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心酸。
他的手部肌肉甚至已经达到了60岁左右,大量的操作和过度疲劳让他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他的右手,很多时候都无法握住鼠标。
23岁的他,因为长期高压、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患上了二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高达11%。他必须要吃药来控制血糖,但是药物的副作用也对他的身体产生了巨大消耗。
虽然也做了治疗,可病情并没有好转,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医生说这样下去还可能出现并发症。
一边是越来越差的身体,一边是观众的高期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加上严重的手伤,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无力支撑他继续高压工作了。
所以,纵然他多么的不舍不甘,他也只能选择退役。
看下来真的满是感慨。
年轻时候我们都总是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将什么都排在健康之前。心甘情愿的为了其他目的而透支身体。
直到直面死亡的那一刻,才明白,健康有多么的宝贵。
而到最后还发现,有很多事是回不了头的。
钱可以慢慢赚,但被透支的身体,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时候也很难再修复。
到那时才知道,人生不是一场冲刺,而是长跑,而身体就是本钱。
之前看过一句话:最顶级的自律,并不是拼尽全力,而是节制自己。
早前杭州有一位31岁的妈妈,查出了甲状腺癌。
家族并没有遗传史,她就是因为加班、高压工作,吃宵夜连续十年而患病。
还有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被查出乳腺癌!
原因也很简单:经常熬夜甚至通宵!紊乱的生物钟导致了内分泌失调。喝酒熬夜玩手机,长期面对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经常生气,精神抑郁,压力太大......
你会发现,现在大家都在“欺骗式养生“。
《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有96%的公众表示自己存在健康相关的问题。但在这背后,仅有41%的人有定期体检习惯。
90后体检比例和频率都属最低,每年定期体检的人数只有30%。
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很多问题,能感觉出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变差,但都采取掩耳盗铃式的方法,去忽略这个问题。
2018年统计局报告显示,医疗保健上的消费成为国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最快的类别。
这两份数据,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他。
对自己的健康其实也重视,也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样治疗,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只能来点“自我欺骗”。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自律。
各种鸡汤文劝诫着年轻人:不要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你要去奋斗!去赚钱~
就像杨天真说的那样:把自己的自律全都用到工作上了。
王健林够自律吧?每天4点钟起床,排满一天的工作,但他每天也还要花一个小时来健身。
苹果的总裁库克,每天早上3点45分起床,到深夜才下班,长时间保持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库克也说,完全是因为他一直所坚持的健身房运动。
在我看来,盲目的自律并不算是最好的自律。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步一步实现小目标,将自己始终保持在最好状态。
这是一个始终向上的过程,而不是用透支来换进步。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0%,可医疗资源只占2%。
我们总说没空健身,可可能,因为缺乏锻炼而需要入院时,在医院排队需要的时间,比健身更长。
1次重症治疗,保守估计得50-60万。
我们常常说没钱体检,没钱吃健康的,为了赚钱不得不加班......
去一趟医院才知道,医院就是碎钞机。
你拼劲全力最后赚的钱,还不一定能买回因为工作而透支的健康。这或许是最扎心的现实。
所以有的时候觉得“贪生怕死”四个字其实也不是贬义词。
没了你,这个世界不会停止运转。但是你没了,你的那个小家庭就倒了。
我们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我们无法去躲避,这是这个残酷社会压在我们身上的重担,必须得抗。
但也请大家在这份“无可奈何”中能稍微对自己好一点。
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自私”一点,多在乎一点自己的健康。
要知道:
人不在了,真的就什么都没了。
畏惧死亡的人,才能更珍惜健康。
THE END
作者简介
木舒
辣笔小尖椒()主笔。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字,爱自己喜欢的人。私人。微博:木舒sunne 。欢迎来撩。
好书推荐
很少有人读毛姆,不深受触动的。
这爱讲故事的毒舌老头,靠一根笔,戳中无数人内心。
马尔克斯说,毛姆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奥威尔说,现代作家里毛姆对他影响很大。
犀利如张爱玲曾坦诚:“我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村上春树反复读,还有白岩松、杨澜、俞敏洪等等,一众牛人都公开表达对毛姆的热爱。
许多人说,读懂了毛姆,才读懂了人生。
点击上图即可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