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发现有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致时,我们总会忍不住给人一个评价:表里不一,或者口是心非等,并且,我们会不由自主心中生厌,避而远之。
但有一种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致,常常发生在最亲近的人中间,而且很难觉察,并因此气愤,任其发酵。
就像下面这样的场景:
丈夫一直很疼爱妻子,也许正是因为心疼、心焦,所以在妻子不小心撞到,鲜血淋漓时,他一边为妻子包扎,一边大声吼她:“这么一个大活人,走路不带眼,伤成这样,晚上还不得有人侍候你。”
妻子一听这话,莫明动了火气,她一边忍着疼,一边回击丈夫:“用不着担心,我不用你侍候!”
而对于丈夫心里的疼惜,她丝毫没有感受,还因为他责怪的语气而生气、动怒,继而,她也说了违心的话,再一次出现说的与想的不一致。
其实,此时的妻子,是希望晚上能得到丈夫的所谓侍候,也就是一种关心和爱护。
可丈夫见妻子生气,也不敢再跟她透近乎,毕竟,妻子在他心里是一个要强的人。
妻子见丈夫对自己受伤的事很默然,于是,也不由然对丈夫有了看法,情感上有了一点受伤。
像这样类似的事情几乎在好多家庭里上演,有的原本很恩爱的夫妻就因为不会好好说话,因为说的跟想的总是不一样而导致夫妻感情疏离。
在亲子关系中,又何曾不是这样?做父母的,有时心里明明很高兴,很欣赏孩子,但说出的话,不是表扬,而是高标准的打击,从而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也伤了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有时明明很心疼孩子的辛苦和挫折,但所说的话却没有半点安慰的味道,常常更多的是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