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好血统》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2-04-10 03:34: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好血统》观后感精选

  《好血统》是一部由约翰·休斯顿执导,布拉德·道里夫 / 约翰·休斯顿 / 丹·肖尔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血统》精选点评:

  ●Huston竟然拍了部现代电影~~~

  ●这部电影真是有点神经病的感觉,和乡村牧师日记比起来,更疯狂放荡,这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一贯特质。一个邪教教主惨淡的后半生。

  ●Brad Dourif 4星

  ●课程需要。。既荒诞又觉得明白点儿什么。。宗教那点你堕落了我升华了的事儿

  ●看过的宗教色彩影片中,最让我费解的一部。

  ●演员毁掉的片子

  ●先知和Gonga是一回事

  ●他越是反抗信仰越是距信仰越近。非上帝教瞎子看不见,但等他也变成瞎子后却指责别人看不见。任何宗教都是需要爱的,他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却仍没学会爱。

  ●Someone is just too fucked up to be in this fucked up world.

  ●美国电影 Wise Blood 又名<好血统>.导演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的最后一部作品描写美国南方一个叛逆基督但最终得到救赎的年轻人人.整部影片充满各种诡异.不信基督的人估计不好理解.根据奥康纳同名小说改改编.推荐原著.因为影片和原著的基调不同. 一部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导演对一个作品的一种理解.

  《好血统》观后感(一):不出意料的平庸改编

  奥康纳在小说里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到了极致.拍起来就难了.

  但也难拍的太坏,因为小说本身有电影的味道.

  可惜最终还是拍的很坏,创作人员都没什么才气,看他们在整部电影里费力地摸索天才的足迹,那个别扭啊.....

  《好血统》观后感(二):信仰之血

  这是一部宗教电影,意思很艰深,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分析清楚的。关于宗教,这部电影有两个明显的观点。首先,真正的信仰者必须经历一个不信的过程。其次,传道者常常被指认为江湖骗子,或者被江湖骗子纠缠。传道艰难。 恰如片名所示,Wise Blood——智慧,血。对于宗教的体认,需要智慧,更需要信仰之血。

  《好血统》观后感(三):Most Valuable Takeaway (MVT) : Flannery O'Connor高明之处在于她肯定在讽刺什么,但是你说不上来

  如果要把Flannery O'Connor写明白,写舒坦,那就要这么写。

  当Hazel Motes对捧他的人说,我要去我要去的地方时,他肯定无情地讽刺了什么人,但是我说不上来是谁。

  当Hazel Motes愤怒地布道他的耶稣大骗子教义时,他绝对无情地讽刺了除教堂、宗教什么之外的东西,但是我说不上来是什么。

  但是当背景音乐Tennesse Waltz悠扬地奏响时,你知道,那种对假、丑、胆怯、虚伪的愤怒暴力的讽刺,和这歌声搭配地那么柔和顺畅。

  暴力配乡村音乐,是Flannery O'Connor建立起的独特映射。那样神秘地熠熠生辉,在这光荣的时代里,尤其如此。

  《好血统》观后感(四):上帝,你要如何拯救后现代的我们

  无父,无后,无神,无归处;这就是后现代的我们,彻头彻尾的孤儿们。

  上帝是沉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吗?看着Hazel混乱而愤怒的一生,我这样发问。教会沉睡在我们的想象中吗?看着那个试图在动物园里和猩猩说话的,偷走了Conga戏服,只为了与人握手的18岁男孩,我这样发问。

  我们对着这个世界的好人发问,我们对着媒体,对着那些看起来健康而有活力的人发问。

  为什么一个看似是敌基督的假先知,却比一切被放在权柄和保护职位的人,更加像一位先知——将死的罪人向他倾吐,告诫;他对着人群不撒谎地大声倾吐,呼告;拒绝偶像崇拜。神迹奇事跟随着他,而他也负上代价,负荆背轭地跟随他。他分别自己为圣,或是有人对他说:"来跟从我,我就将世上所有的一切都给你;来跟从我,我就应许你永远的陪伴,你就不用再孤独下去。" 他却一言不发,就这样毫不妥协地走进雨里……

  上帝,你将会如何来审判眼前的景象?

  约翰·休斯顿降我们置于上帝的位置上,我们只能观看眼前所发生的事务,心中明了一切的律法,却好像除了审判剧中谁为真实的义人之外,只能袖手傍观。

  如果你是基督徒的话,你清晰地能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怪异,你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羞愧:为何,为何没有一个真正持守着受死又复活的真道的善良者来试图拥抱这一个个破碎而渴慕真道,愤怒的拳头雨点般落在天堂大门上的人?为何,那传单,那夜空中照亮黑暗的霓虹灯,不是《悲惨世界》中救赎让·阿让的方向?为何,人们的心肠不再警戒他们?

  在前现代与现代的世界中,人们讲道理,听道理。他们体面而心灵纯洁,善于悔改。若是听到福音的呼唤,他们就快跑回转。他们善良而纯真,听到地狱烈火的可怕会真实地颤抖,吓尿裤子。然而后现代中的人,是真实承受创伤的人。在受伤的人面前,真理听起来也好像枪炮那样骇人。

  我们无法臆测Hazel的生命中究竟发生过什么,只是知道他曾是一位受过伤的军人,也知道他无处可去。那些承载着上帝应许的保护和永远接纳的家庭变为坟堆,而代理上帝全心爱我们的人,也离开了世界成为了那我们凡体无法触摸的天使。

  那经文中所见证的地狱,他在这人间就亲眼见过了。而经文中所应许的天堂,他的心是否在疑惑,在疾呼: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quot;上帝,我落在试探引诱中的时候,你在哪里?"

  quot;上帝,我的家庭全然成为废墟的时候,你的保护在哪里?"

  quot;我的手溅满鲜血,全然成为了罪人的样子,到了我也无法饶恕自己的地步,你所应许的救赎与饶恕究竟哪里?"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又要去哪儿?

  这些棘手的问题在后现代的社会中更加难以回答,因我们外在的环境与那个充满了平安的答案相距越发遥远,而我们若是不罢休要找到这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好脱无数层皮,经历不可言喻的孤独的准备。

  后现代的我们,不仅只是孤儿,而且截止到如今的一切战争的惊慌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如今还在你我身上产生波澜。我们孤儿的心,是如此花样百出地不完整。但若你熟知心理学,或是你熟知自己的心且对此并不打算欺骗自己,你就知道在这末后,当我们细究我们的灵魂的时候,那里可真是漆黑一片。

  我听说过一种说法:"无神论没有办法杀死上帝,也没有办法杀死痛苦,但它却拿走了人们的盼望。" 但我如此不得安慰地痛,是否,那应许为我受苦的弥赛亚,真的愿意从死里复活,再为我受一次我的刑罚?

  《好血统》的结尾如所罗门的智慧书那样神秘而开放,它似乎一生讽刺而凄厉的笑,如《第七封印》中死神的存在那样让人不安。我们这怕死而为奴的人啊,何时才能得着拯救,何时才能因着瞎眼而复得光明呢?

  《好血统》观后感(五):神经质和盲人

  电影开场的一组黑白照片,据说是美国一个有名摄影师的手笔。照片地点是原著作者Flannery O'Connor的家乡,也是电影的取景地。在最后一张照片中,电话机和Jesus被刻在一起,成了一位1974年亡灵的墓碑。这里面有种温情的讽刺和幽默。Jhon Huston这部奇特的收山作就在这样的调子中开场了。

  电影拍于1979年。编剧是俩初出茅庐的兄弟,随碟采访中说,他们与小说原著即美国有名的短篇小说家Connor(1925-1964)是同乡。因为迷恋女小说家的处女作,立志把它拍出来。带着改编好的剧本,他们去找当时鼎鼎有名的大导演Jhon Huston,后者竟意外地答应下来,并以极大热情组织了一个家庭团队式的制作队伍。于是,这部有意思的独立电影便诞生了。电影有那时期美国独立制作的所有好品质,散发着一股新鲜不羁的野味。当然它还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让我想起Robert Albert的《3 WOMEN》(《三女性》),后者故事背景我没做考究,仅用鼻子推断,也是个南方小镇。另外一部片子,印象也很深,是库斯图里卡的《亚利桑那之梦》,也可以放一起来看。在这三部电影中,空荡荡的街道,无所事事的怪人,莫名其妙的标志,逝去和未逝去的,都可以蒸发掉,最后凝固成一些不被人追忆的花饰和字母,好像这张黑白照片。是看不见人,但慢慢的慢慢的,人就从远处走过来了。

  图略

  23岁的退伍军人Hazel Motes回到家乡。家里空无一物,破败不堪。他撕下一片墙纸,用铅笔写了几个字:这是我Hazel Motes的,如果谁随便乱占,我就要你去死。他把墙纸贴回去,离开了家,去小镇上的一个杂货铺买了一身西装,一顶教士帽。他要去城市里做一件事情,一件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图略

  他在刚来这个城市的第二天遇见了“盲教士”的女儿Asa,她看上了他,要诱惑他。他还遇见一个奇怪的年轻人Enoch Emory,喜欢大猩猩和一具神秘的木乃伊。Motes在胖妓女(是当地真妓女演的)家过夜,直到他遇见“盲教士”,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创立新的宗教。他花215块美元买了一辆他坚信“很好”的车,白天黑夜他站在车上给城里的人传教。他说,不需要钱,什么都不要,没有罪恶,不用相信。他做梦的时候会想起他的传教士爷爷和一个躺在表演马戏的棺材里的半裸女人。那时候他在鞋子里塞进石子走路,看见半裸的身体自认为是罪恶。他的爷爷看起来像个角斗士。

  图略

  Motes住到了“盲教士”的对面,Asa住进了他的房间。她拿着Enoch偷来的怪尸体和他开玩笑,却被Motes摔个烂碎。她说那是他们的BABY。

  图略

  他站在车子上宣教,说我们需要新的Jesus不是神是人。一个投机的胖男人来“搞破坏”,Motes说新的Jesus只是个说法。胖男人气愤地弄来一个人,戴着和Motes一样的教士帽,开着一样的车,站在车上说花哨的话,人们被他们吸引过去,付钱去买新福音。Motes把假教士的车从路边推下去,然后撞倒他,从那个假教士身上碾过去。Motes抓住他的衣领问,你怎么可以说出自己不相信的话。那男人嘴边淌着血,呻吟着,Jesus,help me。Motes呆住了,他无法把他从痛苦和死亡里救出来,他逃走了。

  图略

  在逃走的路上,他的车马上就要报销了,被当地一个警察拦下来(是当地真警察演的),警察不由分说的把Motes的车推下了斜坡。空无一人的车子从斜坡上滑下去,一去不回。

  图略

  Motes回到租处,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假盲教士的女儿Asa恐惧地咆哮着。她和她父亲离开了。Motes在身上缠上藤条,鞋子里放进了石子和尖玻璃。女房东照顾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时候,这个老女人对他说结婚。他走了。

  图略

  被警察带回来的时候,女房东呼唤他的名字,他不仅看不见,也听不到了。他一动不动,不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没有死呢。

  这部电影是神经质的、讽刺的、幽默的、狂热的、平静的、光明的、黑暗的。正是这一点让我诧异,我猜想这种奇特的风格来自原著,一个天才女小说家的视角。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也反复地想起《孔雀》《立春》,有时候还想起布烈松《乡村牧师日记》里的牧师,想起《一一》里面的小四,想起《乡愁》中的多米尼克。是狂徒是执拗的少年,还是先知的故事,在我看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文风,创作者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达成一种复杂的纯粹。这是《三女性》和这部片子出色之处,也是《孔雀》和《立春》所欠缺而引不起我喜欢的原因。

  WISE BLOOD,“好”血统,就有赎救的使命吗,究竟是什么驱使他用“使命的路途”蒙着眼睛?

  电影看了一遍,以上是一点肤浅的感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好血统》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