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的语文积累,我十分注重每个学生的摘抄本建设。可别看我们学生的这个摘抄本不大,而学生在上面可做的事情却不少,因此,学生们亲切地称之为语文积累魔幻“百宝箱”。
那么,一本小小摘抄本,学生又能在其上面跳出哪些“精致的舞蹈”呢?
一是可以抄。这自然是学生摘抄本最主要的名符其实的日常功能。既然要摘抄,也就需要解决抄什么的问题。根据我们农村中学学生手中课外资料少的实际情况,我给学生总结了摘抄材料的三大来源:(1)语文课本。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每个学生都必须把文中最能感动自己或自己认为最为精彩的文字、段落积累在摘抄本上。在此基础上,我还建议学生们重新梳理自己在小学学过的课文,寻找曾经有过的心动,珍藏起来;(2)同步训练。针对每个学生手中一般都有一本辅导用书的情况,我提出来在自己同步辅导书中的课外阅读材料中积累妙词佳句;(3)每星期组织一次的摘抄交流会。在这个摘抄交流会上,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自己这一周来摘抄的具体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且,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内容推荐给全班同学,使其他学生也能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二是可以写。这是我们摘抄本的另一大功能。这样,我们就突破了以前摘抄本只是简单摘抄的局限,把摘抄本与周记本合二为一,要求学生在“输入”的同时也要学会“输出”。这就大大丰富了摘抄本的实际内容,增加了摘抄本的吸引力,便于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学会有意识地运用知识,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样学生就会乐在其中,走得更远。那么,学生可以在摘抄本上写些什么呢?我主要强调了一下两点:(1)写读后感。学生在摘抄完一段材料之后,必然对这段材料有所感受,自然也就有话要说,这时,就可以抓住时机,及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下下来;(2)写日记。学生可以把摘抄本当成日记本来用,记录下自己每天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下自己生活的足印。
三是可以贴。这是摘抄本的第三大功能。那么,在摘抄本上贴什么呢?我指导学生主要是贴剪报。我本人也已积累了几本厚厚的这样的摘抄本,先是拿给学生们传阅,然后引导学生“照着葫芦画瓢”,注意积累一些废旧报纸甚至是我们平时发的一些练习试卷中好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贴在摘抄本上,留作他日之用。
四是可以画。这是我们摘抄本的第四大功能。我们的摘抄本不仅仅是文字的世界,而且我们应当把它打造成一个学生知识的万花筒、才艺的大舞台。在这个立体旋转的舞台上,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地展示自己绘画的天赋。这样,不仅点缀了自己美丽的文字,与文字相得益彰,而且还在这方寸之间舞出自己靓丽的色彩,令每一个浏览你摘抄本的人都过目难忘、叹为观止,对你的才艺不自觉地就竖起大拇指。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我坚信:在这小小“百宝箱”里,学生只要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就会逐渐由外而内,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只要能坚持不懈,养成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有一天“风雨兴”、“蛟龙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成功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