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林徽因笔下的徐志摩
日期:2020-04-11 19:05:46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林徽因笔下的徐志摩

  我对徐志摩印象同许多人一样,不外乎一个才华横溢诗人,一个浪漫爱情追逐者。读完林徽因的《悼志摩》,透过她深挚哀痛笔触,我既重新、多面地了解了诗人徐志摩,也感受到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超越世俗情感因缘;另一面惭愧认识自己识人的浅薄。反复读来,内被一种痛彻肺腑悲悼纯净无染的心灵所浸和感化。

  在林徽因的笔下,徐志摩确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对人生充满“完全诗意仰”。一次,徐志摩为了站在桥上看后的彩虹,竟冒着倾盆大雨去找友人,拉他一起在雨中等着看虹。这种近乎孩子气的举动自然是被友人婉拒,而他却不顾友人的劝阻一溜烟地自己跑入雨中。事实上,他居然也真的看到了虹,凭着他“完全诗意的信仰”。也正是凭着这一份纯粹得了无无所羁绊的“诗意的信仰”,徐志摩为了达到他“想飞”的夙愿,明知“存亡不卜”,却依然乘上了这座最终令他殒命太空的航班,留予世人无尽的遗恨

  除了身为诗人的浪漫,在林徽因的眼里,徐志摩还是一个对人“同情和蔼和优容”的人。对于了解和不了解的人和事,他从不过分地夸张,只知道温存和平体贴”。“无论出自何人,在何等情况之下”,“从不会单支出严格的迫仄的道德天平,指谪凡是与他不同的人。”他的一生很少得到同情,但并不因此而刻薄暴戾,反而以超人的宽量去待人。

  林徽因认为,“徐志摩最动人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极点”。“他甘冒社会的大不讳争他的恋自由;他坐曲折火车到乡间去拜哈岱,他抛弃博士一类的引诱卷了书包到英国,只为要拜罗素老师,他为了一种特意的境遇,一时特意的感动,从此在生命途中冒险,从此抛弃所有的旧业,只是尝试写几行新诗?……他常能走几里路去采几茎花,费许多周折去看一个朋友说两句话……”他对人对事的认真程度,“虔诚傻气,到痴!”“他愉快起来,他的快乐翅膀可以碰得到天;他忧伤起来,他的悲戚是深的没有底。寻常评价衡量在他手里失了效用利害轻重他自有他的看法,纯是艺术的情感的脱离寻常的原则。”在朋友眼里,徐志摩简直就是个“怪人”!而在林徽因看来,“一点都不是,他只是比我们更近情,近理,比我们热诚,比我们天真,比我们对事物更有信仰,对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也正是因此,对于徐志摩的离世,林徽因惋言慨叹:“朋友们,我们失掉的不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诗人,我们失掉的是个极难得可爱的人格。”

  徐志摩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写诗上,他兴趣极其广泛。早年爱数学和天文。最喜欢暑夜观星,好几次坐火车都是带着关于宇宙科学的书。他曾经翻译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写过相关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对于戏剧、绘画兴趣极浓,对建筑审美也有所探究。

  他喜欢水彩。在写给林徽因的信中,用英文及细致地写出“西桑田的颜色,每一分嫩绿,每一色鹅黄,他都仔细的观察到”,他自己叫它们做“描写的水彩画”。

  对于中西音乐他都爱好,他的热心曾唤醒过北京。喜欢听戏,评戏,剧评比任何人都恳切。

  正是缘此种种,徐志摩在林徽因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不朽。

  一个对人生充满“完全诗意信仰”的才华横溢的人,一个人格同情、和蔼、优容的人,一个对理想、对艺术愚诚到几乎不见融于社会的人,一个性情纯真、任性到孩子气的“可爱的”人,就这么在他风华正茂的岁月里陨落星辰,又怎能不令人深深地痛惋与怀念?

  徐志摩的猝然离去亦是他自己的选择,一如他所痴迷的暑夜的流星,璀璨的光明曾勇敢地耀亮了沉寂的夜空,虽逝而无悔。而他所深爱的人——林徽因,我相信也是最懂得、最欣赏和爱恋他的人,他的诗意的才情与至真至纯的信仰,都已经永久地驻留在那座风姿美丽的桥畔,即使历经岁月风尘,却依旧生动如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林徽因笔下的徐志摩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