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用两个星期读完了,对于苏东坡这个仰头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派词人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用林氏“序文'中的话来概括,即“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的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林语堂不愧是一代语言大师,用他温婉、真挚、朴实而充满情感的笔向我们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万众敬仰的一代文豪苏东坡坎坷、艰辛又旷达、恣肆的一生。为体现传记的真实性,书中引用了大量有证可考的历史资料和诗文,读来令人信实而感慨。读完这本书,苏东坡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更加丰满、生动,也更加亲切、可敬。
他活得真实,恣情,任性。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政治罹难、贬居荒鄙,他的生活总是充满情趣。结友对饮,醉而放歌,植树,烹肴,修园,观景……无论身处何地,他都生活得怡然适意。青年的豪放与浪漫,中年的旷达与归真,苏轼的生活永远没有低靡和虚华。质朴处,像个农夫,天真时,若处子,豪迈处,张显文士风流!
读此书前,苏轼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才华冠世的文学家。读此书,又识得了他作为一个封建官员为官奉公、从政为君的心怀与才干。任地方官,为人民兴修水利、祈求神灵降雨、判案清明、向令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的“青苗法”主政派抗争,时刻以国家利益、百姓疾苦为先,以致自己的身世几经沉浮,饱经沧桑。实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面对政敌的贬损与迫害,苏轼始终不屈不挠,几经贬谪而心无忌恨,甚至和政敌的儿子成为朋友。他性情的真挚、坦诚与宽厚,无人不感佩,无人不敬仰,连皇帝和太后都替他说话!
为子尽孝,为夫尽恩爱,为父宽容,并不苟求子孙与之比肩,为友尽诚,为官尽仁,为臣尽忠,为才子文章天下共享,连皇帝吃饭时,每每要停下来读苏轼的诗文。这样一个性情率真、文采狂放、才华精干、内心忠厚的人,人们怎么能不深深喜爱和怀念呢?
读完此书,我所得的感悟是:做人当向苏轼那样活得真实、洒脱,与人为善,厚待他人,忠诚不骄,人尽其才,乐己容人,泽被天下。这样过完一生才会内心空明,浩浩然归于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