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拾遗()
作者:拾遗
1
这一两年时间里,
黄多多频频上热搜。
染头发;
打耳洞;
戴耳饰;
做指甲;
涂口红;
…………
也允许7岁小女儿涂口红做指甲: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
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黄磊甚至允许女儿早恋,
我觉得是美好的。”
“黄磊的教育方式太开明了,
我也要向黄磊学习,
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了,
就放手让她去做。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我没能遇上黄磊夫妇这样的父母,
但我要努力成为黄磊夫妇这样的父母。
我也要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看待,
尊重她的想法,尊重她的意愿,
永远不用‘你还小,就得听我的’这样的话,
对孩子加以控制,
2
很多人一边赞扬黄磊,
一边斥责应试教育:
一个应试扼杀了多少人的童年。”
“我也反对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仅扼杀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应试教育不除,素质教育不兴,
批评应试教育、反对应试教育,
连很多家长也跟着起哄:
“应试教育真的太害人了!”
听着家长们的这些话,
我只想说一句:
还反对应试教育,
那是真的非常蠢。”
3
我为什么说你很蠢呢?
我们先做一个设想:如果废除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好大学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
所以想要进入好大学,
考什么呢?
既然是素质教育,那就考特长呗。
考试之争,就变成了特长之争。
而特长之争,是需要钱来铺路的。
就拿弹钢琴来说,
随随便便买一架钢琴,
就需要1万多元吧。
你要凭钢琴进大学,
最起码得练到10级吧。
而现在好点的钢琴老师,
每小时收费是200—400元,
练到10级一般需要五年,
没有七八万是支撑不下来的。
对于中国很多家庭来说,
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特长是需要试错的。
孩子的天赋不一定是弹钢琴,
弹钢琴如果练不出来,
一样样试下来,
最终你可能都试破产了,
还没有给孩子找到特长呢。
但位于金字塔尖的人不怕,
他们有的是钱,
马术不行,就练赛车……
直到找到特长为止,
并聘请最好最专业的老师。
你怎么跟他们拼?
2017年的时候,
夺得了亚洲区小学组冠军,
但参加总决赛每人需要交4.3万元,
4名学生拿不出这笔费用,
最后只好放弃了总决赛。
素质教育是要用钱铺路的。
高喊素质教育的家长,
你能不能PK过有钱人?
素质教育还有一个核心,
就是倡导“快乐教育”,
现在专家喜欢说八个字:
“尊重孩子,释放天性。”
但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
这八个字就是伪鸡汤。
人的天性是什么?
“首先是好吃懒做,
然后是不劳而获。
那只有让他们少学或不学知识。
但少学、不学的结果是什么?
王思聪成年后,
王健林直接给了他5个亿:
“我愿意给他10个亿去创业,
第一次给5亿,
失败我可以再给一次。”
如果再给5亿也失败了怎么办?
王健林说:“让他回万达上班。”
而你的儿女如果耽误了学习,
恐怕就只有去给王思聪打工了,
给他打工人家还不一定要呢。
素质教育很美好,
用耳朵听一听就行了,
千万不要跟着瞎起哄。
4
很多人都以为:
美、英等发达国家一直都在实行素质教育,
孩子读书很轻松,跟玩似的,
然后就进入了世界名牌大学。
写过一本书《我在美国教中学》,
他写了“中国人对美国十大误解”,
其中一个就是“以为美国有素质教育”:
“美国连‘素质教育’这个词都没有,
进入世界名校的那些孩子,
假如不是靠拼爹进去的,
没有一个不是经常通宵开夜车读书,
没有一个不是去这里当义工,
那里当研究员,
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读书轻松的孩子,
其实长大以后都在搬砖(蓝领工人)。”
中国人所谓的素质教育,
美国、英国有没有?
有。
但这种教育存在于公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是为中下阶层和穷人准备的。
公立学校的教育确实很素质很快乐:
上午上课时间晚,
下午放学时间早,
老师不怎么管,
也不留什么作业,
所以学生没有压力,
确实过得非常快乐。
但这样素质教育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这些孩子长大后竞争力非常差,
绝大部分人只有做蓝领工人,
甚至失业,依然处于中下阶层。
美国英国的有钱人,
是不会让孩子去读公立学校的,
因为屁都学不到。
他们都把孩子送进很好的私立学校,
而私立学校的管理则非常严格,
有多严格?
我就一句话:一点不比中国的应试教育差。
但这样严格管理的结果是:
英国社会80%的要职,
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
都来自仅仅只能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也不是说美英所有公立学校都不行,
也有很行的,
比如公立学校惠特尼中学,
在私立中学大行其道的美国,
惠特尼中学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
“卧底”惠特尼高中一年后,
终于找到了答案,
因为惠特尼实行的是魔鬼教育:
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们,
一天只睡4个小时,
每天灌下4杯咖啡。”
“惠特尼高中的普通学生,
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
约等于102斤。”
“以学生Kosha为例:
为了考上好的大学,
在高中最后一年,
除了原有的8门课外,
她还选修了5门AP课程,
这些课业量,
而Kosha却要挤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你以为美国的好学校推行的是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他们就是美国版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
5
很多专家和家长都喜欢说:
世界经合组织有一项权威测评——对全球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010年,世界经合组织,
首次对上海15岁学生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让欧美媒体连呼意外:
上海学生全部排在首位。
“这是对美国式教育的警示。”
还专门做了一个研究:
“大家通常都认为,
但我研究发现,
其实都是非常高压的,
他们也经过了死记硬背,
最后才一步一个脚印,
再举一个日本的例子。
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叫“平成”,
在平成年代,
学习西方式宽松教育
结果宽松教育的结果是:
不仅创新能力没提高,
于是就有了“平成废物”这个讽刺。
从此之后,
增加大量课时大量作业,
倡导恢复“六天上学制”: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实行严格的教育。”
日本的中学流行一种说法——四当五落。
“四当五落”意思是:
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好大学,
要是睡五个小时,就要“落榜”了。
时评人“遗君明珠”说得特别好: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竞技体育比的是成绩,
想出成绩,
只能加大训练量,别无他法。
但因为运动量太大,
全民健身则不以成绩论英雄,
对身体没什么害处。
只能延长时间刻苦训练,
你想祛病强身,
而我们教育的问题是,
大家都想夺得奥运金牌,
这怎么可能呢?”
6
2017年的时候,
《新安晚报》等几家媒体,
对徐孟南进行了采访。
徐孟南却在高考试卷上写道:
“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
他想以犯规的方式考零分,
徐孟南的举动,
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徐孟南当时觉得很骄傲。
可是三个月后,
当他的同学开始奔赴各地上大学时,
他却只能跟着父亲去上海打工,
“工作很累很累,工资却很低很低。”
几年之后,徐孟南就后悔了,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时,
故意交了白卷,以反抗应试教育,
当时她说:“我是永远不会后悔的。”
“这件事我现在觉得有点可笑。”
…………
在高考考场上,
这样反应试教育的例子还有很多。
有的人至今也不后悔,
但大部分人后来都后悔了。
反应试教育的人,
现在也有过得很好的,
就因为对应试教育体制不满,
所以让儿子退了学,
结果教育效果并不太好。
现在他儿子郑亚旗,
在他自己的公司任董事长。
如果你自己不是牛人,
而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却要带着孩子反抗应试教育,
那是真的非常蠢。
7
很多人羡慕黄磊家的教育方式。
但你知道黄磊一年挣多少钱吗?
人家年入几千万。
你知道黄多多上的什么学校吗?
人家上的是知名国际学校,
一年学费就要十几万。
你觉得黄多多多才多艺,
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会设计,会翻译,会演戏……
但你知道黄磊投入了多少钱,
动用了多少人脉吗?
就拿演话剧来说,
黄多多两岁就开始剧场里混,
给她指导的老师都是业内大咖,
比如赖声川之类的牛人。
黄多多接受的这种教育好不好?
说实话,我也挺羡慕的。
但如果你想实行这种教育方式,
首先你得成为“黄磊”。
2016年1月份,
深圳实验学校初二学生柳博,
因列席“两会”而名动一时。
这位13岁的少年,
在“两会”上侃侃而谈:
“希望推行教育改革,
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端,
更多地注重我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不要让一张考卷来决定我们的未来……”
这番话说得无比正确,
说得掷地有声,
但很多人发现了一个亮点,
柳博身穿的是阿玛尼西装。
所以有人一针见血地说:
“对亿万穿不起阿玛尼的孩子来说,
影响他们未来的幸亏还有一张考卷,
等这张考卷都没了,
中国就都是你们阿玛尼的了。”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而言,
按部就班地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
才是最实惠、最稳妥的成才路径。
千万别跟着有钱人瞎起哄,
中国要是真的推行所谓的素质教育,
穷人家的孩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同意本文的观点,文末右下角为有趣君点个“在看”,让我们理智看待教育,切忌盲目跟风!
-END-
本文转载自“拾遗”()。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点亮“在看”理智看待硬是教育,切忌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