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
文 | 青缠
人生百味,百而化一,一而无穷。大然无垠,小而概二。一甜一哭,一清一浊。凌云腾空处事清平此山,
松柏常青处是
烟火人家。百味如此,阴阳调和,
人生亦该如此。——此乃《雅舍谈吃》之
精髓。我身在百味烟火
尘世中,心中一片
豁达清朗。我可纵身跃入
泥潭,亦可身披
芙蓉出水。我翱翔
四海苍穹,亦
享受落入
黄土。我心如镜,堪照
清欢。——因我喝过那烟火粥。01人是
俗人,世是尘世。食
为人之
根本,味乃世之杂合。谈笑惯了鸿儒,不妨捧一碗粗茶,倚于一堂雅舍,叹世之清甜苦辣。从北京
胡同口叫卖的豆花,到东兴楼里烤得油光泛泛的金鸭,北平中秋后的羊肥而少膻,“和顺居”里百年大锅汤出的白肉,以韧中带脆而闻名的爆双脆,
巷口推车摇鼓的
烧饼油条,
一时间不及细数。二十
余味美食,或雅或俗,或清或浓,从乌衣巷的一头,悠悠飘过
青砖红瓦,渗入
灯红酒绿的
大厦高楼,为这繁碌冰冷的
城市,增添了一丝
人情味。这是北平独有的
风情。所以也不全在吃,
空气中散的,
饭桌上飘的,
茶壶里蒸的,
氤氲在红梁之上。“唯有一日你
远渡重洋,方知何为‘味是
故乡浓’”。02因成长而
背景离乡的
动物比比皆是,感念恩怀的亦
不在少数,而能将
情怀寓于
物事,抒以字章的,仅人一种。
世事催人老,
生活逼着我们成长。我们一边远渡重洋,一边回首故乡,泪纵成行。然后客于他乡,身如
浮萍。粤食多
骇人,自油焖乳鸽到红烧
果子狸,“有人专吃它
胸脯一块肉,也有人爱嚼整个小
脑袋瓜,嚼得咯吱咯吱响。”不到广东,不知其
场面之
浩大。福州闻名的“佛跳墙”,乃是
海参、
猪蹄筋、鱼刺等十数种
昂贵配料杂烩而成,慢工细活,熬制数遍。正是:“就好像是一锅煮得
稀巴烂的
高级大杂烩了。”南方菜多奇名,
海鲜亦居多。“西施舌”“
狮子头”“两做鱼”“佛跳墙”。。。。。。
数不胜数。恰来时
新鲜,
时日一久,又
心口泛酸,正是:尝遍
人间,不及青瓦巷中一碟盈盈
月光。03
异乡的烟火,少了一份
家乡的
包容。所以不得
不适应这全然
不同的
民俗,海纳的成为
身体的一
部分,相悖的用荷
包装下,藏入
异域风情的
阅历中。于是便有了“吃中有意”。
人性的多面,往往在“食”上,
展现得
淋漓尽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争议,
入乡随俗的“饭前
祈祷”,
筷子与大
圆桌的
学问,
异国吃相的百态,有
熊掌鱼翅食猴脑的
残忍,便有百草野味任其自活的
仁慈。交杂在一起,剖白出人性的
复杂与
矛盾。于是,《雅舍谈吃》不再只谈“吃”,更关乎成长,
世界观、
人生观,以及一
个人该有的
格局。谈吃之人千千万,唯有梁实秋
先生令我叹服。
吃食是
俗事,
文章录事,以吃为文,便是
艺术。这不仅仅是品百味,更是一个高格局的
大家对生活的
鉴赏。你当闲
来人间走一走,品一品这烟火油盐粥。
推荐好书 《人民日报》书单推荐,《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深受其影响,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部分图/摄图网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
微信公众号:碧读好书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人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