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明朝那些人:不带走一片云彩——常遇春
日期:2019-09-12 17:45:47 作者:老倪878 淮安淮安 淮安 来源:淮安淮安 阅读:

明朝那些人:不带走一片云彩——常遇春

  明朝那些人中,常遇春是出镜率比较高的,他是朱元璋打天下时最得力助力,开国后,朱元璋清洗了很多功臣,而作为一名军人,常遇春躲过了朱元璋的清洗,因为他在开国后不久,就死在了战场上。我个人一直认为,能够战死沙场,是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人在遇到难处时候,也是容易脆弱的时候,元末,朱元璋起义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处,有的时候更是九死一生,很多次,在朱元璋最困难时候,总有一个人拉他一把,这个人就是常遇春。

  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都是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时段,元朝也不例外,元末,农民家庭出生的常遇春饱受昏暗政府的压榨和欺凌,但是常遇春没有妥协。有一个成语叫“人穷志短”,这个成语是贬义词,但是对常遇春不适用,虽然家庭条件很差,属于最底层,但是有一个想法一直徘徊在常遇春的心头,这个想法总结一下就三个字:“不甘心”。由于没有任何文化底子,常遇春选择了跟人习武,交不起学费就帮人打工换取学习机会,就这样度过了少年时期,到了青年的时候,他学武有成、力大无比,而且长得是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各种武器都会使用。应该说,面对生活的压榨和不公平,常遇春很励志、很冷静,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一种智慧,也会激发出无限的动力,这种动力有的时候很低调

  成年之后的常遇春越来越不满足于现在的穷苦生活,加上当时元末,阶级矛盾严重强盗起义军到处都是。常遇春投奔了第一个老大——刘聚。刘聚这个人很简单活跃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强盗一枚,鉴定完毕。本来跟着刘聚混,也还不错,因为有实力,他还被刘聚提拔做了干部,被任命为“十夫长”。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常遇春做了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他决定换一个老大,另选山头理由复杂,因为,他是一个喜欢观察的人,随着相处时间变长,常遇春发现这个刘聚只会打家劫舍,成不了大器,跟随他没有什么发展。没读过书,不一定没有见识,不一定没有格局,常遇春的这一步,走对了

  打个岔,关于“文化”这俩字,我早就有话想说。“文化”这个词有其深刻内涵,与看过多少书表面上有关系,其实关系不大,有人看了一辈子书甚至还写了几本书,到最后连最基本的“知书达理”都做不到,“知书达理”和“通情达理”是两个境界,一个是智商,一个是情商。看了很多书还不能“知书达理”是可悲的,但是,还有更可悲的,那就是连“书”都不知道,还假装“达理”。自从微信玩意儿诞生以后,总有一些人,会在网上复制粘贴一两句或许自己都看不懂的心灵鸡汤,配一张美图然后无病呻吟一下,让自己和别人都认为TA很有文化,我每次看到这种“呻吟”之后,总会跟着呻吟一下,然后在心里面“呵呵”一下。我理解的“文化”应该是,知识积淀之后的独立思考能力

  欢迎回来。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和刘聚一起抢劫时遇上了朱元璋攻打和州,由于朱元璋仗义豪侠,名声远扬,所以常遇春就想去投奔他。暗中观察后,常遇春认为,朱元璋是个能成大器的人物,果断放弃了强盗职业,去投奔了朱元璋。有时候,“认为”这俩字很玄妙说不上感性还是理性,与文化没有关系,是一种直觉。这一次,常遇春“认为”对了。

  一路表现神勇,逐渐成为朱元璋最倚仗的大将。常遇春打仗有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分别是,一、勇;二、杀降。

  第一个特点是“勇”。他打仗永远冲在最前面,说实话,这样的将军谁都愿意跟,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最危险地方有他,部下有困难的时候,他豪气冲天,主动作为,主动担当部队九死一生的时候,扛着大旗站在最高处的一定是他,他就是团队的“精神领袖”。

  第二个特点是“杀降”。自古以来,“杀降不祥”,屠杀俘虏兵家大忌。这位猛男却因为“杀降”而闻名。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前后,朱元璋正在和陈友谅争夺地盘,常遇春设伏兵袭击陈友谅后方,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人,俘虏三千。面对着这三千俘虏,常遇春“忽然”心生厌烦:“一群枯朽,于我何用,给我全部活埋”,一声令下,三千士兵尽埋在黄土之下。一个降兵大喊:“常遇春,你屠杀俘虏,必有报应!我等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当时,朱元璋的实力没有陈友谅强大,正是因为常遇春杀了三千个俘虏,激怒了陈友谅,使得陈友谅对朱元璋发动了总攻。历史有的时候很有意思,很多人和多事都是“祸福相依”的,本来朱元璋打算再与陈友谅周旋几年再发动最后的总攻,毕竟实力没有陈友谅强,结果,被常遇春这样一弄,提前引来了陈友谅。

  过程我就不说了,龙湾一战,朱元璋九死一生险胜陈友谅,常遇春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救了朱元璋一命。龙湾之战三年后,双方再战鄱阳湖,常遇春积极组织火攻,上演了一出“火烧连营”,陈友谅被射死。此战过后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这就是常遇春的光辉岁月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阴,常遇春征战途中,突然发病而亡,年仅四十岁。常遇春一生战功无数,同样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杀降”,他每攻下一城就屠城,不留俘虏全部杀掉。他的死也难说不是数万亡魂的牵扯。

  朱元璋在听说常遇春暴毙的时候,大为伤心。作诗一首:“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明朝那些人:不带走一片云彩——常遇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