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米粥
在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从甘肃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学生张薇,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同样的,因为她的逆袭,“寒门与豪门”的话题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因为一个家庭的知识体系、眼界思维、认知判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能力的形成不只是自身条件还需要依靠外界资源。
同等条件下,寒门学子所拥有的资源有限,能力增长有限,冲破阶层壁垒的压力也就越大。
这种境遇就像张薇所言:
那次参加物理竞赛的实验,那些仪器我从没有见过,等终于找到仪器的开关,时间已经到了。
等她终于凭借努力考入清华,却又一次感受到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她要花费比别人多三四倍的时间来完成微积分作业,竞选班长失败,报名实践支队长不成功,连100个仰卧起坐也只得了20分。
“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
她咬牙坚持着与伙伴一起参与了辩论赛,拿下了“辩论好声音”的冠军。
竞选上了班长,入选了实践支队,仰卧起坐及格了,甚至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
这让我想起了BBC曾耗时五十年,拍摄的一部记录片《人生七年》。
从1964年开始,他们追踪拍摄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小孩,并记录了他们从7岁到56的人生。
从小看《金融时报》的富裕家庭孩子,从小便拥有更多的成长资源,为以后的道路减少了很多无效的尝试。
而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没有优质的成长环境,大部分会重蹈父辈命运,为活下去竭尽全力。
一个人穷,就应该上进,而不是只看到有钱人吃肉,看不到有钱人失眠,只看到成功,看不到成功背后的艰辛。
就在当节目组以为剩下的孩子也会循规蹈矩时,他们失策了,因为出现了例外。
他在一所只有一个教室的乡村学校拼命学习,最终在21岁那年考入了牛津大学的物理系。
在这个浮生如梦的社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做了什么。
贫穷,便是原罪。
因为这个词生来就有摧毁的力量,它会限制人的想象力,扼杀人的梦想,更会把人拉入深渊。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和迷茫,尽管它狭隘了我的视野,也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老人们信命,“龙生龙、凤生凤”的俗语不无道理,但她偏不信命。
家穷,她便独自一人去外乡打工;熬了一个接一个的夜,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
同样的,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曾看过刘媛媛那段振奋人心的《寒门贵子》演讲,虽然至今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但其中有句话仍有价值:
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寒门能否出贵子,归根结底,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永远不顺从,永远不认命。
如今的阶层固化确实存在,但自我解救的通道仍然畅通,只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高于常人的努力。
尼采曾说过: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你总会失去它,如果这世界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
如果坚持不住,扔掉自己拼命追求的东西,我们就变成了世界上的大多数人。
相反,如果能挺过一无所依的征途,这段经历一定会磨平所有的胆怯,让我们变得成熟和从容。
最后送上蒲松龄的这幅自勉联:
高考已结束,前面的路这么长,狼很多,肉很少。
所以,真正能陪我们前进的,只有自己实实在在的力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命运的回馈,最终会向每一个与之搏斗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