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风气,
因为你心知肚明,那并不是真的「日常」,
心知肚明是一回事,
装X啦,打造人设啦,美颜过度啦……
真相有很多层,你看得到的全都是真相,
只是取决于你把视角放在哪一层。
就拿朋友圈来说,
有没有可能他是在说谎呢?有可能,
但同时你也看到了一层真相,
那就是他希望看让你「看见」他的幸福。
但她说,这事你也可以这么看——
他们明明可以在家刷手机,非要聚到一起刷,
明明可以不发,但人家还是发了,
还把你安排到可以看得见的分组里。
这说明在他心里——多多少少地——
或者说,他希望拿给你看的这些只鳞片爪,
是否也算是对你的一份心意呢?
但这份心意,放到今天,完全得不到认可。
很多人不在乎这个人说了什么,
虚伪,啧啧啧。
这种嘲讽背后,藏着一种绝对化的信念:
你要得到我的尊敬,除非你能做到完全的真实。
光在朋友圈秀恩爱,你们吵架的时候呢?虚伪!
去一个海滩度假,就拿九宫格疯狂刷屏,不就是一个廉价的旅行团吗,可笑!
每次加班就发圈,做作!
你转这篇文章,是真的看懂了吗?装X!
哇塞,这个美颜相机,太夸张了!
我们有火眼金睛,我们能看穿每个人的虚伪可笑。
因为不希望有一点脏,
所以眼睛里只看得见脏。
现在又有几个人还配得到完全的尊敬?
我们是否也错过了一些潜在的真实?
你的一个朋友化了妆,
如果她想给人看的,就是化过妆的样子。
小破球为什么能飞那么远?丨心理学怪谈
对罗振宇,你可以这样黑丨心理学怪谈
花了 / 省了一大笔钱丨心理学怪谈
活得那么糟糕,一定很努力吧丨心理学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