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他是苏轼门人,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那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首诗虽说是大白话,但意境隽永,道出了世间无数痴男怨女,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
可以说是,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很多人不知道,写这首诗时,李之仪已经六十多岁了。
公元1103年,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李之仪惨遭罢黜。
这里虽名为太平州,却并不太平。
因为生活艰苦,李之仪的一双儿女,儿媳,还有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妻子胡氏,相继离世。
他大病一场,几乎一蹶不振。
一个年方十五的少女,其名叫杨姝。
她一抚琴,他的心就化了。
自此之后,他们经常相约,李之仪写词,杨姝弹琴,琴瑟和鸣,春去秋来,互生倾慕之心。
关于她,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早年间,黄庭坚被贬为太守。
那时杨姝才十三岁,对黄庭坚同情万分。
于是特意前去看望,席间为他弹奏一曲《履霜操》,此曲寓意明显:主人公无罪被驱逐。
比作黄庭坚,再合适不过。但是,当时有谁敢为他发声呢?
可见,这个少女,年龄不大,却是满腔正义。不但有才,还有果敢,着实惹人怜爱。
见到李之仪后,她听闻其遭遇,又旧曲重操,为他弹唱了当年的那首《履霜操》。
渐渐地,李之仪走出了丧妻丧子的阴影。
在一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上。
看到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他心中风起云涌的感触,于是望向杨姝,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们之间就像隔着一条长江水。
滚滚情意奔腾,却不忍向前一步。
你和我,共饮一江水,两情相悦相爱相知。
不知何时,这江水才能枯涸不知何时,我才能跨过这一步,去拥抱你,与你相守。
如果你能早点出生,或者我能晚点老去,我们是不是互相陪伴的时间能更多呢?
婚后,李之仪对杨姝疼爱有加,杨姝也为李之仪诞下一子。
晚年,李之仪为杨姝写下《浣溪沙》:“烟环雾鬓月边人,何妨沉醉到黄昏。”
爱情最动人的部分,莫过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就像当年的李之仪,命运打败他,是爱让他重生。
我始终相信,
或许,这就是爱的意义。
或许,就是我们一生中仅有一次,为了抓住什么人而勇敢的决心吧。
一句为了你,胜却人间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