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都是一种引导大家深入生命真谛的船筏,都是一种对生命的表述,二者的本质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从现象上,二者的区别是在你着不着。有所着,就是烦恼,就是生死;无所着,就是菩提,就是涅槃。 ----恒愚法每如打
2、生命的真谛,从来就不拒绝生死,更不会惧怕生死,甚至逃避生死。生命的圆满,并不是一种僵硬的无动于衷,就像硬邦邦的石头;也不是一种沉寂的厌倦,就像一潭死水,微风也泛不起半点波澜;但生命的圆满,也不是一种对烦恼的沉溺,就像陷入了泥潭;也不是一种固执的对立,硬生生地把生死与涅槃,把这个世界与所谓的净土一刀劈开。 ----恒愚法每如打
3、当看破了这些种种纠缠着自己的假相的时候,当超越了这些固执僵硬的对立的时候,生命的真面目也就呈现了。生命的真面目就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是一种进行式,不呆不滞,是一种变化,是一种无常。这是一种心地的清凉,是一种心地的温和,是一种珍惜,是一种品味,是一种读懂,是一种宽恕,是一种朴素,是一种静默,是一种清醒,是一种坦然。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又看不到;它时时刻刻妙用现前,却怎么都摸不到;你也许想开口表述,但这语言文字都是对它的一种亵渎;你也许想把它拿出来与人分享,却怎么也拿不出。你只好沉默下来,寂静,欢喜。用一句禅语表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恒愚法每如打
4、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生命是一种磨砺,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觉醒。生命的智慧,是烦恼成就了菩提,是生死体现了涅槃,离开了烦恼就没有菩提,离开了生死,涅槃也就寻觅不到。
生命的真谛,是用智慧洞彻这烦恼的假相,从而不在其中纠结;生命的真谛,更是一场对烦恼的积极超越,是一场悲心的无尽实践。生活里需要的不是逃避,而需要一场经历,一场平静,一场崭新,一场从容,一场自在,一场超越,一场塑造,一场完善。 ----恒愚法每如打
5、解尘解尘无尘解,莫把虚妄认作真。解得知见无见时,生死身是涅槃身。涅槃是一种生命的本质,它不染尘埃,是因为心地本来清净,没有尘埃可染;它是一种心地的透彻,它不粘执着,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它是不生不灭的,是因为它超越了生灭这种对立;它是不垢不净的,是因为它远离了垢净这种表相;它是不增不减的,是因为它不在增减的假相中纠缠;它是不来不去的,是因为来去都是一场虚妄;它是不一不异的,是因为它不会以谁的主观臆断而改变;它是不断不常的,是因为它不会在生老病死等种种过程中所拘束,如果你执常执断,那么这生命的种种过程都是你的一场妄想,一场折磨;其实,生命就是一场历练,一场超越,一场崭新。 ----恒愚法每如打
6、无穷松韵清双耳,不尽云山豁两眸。众生界即是佛界亦是心界,心佛众生三位一体,了无差别。这宽阔的世界,只是一场心地的风光。是谁教会了你生与死,又是谁教会了你此世界与其他世界的差别?净土只在心里,心净国土净,心净世界净。 ----恒愚法每如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