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体的权力令人生畏,然而有身份团体的权力更让人害怕。 ----《乌合之众》
3、身为一位领袖,如果想要让自己创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条站住脚,就必须成功地激起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 ----《乌合之众》
6、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乌合之众》
9、The beginning of a revolution is in reality the end of a belief.
革命的开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仰的终结。
10、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乌合之众》
11、群体对于强权俯首帖耳,但很少为仁慈心肠所打动,它们认为那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另一种形式。 ----《心理学统治世界》
13、从长远看是智力在塑造着世界的命运,但这种作用是十分间接的。
当哲学家的思想通过我所描述的这个过程终于大获全胜时,提出观念的哲人早已化为灰尘。 ----《心理学统治世界》
14、人类所知道的唯一真正的暴君
从来都是他们对死人的怀念或为自己构造出来的幻想 ----《乌合之众》
15、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乌合之众》
16、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乌合之众》
17、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乌合之众》
18、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乌合之众》
19、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并遵循着同样的法则,那就是:它们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依靠了非理性的力量,而非理性的力量。 ----《心理学统治世界》
20、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乌合之众》
21、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乌合之众》
23、群体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又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乌合之众》
24、英国《非洲邮报》曾对它的危害发表看法:“两年以来,科特迪瓦变成了战乱不绝的地方。这种状况在近代非洲西部的历史中从未见过。政府种下的祸根,政府就要接受结果。”
从科特迪瓦的现状所得到的教训大概有几种,最重要的是残暴的税收政策。向那些森林中的部落征收重税的疯狂举动,只有用野蛮的方法,如焚烧村落、抢掠,才能实现。
如果自称文明的政府却把土著首领的头颅悬挂在长矛上示众,如果要扣押土著村落的收获来纳税,又怎么能怪当地民众要叛乱,要脱离这个可恶的政府呢? ----《心理学统治世界》
25、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和名人组成的议会,在对关系整体利益的事情进行决策时,并不比一群白痴通过的方案有任何可感知的优势。 ----《乌合之众》
26、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不过是人类思想不露痕迹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见后果而已。这种重大事件所以如此罕见,是因为人类这个物种最稳定的因素她时代相传的思维结构。 ----《导言:群体的时代》
27、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乌合之众》
28、如果以为能用一种神秘不可测的威力来实现世界和平,那么一切文化、一切发展进程都将从此停止,我们的民族将迅速恢复野蛮的旧状。因此福格耶说:“如果你相信和平的必然性,那么早在50年前你就会见到那种人类的腐败衰微趋势。因为它的破坏力比最酷烈的战争还要大。” ----《心理学统治世界》
29、偏执与妄想是宗教感情的必然伴侣。凡是自信掌握了现世或来世幸福秘密的人,难免都会有这样的表现。当聚集在一起的人受到某种信念的激励时,在他们中间也会发现这两个特点。 ----《乌合之众》
30、群体的行动基本上是被无意识控制的,即听从脊椎神经的命令,不受大脑的支配。 ----《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