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伊塔洛·卡尔维诺座右铭
日期:2018-11-01 19:01:01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伊塔洛·卡尔维诺座右铭

  1、因为实际情况是,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又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 ----《为什么读经典

  2、作家作品必须包含多种节奏,包括武尔坎的和墨丘利的:凭借耐心而细密配置而取得的某种紧急的信息和一种瞬时的直觉,这种直觉一旦形成,就获取了某种事物的只能如此别无他样的终极形式。但是,这也是时间的节奏,时间流逝目的只有一个:让感觉思想稳定下来,成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须臾的偶然变化 ----《美国讲稿

  3、女人们听到的关于爱情的一切都是错的。她们听到过各种事情,但都是错的。还有不准确的经验。但是,她们永远相信听到的,而不相信经验。因此,她们的想法那么错误。 ----《在你说“喂”之前》

  4、富尔真齐奥,我们对你说过多少次不要封闭自己世界里!看看窗外!你看自然如何发芽抽枝窸窣振翅开花!你看繁忙城市多么沸腾活跃激动翻搅增殖!每位家人都指着那边的某样东西,某样他们认为能吸引我让我激动给我所缺精力的东西——他们当然这么想。我看啊,看啊,目光追随着他们的手指,竭力对父母姨婶们叔舅们奶奶外婆爷爷外公哥们姐姐弟弟妹妹们一二三层的远房表兄弟堂兄弟表姐堂姐妹们老师指导员代课老师们同学们假期学友们建议的事物产生兴趣。但是,我看不出这些东西本身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你说“喂”之前》

  5、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帕梅拉,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我现在怀有我从前完整时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抱以同情。帕梅拉,如果你同我在一起,你将会忍受众人缺点,并且学会在疗救众人的伤病的同时医治自己。 ----《卡尔维诺文集

  6、我特别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线性张力。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严肃。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忧郁。我爱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我爱契诃夫,因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航行而不沉入其中。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我爱曼佐尼,因为直到不久前我还在恨他。我爱切斯特顿,因为他愿意做天主教徒伏尔泰而我愿意是共产主义者切斯特顿。我爱福楼拜,因为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为什么读经典》

  7、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基于这个理由,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角度转换改变),我们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
所以,我们用动词“读”或动词“重读”也就不真的那么重要。 ----《为什么读经典》

  8、记忆既不是短暂易散的云雾,也不是干爽的透明,而是烧焦的生灵在城市表面结成的痂,是浸透了不再流动的生命液体海绵,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混合而成的果酱,把运动中的存在给钙化封存起来:这才是你在旅行终点的发现。 ----《看不见的城市》

  9、你跑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 ----《看不见的城市》

  10、世界上任何统一体的分解过程都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它的后果却被大量的也许是无穷无尽的新的对称、组合与配对所掩盖而迟迟不能被人发现。 ----《帕洛马尔》

  11、青年总是这样追逐少女。真是对她的爱情推动着他吗?或许首先不是爱情本身,他是在追求只有女人才能给予的自我存在的确实感吧?青年一片痴情地跑过去,他既感到欢欣鼓舞,又觉得忐忑不安,抱定孤注一掷决心。在他看来,女人就是眼前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那一位。只有她才能给予他那种体验。而女人呢,她也想知道自己存在还是不存在。她就在他的面前,她也是心急如焚而又信心不足,为什么青年对此毫无察觉呢? ----《卡尔维诺文集》

  12、但品德高尚在什么地方?在它们准确地服从于它们自己的本性。那么,先认识你自己吧。接受你现在的样子。连同你的缺陷。与你自己的尺寸比例。 ----《为什么读经典》

  13、什么是“生活的含义”呢?就是我们只能从别人的生活总获得的某种东西。把这种东西变成要讲述故事,就要使它们变成过去的、以死亡而结束了的事情。 ----《美国讲稿》

  14、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的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帕梅拉,不进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我现在怀有我以前完整时所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报以同情。 ----《分成两半的子爵》

  15、“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别的语言可以交谈。世界上两个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相互撕咬。 ” ----《分成两半的子爵》

  16、我的身影害怕月亮,它蜷缩在我的双脚之间。 ----《在你说“喂”之前》

  17、开始时,姑娘们都是一样的,是陌生人,你通过一种既定的方式来和她们交流。你必须和这个姑娘度过一点儿时间并做许多事情,才能明白来龙去脉;于是便开始了大发现的环节,爱情真正的,也许还是唯一振奋人心的环节。然后又过去了一些时间,和这个姑娘又做了许多事情,你这才发现,其他的姑娘也是如此这般,我也是如此这般,我们大家都是如此这般,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好像被几千面镜子重复似的。再见,姑娘。 ----《在你说“喂”之前》

  18、“做书的人与看书的人之间有一条界线。我愿意做个看书的人,因此时时注意站在界线的这边。否则就会失掉读书时不掺杂私心的那种愉快感,变成另一种人,我可不愿做另一种人。这条界线并不十分严格,正在趋向消失,因为造书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有与看书的人合二为一倾向。当然,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应该承认,用这些书来制造另一些书的人却比仅仅爱好看书的人增加得快。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19、就是现在也是这样,每一次(经常)我不明白某些事情时,我便本能地生出一种希望,但愿它又能重新来一次,让我再次什么也不明白、让我再次拥有在一瞬间找到又失去的那种不同智慧。 ----《在你说“喂”之前》

  20、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 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或者在于她能提出迫使你回答的问题,就像底比斯通过斯芬克斯之口提问一样。 ----《看不见的城市》

  21、这台机器庞大巧妙,一次能吊起的人数比那天判处的人还多,因此子爵利用多余的绞索在每两个犯人之间吊上十只猫。僵直的尸体和死猫悬挂了三天,起初谁也不忍心去看。但是人们很快发现那是颇为壮观景象,我们对这桩惨案的认识也起了变化,产生出不同的感受,对于卸下尸体和拆毁大绞刑机的决定感到很是遗憾。 ----《分成两半的子爵》

  22、“既不存在捍卫,也不存在攻击,没有任何意义。”托里斯蒙多说,“战争打到底,谁也不会赢,或者说谁也不会输,我们将永远互相对峙,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变得毫无价值。我们和他们都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打仗……你听见这些青蛙叫了吗?我们的一切所作所为与它们呱呱乱叫和从水里跳到岸上,从岸上跳到水里的举动有着相同的意义和性质……” ----《我们的祖先

  23、“对那个女人来说,”阿尔卡迪安·波尔菲里奇继续说,他发现你对他的话听得十分认真,“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偏见,随时准备接收突如其来且不知来自何方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是来自书本,不是来自作者,不是来自约定俗成文字,而是来自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来自客观世界中尚未表达出来而且尚无合适词语表达的那部分。至于他的观点,他则希望证明文字背后是空虚,世界仅仅存在于伪造、假冒、误解谎言之中。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24、如果能够将一切东西都一劈为二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摆脱他那愚蠢的完整概念束缚了。我原来是完整的人。那时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自然而混乱的,像空气一样简单。我以为什么都已看清,其实只看到皮毛而已。假如你将变成你自己的一半的话,孩子,我祝愿你如此,你便会了解用整个头脑普通智力所不能了解的东西。你虽然失去了你自己和世界的一半,但是留下的这一半将是千倍的深刻珍贵。你也将会愿意一切东西都如你所想的那样变成半个,因为美好、智慧、正义只存在于被破坏之后。 ----《卡尔维诺文集》

  25、每种生活都使你有某种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是否当各种不满足加在一起时才能满足呢? 每个人都在另一个人上阅读自己那不用文字书写的历史。 一旦你放弃了某种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你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东西可以放弃。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26、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地明白了,只有存在的东西才会消失,不管是城市,爱情,还是父母。 ----《看不见的城市》

  27、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的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 ----《分成两半的子爵》

  28、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因为实际情况是,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又是因为我们没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作用,理由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例: 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哪怕我们已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所读的那本书。 ----《为什么读经典》

  29、“今天谁也不像靠警察维持统治国家那样重视文学的作用,”阿尔卡迪安·波尔菲里奇说道,“花在控制压抑文学方面的巨额资金最能表明这些国家真正重视文学。文学在这些国家里具有巨大权威;是那些把文学视为无害的消遣并任其自流的国家所无法想像的。当然,压制也要让人喘息,也有闭上一只眼睛时候,时紧时松,鬼神莫测。如果不这样,如果没有什么可压制的了,那么这种压抑的机器便会生锈、陈旧。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30、你的脚步追随的不是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已被掩埋的、被抹掉了的事物。 像菲利德这样的城市很多,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不意投来的目光。 ----《看不见的城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伊塔洛·卡尔维诺座右铭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