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梭罗你还爱我吗 ----沈松彪《沈松表》
●两条腿无论怎么努力奔跑,也无法使两颗心互相贴近。 ----梭罗《瓦尔登湖》
●星星是一个个多么奇异的三角形的顶点!在宇宙各种各样的星宿中,有着多么遥远而又不同的生命在同一时间里凝望着同一颗星星!大自然和人生正如我们不同的体制那样各不相同。谁说的准,生活会给别人提供个什么样的前途?还有什么比我们彼此的目光一瞬间的对视更伟大的奇迹吗?我们应该在一小时之内经历这个世界的一切时代;唉,所有时代的所有世界。历史,诗歌,神话!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像这样阅读别人的经验更让人惊异和增长见闻。 ----梭罗《瓦尔登湖》
●外壳最坚硬的坚果,里面往往是空的。 ----梭罗《瓦尔登湖》
●水放在水桶里会很快发臭,但结成冰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大家常说这就是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梭罗《瓦尔登湖》
●你除了这一生,再也没有别的一生。 ----梭罗
●为什么人类要把自己的根紧紧扎在泥土里,不就是要像植物一样像天空伸展吗? ----梭罗
●他丢了一条狗,却找到一个人。 ----梭罗《瓦尔登湖》
●人性最美好的品质就像水果表皮的白霜,只有通过最谨慎的处理才能得到保留。 ----梭罗《瓦尔登湖》
●毒药未必有毒,创伤也未必致命。同情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它必须是转瞬即逝的,它的各种诉求不可能被类型化。 ----梭罗《瓦尔登湖》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细节,都亲力亲为地操作,应该会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有些人太忙碌,很多事情是交代别人去做,连吃饭都有人打理,做私人住宅的设计,房主应该将对未来生活的渴望,把人生重新做一次整理。否则就算房子装修好,在里面生活也会状况百出。
我讲的不是整理物品,是整理心情,因为你要迎接一个新的房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借由房子重新面对一次生活,就像从一个学校进入另一所学校毕业一样,期待生活有所改变。梭罗曾说过,“装修房子前,先装修你的心灵”,如果不这样,装修房子有可能只是把生活再扰乱一次。
●A man is rich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hings which he can afford to let alone.
一个人能够放得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有。 ----梭罗《瓦尔登湖》
●我当时发现,现在也发现,自己内心有两种本能;其一是想过上崇高的生活也就是所谓的灵性生活,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本能;其二是渴望体验原始而野蛮的生活:对这两种本能,我是一视同仁的。 ----梭罗《瓦尔登湖》
●我本来也可以“像杀人狂似的”反对社会;但我宁可让这个社会“像杀人狂似的”来反对我,反正这个社会已是绝望的一方了。 ----梭罗《瓦尔登湖》
●我到树林子去,是因为我希望自己有目的地生活,仅仅面对生活中的基本事实,看看我能不能学会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免得我在弥留之际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 ----梭罗《瓦尔登湖》
●水流入湖的地方,可能在夏天是最凉的,而在冬天又是最暖的。 ----梭罗《瓦尔登湖》
●让我们如大自然般悠然自在地生活一天吧,别因为有坚果外壳或者蚊子翅膀落在铁轨上而翻了车。让我们该起床时就赶紧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扰的心态;身边的人要来就让他来,要去就让他去,让钟声回荡,让孩子哭喊——下定决心好好地过一天。 ----梭罗《瓦尔登湖》
●假如我们醒来并没有过上比睡前更崇高的生活,那么白天也就没什么好期待的了,它甚至都算不上是白天;如果是这样的话,黑暗就结出了它的果实,而光明也并不比黑暗好。 ----梭罗《瓦尔登湖》
●蛮荒的时代,原始人类简单地生活着,赤身露体,至少有这样的好处,他始终是大自然的一个过客。 ----梭罗《瓦尔登湖》
●没有比善良变质更难闻的气味了,就像人或神的腐尸臭味一样。 ----梭罗《瓦尔登湖》
●有人说,幸福是海子笔下的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也有人说,幸福是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
还有人说,幸福是席慕容笔下的翠鸟与大树;
更有人说,幸福是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是来生想做一只鸟的愿望。
其实,幸福就是吃的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世界上只有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梭罗《瓦尔登湖》
●如果要为了获得面包而失去纯真,不如立刻饿死。 ----梭罗《一日一善》
●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 ----梭罗《瓦尔登湖》
●如果一个人有信仰,那么他无论到哪里都会与有相同信仰的人合作:如果他没有信仰,那么无论他处在哪些人中,他都会继续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 ----梭罗《瓦尔登湖》
●我想要的是一个人的鲜花和果实:我希望他身上有某种芬芳来熏陶我,在我们的交往中能够感受到他的成熟。 ----梭罗《瓦尔登湖》
●我的肩上可以佩戴无数勋章,但远不及这一刻的荣光 ----梭罗《瓦尔登湖》
●从圆心能画出多少条半径来,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 ----梭罗《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