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种族歧视
“就是个笑话”
但是是个种族歧视的笑话
“那不是什么正式言论,就是个笑话,很抱歉”
对对,玩笑而已,我刚才是不是对那件事过于敏感了,我就是,我觉得现在人们对这些事情麻木不仁。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压迫,刻板印象又让这个种族处于社会边缘。
“不会吧,这显然是个玩笑啊,我只是想活跃气氛,仅此而已”
就用那个玩笑吗,就用那种歧视人的笑话,活跃气氛吗?我是说你是个不错的人,我只是觉得我们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约第二次了。 ----《真正的种族主义》
●小强在集会时发表演说,下面的人洗耳恭听!小强说:“我最讨厌两种人!一是有种族歧视的, 二是黑人,三是不识数的!”
下面人顿时巨汗
●男人爱着两个孩子,以不同的方式。两个孩子分割着男人,以不同的身份。
是什么造就了这场悲剧,我想,是时代,是历史做了刽子手,残忍冷酷。阿米尔和哈桑年少何以不能光明正大的做朋友,是时代,社会在两人之间划开了一道巨大的鸿沟。阿米尔,是普什图人;哈桑,是哈拉扎人。种族歧视让阿米尔无法正视他对哈桑的情谊,因为世人在不停地告诉他,与哈拉扎人做朋友是可耻的。阿米尔,那个性格懦弱的孩子,在名誉与朋友里,他卑劣地放弃了朋友。在那条荒芜的小径,蛰伏的双眼与待宰羔羊逆来顺受的双眼相遇,阿米尔选择性地忽视那双眼里的微光,卑劣地逃走了。
那一刻,十二岁的阿米尔明白自己已经错失了最珍贵的东西,但他不敢回头挽留。现在,三十八岁的他,经过二十六年的彷徨,内疚,不安
●说 震动,洛杉矶时常有,那是地震,经历多了大家也就麻木了,电影《洛 杉矶故事》中地震狂作,洛杉矶人照样喝酒吃饭,谈笑风生,外地来 的女游客给吓得花容失色,就相当是那么回事。还有就是政治震动, 好像罗德尼·金案搞出来的1991年种族大暴动,部分黑人借机烧杀抢 掠,一边说白人种族歧视,一边顺手把**是少数民族的韩国人的店 全抢了,那时真是全城大乱,可就是大震动了。不过,一个建筑有什 么震动呢?看看文章,知道哥德堡是力排众议,全力为解构主义建筑 护航,称之为在公共建筑上比较保守的洛杉矶应该有的好震动,我倒 挺同意这个说法的。 ----王受之《王受之讲述建筑的故事》
●老子最看不起两种人:一种是有种族歧视的人,另一种是黑人!
●我最讨厌两种人:一是有种族歧视的; 二是黑人;三是不识数的! ----佚名
●“种族歧视的言论会给言论者本人带来非议。 欧洲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是没有什么今天的国家概念的。其实亚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今天的我们不再去细想那外族侵略,皇帝上吊,全民亡国的几百年殖民史罢了。不想也是对的,因为历史形成的现实永远是对的。我们今天,假如对历史上的外族入侵带来的大片塞外疆土之得,能够处之泰然,那么,在处理历史上的失的一面,似乎也应该更冷静的去思考和理解,更有历史感的处理和对待。 ----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
●在这个世界上,最要命的歧视不是种族歧视,不是国籍歧视,而是分数歧视。歧视分数会毁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中国已岌岌可危!
●种族歧视是普世现象。你不能要求每个 人心里都是种族平等主义者,但你心里怎 么想和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怎么说是完全不 同的两回事,这也就是文明和野蛮的界 限。 ----程映红
●谁会喜欢一个黑种人的女孩子!
哦。。。我承认我没种族歧视。也许。。也许只是审美不同。。嗯。是这样的。
●要改变他人的看法,说理不见得是最有效的手段。训练、实地考察、征引权威或大多数人的看法、恳求、纠缠,这些途径若非更加有效,至少同样有效。说理不成,我可以动之以情吧。大多数人读小说、看电影,不读论理文章。一部《汤姆叔叔的小屋》,一部《猜猜谁来吃晚餐》,改变了很多人的种族歧视态度,被一大篇道理说得改变了态度的人恐怕不多。有社会学家研究人们归信于某种宗教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归信的首要因素是感情纽带,对陌生人传教则很少成功。此外,还有“不言而教”呢,榜样往往比用道理来说服更具说服力。最后,还有宣传、欺骗甚至金钱利诱、武力威胁 ----陈嘉映《价值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