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杜牧《怅诗》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无角曰虬,有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
●风流子
谁识故乡秋,乌衣巷,王谢堂前柳。念庐山旧侣,谢公经行,醉后日晚,兰亭古砚。扬州慢,十年秦淮海,三生杜牧之。晨起终南,暮对商山,杜陵一梦,别赋空吟。
楼观岳阳尽。残卷里,犹书太白词章。曾忆广陵绝响,万古留芳。叹风流俱往,前尘去尽,往事细数,不负韶光。却是今宵酒醒,空添惆怅。 ----郑千涵
●离别之后,经年之后,再想起与你之间的经历,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我不勇敢,不是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私奔,我也不似杜牧之潇洒,可以将深重的感情描述得云淡风轻,风月无痕。 ----安意如《聊将锦瑟记流年》
●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成五字诗,顿时简洁明快了许多: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还可改成三字诗,顿时节奏感就上来了:
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指,杏花村。
当然也可以改成词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然而居然还可以改成话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杜牧《送国棋王逢》
●从唐代诗人的风格,能想象出他们来到现代的创作状态。李白一边豪饮一边在纸上醉醺醺地划拉,嘴里哇啦哇啦说个不停,眼睛始终看着天空,谁也不搭理。旁边白居易小口小口地抿,还不时斜眼冲你偷偷一乐,自拍一下发朋友圈显摆;杜甫皱着眉头远眺窗外,一根一根地抽着闷烟,抽两口,递给贾岛。贾岛接过烟叼在嘴里,继续埋头翻字典,不知不觉被烟屁股烫了嘴。王维和韩愈都昂首挺胸,边跑步边琢磨,只不过王维是在野外跑半马,韩愈是在跑步机上听歌。李商隐不管那些,一个人靠着沙发吸着**,双眼迷离。在沙发后头,李贺早被冰*毒*干翻了,躺在地板上不省人事。杜牧实在受不了屋子这股子味儿,捂着鼻子冲出去,打算上天台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发现陈子昂早就在了,正靠着栏杆跟那儿哭。
●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
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 ----杜牧《重送绝句》
●唐?杜牧
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刘禹锡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唐?刘商
与于中丞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唐?刘谷
和三乡诗
兰蕙芬芳见玉姿,路傍花笑景迟迟。
苎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情暮暮朝朝扰人心,新日照人间。对骄阳烈日,山重水复,万古情愁。对此何如秋暮,晚景当残阳。唯安然心静,不语不伤。
无心叹愁滋味,伤心谁领会,欲说还休。少游梅花弄,杜牧后庭花。问苍天天高几许?愁几多?多少千古人。当年忆,徒增白发,清夜悠悠。
八声甘州,情暮暮朝朝扰人心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奇怪的是,唐代的诗人们,写起诗来总喜欢说,他们当年如何如何登高瞭望昭陵,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比如,在公元八五○年,杜牧即将离开长安,到湖州去出任刺史,就曾登上大雁塔附近的乐游原,写下那首《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里面就有一句“乐游原上望昭陵”,好像要跟太宗皇帝辞行,依依不舍的样子。杜甫和许多其他唐代诗人们,也都写过类似的诗句。看来,唐诗中这些“望昭陵”的举动,都只是一种象征的姿势,求精神上之寄托而已。长安城中是绝不可能望见昭陵的。 ----赖瑞和《杜甫的五城》
●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杜牧《别鹤》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杜牧《怀吴中冯秀才》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荣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名幸。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 ----杜牧《鹭鸶》
●唐以前的几千年,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是主流文化的基地。五代时期,南北文化分向发展,然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五代之前,中国的人才多出自北方;五代之后,中国的人才多出自南方。唐代的文学家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如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孟浩然、王维、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北方人。五代之后到了宋代,诗文的名人又几乎都是南方人了,如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曾孔、苏洵、苏轼、苏辙、陈师道、秦观、范仲淹,刘永等。唐代和宋代之间隔了一个五代,变化就如此之大。最明显的例子,“唐宋八大家”,唐二家全是北方人,宋六家全是南方人。 ----陈传席《西山论道集》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杜牧《秋思》
●(38)第一次见到桃花,她只是一个7岁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顽皮,口里背诵着李白的“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再见她是第二个7年,14岁的少女清新秀丽、楚楚动人,虽然像个大姑娘般端坐桌前拿着绣花针专心做女红,但眉目间依然还透着纯真的孩子气。第三个7年他带着贵重的聘礼和桃花的两幅画像准备迎娶她时,却被告知桃花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想起杜牧诗句【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西洋人惟有冒险与偶然,中国的却是巧,杜牧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瑜便是运气好,喜气重重的人是随时随地都能拾得巧宗儿的。曹操的诗,每说:“幸甚至哉,歌以言志。”人生自身原可以即是个庆幸,而打天下亦不过即景生情,邂逅相遇皆成为好。 ----胡兰成《山河岁月》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骨清年少眼如冰,凤羽参差五色层。天上麒麟时一下,人间不独有徐陵。 ----杜牧《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