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 ----《三国演义》
2、周瑜拆封视之。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
3、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三国演义》
4、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三国演义》
5、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同戮! ----《三国演义》
6、韩遂部卒多有不识操者,出阵观看。操高叫曰:“如诸君欲观曹公耶?吾亦犹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耳。” ----《三国演义》
7、人情势利古犹今,谁是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三国演义》
8、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三国演义》
9、智与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难容。 ----《三国演义》
10、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三国演义》
1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三国演义》
12、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三国演义》
13、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 ----《三国演义》
14、叩门苍猿时献果,门前老鹤夜听经。 ----《三国演义》
15、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 ----《三国演义》
16、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 ----《三国演义》
17、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三国演义》
18、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三国演义》
19、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三国演义》
20、人生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 ----《三国演义》
21、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三国演义》
22、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三国演义》
23、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三国演义》
24、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三国演义》
25、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三国演义》
26、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 ----《三国演义》
27、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 ----《三国演义》
28、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
29、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三国演义》
30、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