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明的名言_关于无明的名言
日期:2021-12-24 16:23: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明的名言_关于无明的名言

  ●5. 但以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著。 ----《地藏占察经卷下》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无思无虑

不苦就是乐

因缘聚会,缘起性空,因为性空才能生缘起。

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是名如如不动

菩提心是内圣外王,体是内圣之学,用是外王之学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既盘涅槃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

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眼者心之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迷时师度,悟后自度

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青青翠竹,希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指黄叶为黄金,为指儿啼而已

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1、“真”字藏言:迷茫、迷失、迷信、甚至是欺人、自欺这种违背自然学的,都是假。实事求是方为真,真理是人生苦苦追求的基本信仰,求真知,祛迷茫,求明慧,祛无明,不自欺,不欺人,要活的真实,活的认真,活出与自然轨道相映衬的自然人生。
2、“正”字藏言:正直、正义、正大光明、正知、正念、正能量,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地修执、传递阳光般的真意念,不片面鼓吹曲线圆滑之花式美学,宇宙间直线理学是丈量方寸之根本,是一切曲线美学之母,应为现代人的人生观根基,不可丢根忘本。
3、“美”字藏言: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存在,符合人生五觉追求的一门哲学。
4、“善”字藏言:在人类群体对真、正、美的追求中,自觉约束私性,不侵占,持原点公度,甚至付出的奉献精神,谓之善。

  ●观无常,去无明,得自在。 ----《静心》

  ●佛说人生: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



佛说人生: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人生: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说人生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 ----周国平《人生50个关键词》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
心如流水,没有片刻静止,使人在散乱中活着。
奔波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动荡与流离中,只要返观自心、自净其意,就定了、静了、安了……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禅心其实就在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的苦难我们也该承受,因为在终极之境,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烦恼喧哗,彷彿生命中的污泥,但我们也等待着,或者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淳的智慧,从无明的、未名的角落,开起!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

  ●唯识经论里面跟我们说「我」这个相,「我」是什么样子,经上说得很好,「我」有四个样子。第一个,愚痴,「我痴」,痴就是无明,执著无明的一分以为是我。第二个现象,「我见」,这个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个坚固的执著,把这个躯壳、把这个身体当作我。第三个现象,「我慢」,贡高我慢,就是今天讲的骄傲。无论是什么人,都觉得自己有值得骄傲之处,现在社会人常说值得骄傲,这个骄傲是我慢。第四个是「我爱」,爱是贪爱。佛说四大烦恼常相随,只要你有「我」,你就有这四种烦恼。

  ●一念眠中千万梦,乍娱乍苦不能筹。
人间地狱与天阁,一哭一歌几许愁。

睡里实真觉不见,还知梦事虚诳优。
无明暗室长眠客,处世之中多者忧。

悉地乐宫莫爱取,有中牢狱不须留。
刚柔气聚浮生出,地水缘穷死若休。

轮位王侯与卿相,春荣秋落逝如流。
深修观察得原底,大日圆圆万德周。 ----空海《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点亮内心的智慧灯:“千年闇室,一灯即明。”我们的般若智慧,也像灯光一样,可以照亮内心无始以来的愚痴、无明。无明就是烦恼,它能遮蔽我们的真心,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如乌云遮日,天地自然阴暗。我们唯有净化心灵,把内心的尘埃拂拭净尽,则乌云散去,阳光普照,自然晴空朗朗。所以,我们要点亮心灯,要发掘般若智慧,才能认清自己。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网易博客yuiop88888》

  ●秋风落叶轻扬
窗台上轻叩着两三声
木鱼停顿又再次敲响
合着她悄然而至的情长
般若清音如风
树下他讲佛偈一声声
禅语无明还有世间情
她唯愿伴他身旁
佛说五蕴六毒是妄
将因果都念作业障
虔诚皈依 是痛后才懂的绝望
在树下故事里
她静静做着皈依的梦
入了心底的是他声音
还是未知的痴妄 ----《皈依》

  ●弱水三千独取一瓢,姹紫嫣红独守一色,凡尘百相只爱一人。而他,则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也许,在空无的世相里,无明灭,无来往,亦无众生。又或许,这世间并无可度之人,亦无可度之心。 ----白落梅《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

  ●九月初降
烈日艳阳
十六载书忙
终成今昌
茫然若殇
希来远望
竟无明日光
流离失想
岁月茫茫
念昔乡之庄
惜流年逝往
昨日成妄
只叹人生慌
既来之章
则安之港
命途自掌
勇携昔梦闯!

  ●嗔怒,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无明情绪。是由前世的业力,和后世的习气或个性相互招致所致。

  ●如是,比丘,彼无放逸行,恒自谨慎。未生欲漏便不生,已生欲漏便能使灭;未生有漏便不生,已生有漏便能使灭;未生无明漏便不生,已生无明漏便能使灭 ----《增一阿含经》

  ●《无量寿经》三十三品: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药师琉璃光本愿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纲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大乘无量寿清静庄严平等觉经》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见一切境界生取心

  ●旷野无明路 人走喻凡夫
大象比无常 井喻生死岸
树根喻于命 二鼠昼夜同
啮根念念衰 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 蜂螫比邪思
火同于老病 毒龙方死苦
智者观斯事 象可厌生津
五欲心无着 方名解脱人
镇处无明海 常为死王驱
宁知恋声色 不乐离凡夫 ----《佛说譬喻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明的名言_关于无明的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