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没有变,也不会变。变了的是企图控制和固化意识形态的少数人,他们制定规则、划分阶层。然而,人类对束缚和禁锢人性的社会枷锁进行的抗争是不会停止的,直至其彻底粉碎。
●如果从1912年中华民国开国算起,至1949年中国民国主体部分在大陆结束,中华民国的历史不过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放到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三十八年历史的中华民国相当复杂,我们不仅因为意识形态分歧还没有办法与台湾读者取得共识,即便在我们的意识中,这三十八年的中华民国也如云如雾,因为我们不仅反对蒋介石,而且反对袁世凯,反对“北洋军阀”,我们唯一能认同的是孙中山和他的南京临时政府,而这个临时政府恰恰在民国法统中又存在许多争议。 ----马勇《马勇说民国》
●十几年前,一个抱着当画家的理想的青年,一个人离开武汉,开始了在北京的独自生活,那个时候的他,完完全全想不到他未来的职业会是一个如此遥不可及的梦。父亲苦心经营的绘画理想结束了。父亲曾反复劝告他,不要走有关戏剧或电影的路,说这条路太辛苦,所有的一切你都决定不了:演员可能一辈子等不来一个机会,导演可能一辈子无法自由表达——一方面戏剧电影本身的集体创作形态使一个作者很容易就被淹没掉个性,另一方面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国度,由于我们的意识形态特性,很多时候导演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绘画就不同了,绘画你可以独自一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可以是山,是水,是花鸟,无关乎别人,无关乎政治。在绘画艺术里,你可以自由自在。 ----王小帅《薄薄的故乡》
●一个不再被人们认可或相信的意识形态,仍旧可以继续发挥政治和社会价值分配的功能,只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在某种意义上,这样更可怕,因为它不再是少数人处心积虑地说谎,而是所有人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那个公开的谎言。 谎言一旦变得赤裸裸,信任支柱便被抽离,此时支撑谎言继续运转的动力要么是利益要么是暴力。谎言不再承担造梦功能,但它依旧可以让每个人继续生存在一个虚假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大伙儿集体装睡。 ----周国平
●我们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永远无法忘记的那份经历,对新一代西方人来说并不相干,而且随着岁月流逝,这种断层也日趋严重。……80 年代的年轻人被当今不同的、紧迫的社会问题所包围:核威胁、失业、资源耗竭、人口爆炸,他们必须调整自我以适应疯狂而频繁的技术革新。这个世界的结构已经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在最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两个大国政府所基于的意识形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们的可信度和光彩。怀疑的一代正站在步入成年的门槛上,失去的并非理想而是确定性。事实上,他们对已被揭示的重要真相心怀疑虑,却情愿接受不重要的琐碎事实。这样的事实,无论理性或狂野,都在文化时尚的悸动潮流下,日复一日地变化着。 ----普里莫·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现代世界的悲剧,常与个性的集体消失有关。因为欠缺内在的自我,人们倾向于服从,他们可能被意识形态、魅力人物所操纵,也可能变成光鲜的广告语的俘虏。他们还特别着迷于数量,因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是最安全的选择。 ----许知远《时代的稻草人》
●我所主张的是,我们应该将民族主义和一些大的文化体系,而不是被有意识信奉的各种政治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来加以理解。这些先于民族主义出现的文化体系,在日后既孕育了民族主义,同时也变成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只有将民族主义和这些文化体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理解民族主义。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
●意识形态的差别最终会随时间流逝,而艺术和文学的瑰宝会流传千古。
所以现在鲁迅,郭沫若等人的文章少有人看…而宋之东坡平生多遭贬谪,广受责难。然余后世婵娟千里,天上人间,皆颂之为仙。
●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他们的批判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界广为流传,并以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它继承了青年黑格尔的传统,受到了叔本华和新康德主义的影响,提出和建构了一套独特的批判理论,主要应用在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彻头彻尾的批判。 ----王颖《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虽然一件事件本身,恰恰意味着有什么值得拍摄,但最终还是意识形态(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在决定是什么构成一次事件。在事件本身被命名和被界定之前,不可能有事件的证据,不管是照片还是别的什么的证据。照片证据绝不能构成——更准确地说,鉴定——事件;摄影的贡献永远是在事件被命名之后。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收缩的瞳孔
瘦身瘦身
穿透针鼻儿
窥视
曾经的女神
意识形态
驱动附着在钙质上的脂肪
撑起短小的衣裙
昂首挺胸瞪眼跺脚
活脱脱
一个艺人
搔首弄姿
仿若根根红线嵌进肉体的木偶
扭曲着华夏
不灭的疤痕
没有思想
也没有灵魂
●真正的自由就是免于任何意识形态。 ----奥修《静心与健康》
●Blinded by reality
被现实蒙蔽了双眼
Broken ideology
破碎的意识形态
Heart in captivity
心也被禁锢了
Hold on
坚持住
Exceeding the borders within
跨越你心中的束缚
Seize your capability
把握住你的能力
Endless possibility
它具有无尽的可能性
Find your individuality
找出你的个性
Take pride, let the chase begin
带着骄傲阔步前行
●创造架构化信息的人不是艺术家,就是舌灿莲花的骗子。架构化的议题往往比小心翼翼在界限内进行说服的言论更有影响力。而且有效的架构化信息可以只是一些声音、影片段落,或是标语、代表图案,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在传达特定意识形态。我们在完全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情况下受到影响,架构化信息形塑我们对于它们推广的观念或议题的态度。我们渴望被架构为“稀有”的东西,即使那些东西实际上是满坑满谷。我们嫌恶被架构为具有潜在损失的东西,偏爱似乎能让我们获得好处的,甚至当正负结果预测为相同时也一样。 ----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
●所有权不仅局限于物质,它对人的观点也同样适用。一旦拥有了一种观念,我们或许会对它过度热爱,我们对它的珍视程度超过了其内在价值。司空见惯的是,我们对它难以割舍,一想到要失去它,我们就惶惶不可终日。那么它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呢?是一种意识形态,僵化而顽固的意识形态。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