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个世界是柔软的
一场雪不会压伤另一场雪
最早最深层的那些雪花
也还是
乍开放的完整 清洁
我喜欢这个世界是柔软的
微笑风般自由流溢
眼泪从来不会跌碎
圆满的疼痛 清澈的虔诚 ----《愿这个世界,温柔待你》
●我不要深深地陷入你们庞大的集体,我一生的努力就是保持自己渺小的独立,我要从你们推搡的大流中分离而出,在我最深层的意念之中。我要成为你们的镜子,映出你们的无知,也要让你们用同样的方式提醒我的粗鲁和自私。然而我却从不可悲,我的孤独如此饱满,我的沉默比风暴更能带来安宁。
●文字的威力就是巨大,它能阐述深层的道理,表达图画难以表现的内涵,特别是漫画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缺少了文字就难以言传。 ----缪印堂《乐在其中》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每个人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了地显现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诠释。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罪恶就是人本身,所以,罪恶的谷底,也就是人的深层构造,到达了美丽的艺术境界,深层处竟然又开放着樱花般的美。罪恶谷底有樱花! ----钱定平《罪恶谷底有樱花》
●不尊重“个人”,将其当作是不能自主的“不道德的主体”,也就是说,单个的“个人”之所作、所为、所思,是必须被看管的。至于干部,则已经受到组织生活的铸炼,在思想上已经过了关,因此就可以去接触老百姓不能碰的东西。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周怀净意识迷糊之中,车子开开停停,隐约有雨丝被狂风裹挟进来,清清凉凉扑了满面。他试图睁开眼睛,鼻间一巾方帕带着淡淡的香气和药味一齐袭来,侵入肺部,搅乱了他的思绪。
周怀净任凭那香味将他拖入更深层的迷离,只因那气息带着熟悉的那人的味道。
隐隐约约的,他的头躺在那人的大腿上,一只带着雨雾冰凉气息的大手温柔地撩开他额前的湿发,仿佛有一双眼睛专注深情地凝视着他紧闭的眉眼。
那人一只手温存地描摹着他的眉眼,另一只手轻轻环着他拍在他的臂膀,如同在诱哄着淘气的孩子乖乖睡觉。
寂静的车厢里弥漫着冷香,小提琴与手风琴合奏的华尔兹悠扬华丽地温柔回荡。 ----怀净
●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旅行的终点,莫过于净化心灵中最深层的杂质
欣赏沿途的美景,得到人生意志的升华
体会途中的感受,完成自己人生的蜕变
●中国文化要求每一个人做到的,是一种不生不死的状态。一个人不能太爱憎分明,因为,自己爱的东西得不到,自己憎的东西排不开,都会引起极大的痛苦,因此,唯一的麻醉剂,就是处于感觉不冷不热的中间灰色地带,以便对自己失去控制的外界达成一种绝缘体的效果。于是,逐渐地就使自己与自己真正的感觉失去联络,觉得好的与坏的都无所谓,反正生活就是那么一回事。事实上,一个连“自我”这个领域都没法确立,而且与自己的生命力失去接触的人,也的确只能如此。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少寡的话语,深层的奥义,道出这些漆原式的伊索寓言是一种天地与苍生间并向烘焙的延伸秘籍,它的母题既彰显个体身上那被异样放大后的罔罔之灾;又像一面明镜立在眼前,照见自我内心将要浮出水面的危险。观众的思维水平决定了它要往哪一边翻转、倾斜,观者可根据亲身的人生阅历对这些故事自行理解,作品把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提升至无限大。 ----《虫师》
●荣格从生理学的进化出发,认为正如人类的身体有其历史一样,人类的心灵也有其历史。他说:“我们的心理有一条拖在后面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就是家庭、民族、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全部历史。” 自远古以来无数次重复的祖先经验,积淀在人类心理的深层,这就是不依赖于个人经验的“集体潜意识”。 ----荣格
●也许相片最表层的涵义是希望你记住里边儿的那个曾经;深层涵义是:他在一直等你。
●有的事只有经历后,才知道更深层的含义,它不是我们一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自然、水到渠成,也不是执着或是坚定不移就足够的。一面的开始即注定了另一面的消亡。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不断循环上演,直到改变你之前所认定的。没有回头的路,正如没办法弥补的昨天,已经踏出了这一步,就不要再犹豫是否向前。思绪、杂念,只会成为束缚脚步的线,该斩断的、挥之而去的,就不要重复在未来的某一天。间隔,已经出现,相连的世界崩断,只是时间。早是蓄谋已久的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