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对于我们那漫长而深厚的生命,只要去顺应就好了,多少隔世之宿缘是我们无法了知的,而又有多少扑面而来的遭遇是我们无法解悟的,那么便随顺了这些因缘吧,不迎不拒。 ----扎西拉姆·多多《小蓝本》
●六祖问永嘉禅师:「你还有分别吗 ?」
他回答说:「分别亦非意。」
这对了!他有没有分别?有分别;有分别,不是意。六祖肯定了,「你如是,我也如是」,到这个境界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
我有意思,我想怎样怎样,凡夫一个,搞生死轮回的。到分别执着都不是意,你就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那为什么还有分别、还有执着?随顺众生。随着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着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执着、确实没有分别,那就叫「分别亦非意」,「执着也非意」,这是佛菩萨。
●“若随顺慈母之教而无违者,诸天护念之,福德无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报母恩,一劫之间,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亦未能报一日之恩。”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迷惑令幻有 非幻为迷惑
由心迷惑故 一切皆悉有
以此相系缚 藏识起世间
如是诸世间 惟有假施设
诸见如暴流 行于人法中
若能如是知 是则转所依
乃为我真子 成就随顺法” ----大藏经《大乘入愣伽经》
●天才,是亲自证明了一个事实的人。
所以,他深知:无论累积多少知识,
自己仍然是个白痴。
因此,他会随顺而平凡地生活。
●一行禅师说:" 思绪、情感如水流,静坐时想要没有妄念,就像是抽刀断水一般徒然,我们既无法阻止念头奔流,比较好的方法是随顺它。其要领就是保持觉知,觉察内心生起的念头和情绪,看著它来来往往,生起灭去,不起憎爱、不起执著"。
●黑洞般的自信始终伴随热诚,一日千里就会伴随顺水推舟。
●生命的真谛在于从自我的狭隘中挣脱出来,活出生命的海阔天空,随时随地享受生命的喜悦与安详。认识到自我与众生的不可分离,也就意识到了只有随顺社会,随顺大众,才能获得人生的安详,就像水波只能在水面上荡漾,也就意味着在与众生的风雨兼程中去寻找真正的自我,愿意用利益众生的方式去践行慈悲,完成生命的升华,达到生命的圆满。 ----恒愚法师《实践生命的安详》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 ----《维摩诘经》
●学会放下,拽的越紧,越是无法自拔。学会感恩、随顺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因果原则。
●谋事之时,随顺因缘,尽力而行,对事情的结果则不必执著,不为成败得失而忧喜。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圆觉经》
●诸行无常:身、口、意的无常变化。行:迁流、造作、受阴、集苦。无明所生的六根执取行。即"眼行、耳行、鼻行、身行、意行,"随顺着十二因缘法则轮回,在无常变易中行于取蕴。
●人所具备的能量,不在于是不是可以与周围的一切做对,而是做、对。当下一念,净觉随顺。
●诸修多罗随顺一切众生心说,而非真实在言中。 ----《楞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