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作画时间7年,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作曲时间2年,能成为人类的文化遗产的作品都耗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李相信,鞠重录《花样家族》
●你是我的什么?你不是我的优乐美,不是我的益达。你是我的大理石,我是你的米开朗基罗,你有先天裂痕,我有琢石执念,修修补补,直到雕琢出我的大卫。
我穷得只有一块石头了,而你存在于我心里,我只是照着我的内心,每天和你说说话。
我想要珍惜我的石头,我不想很多年后有人问起这个时代,我只能冷冷地说,那个年代,真情都很匮乏。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个世界里大凡读过一些洋书的女子,谁没几个关于爱情的梦,关于艺术的梦,关于英雄的梦,关于欧美化都市或田园的梦?……穷国的梦想也许更炽热,闷骚小资们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在高高云端中顽强梦游,差不多是下决心对现实视而不见的。“米”不是大米的米,首先是米开朗基罗的米;“柴”不是柴禾的柴,首先是柴可夫斯基的柴;至于雨,万万不可扯上灌溉或涝渍,不可扯上水桶和沟渠,只能是雪莱或海涅的茫茫诗境,是浪漫男女们聆听的沙沙声响和触抚的霏霏水珠--她就是这样一路梦游而来。问题是,哪一个男人能伴飞这永无终点的梦游?
生活中首先有米,首先有柴,首先有掏得出来的钢镚……在这一点上,比起小安子这样的超级梦女来说,在英雄的男人也会显得庸俗不堪。 ----韩少功《日夜书》
●爱要精心的雕刻,我是米开朗基罗
●我逐渐意识到:米开朗基罗不从剪接的角度思考。每一条拍摄发生时他就只考虑那单个镜头——或者一次用几台摄影机拍摄时,就考虑那一组镜头。只有当这一段拍完了,他才去决定下一段戏如何处理。他不预先设计所谓电影的时空连续性,就好像建筑师先设计一座房子再建造它;他是慢慢地堆起石头,让感觉指引自己,而不是实现订好的计划。最后,以这种直觉和经验主义的方式,一座复杂得令人惊讶的建筑形成了,比起一座预先设计好的房子,它可能对居住者和观看者都更加开放。 ----维姆·文德斯《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蒋勳《破解米开朗基罗》
●如果米开朗基罗在雕大卫时,知道三天以后这件作品将被炸毁,他一定歇手饮酒去了。 “永恒”的观念,迷惑着艺术家。 ----木心《素履之往》
●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 ----米开朗基罗
●是你让我看见干枯沙漠开出花一朵 是你让我想要每天为你写一首情歌 用最浪漫的副歌 你也轻轻的附和眼神坚定着我们的选择 是你让我的世界从那刻变成粉红色 是你让我的生活从此都只要你配合 爱要精心来雕刻 我是米开朗基罗 用心刻画最幸福的风格用时间 去思念 爱情有点甜这心愿 不会变 爱情有点甜
●当我发现所有对于上帝的美好寄托都是虚渺的时候,我才开始认识到,其实世界上的希望都应在于我们自己。只有寄希望于自己,才是最为可靠和安全的。 ----米开朗基罗
●刚才把前面写的读了一遍,我觉得有点不那么确定。也许米开朗基罗确实预先“看到”了每一场戏,也许他真是对影片有准确的理解,而不只是一次一个镜头,只不过他不能告诉我们他的理解是什么。我想起恩里卡说过他夜里几乎不睡,因为总是在思考下一场戏。如果米开朗基罗确实知道他想要的东西,每个早晨他要是把自己的想法向现场的剧组、演员开宗明义,那会使他们更加惊异。 ----维姆·文德斯《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监视器后面的米开朗基罗很愉快,他的激情戏按他想要的方式演了。我很少看到他如此充满热情。他像只吃到奶油的猫。 ----维姆·文德斯《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如果我说我爱你,会怎样?
就像在明亮的房间里点燃了烛火。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
●无尽的欢乐不抵小小的苦痛。 ----米开朗基罗
●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米开朗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