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如此废墟面前,科场案的曲直,亲人们的屈死,只是变成了历史褶皱中的微尘。 ----余秋雨
2、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 ----余秋雨
3、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余秋雨
4、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待到随着年岁渐趋稳定的人伦定位、语言定位、职业定位以及其他许多定位把重重叠叠地包围住,最后只得像《金色池塘》里的那对夫妻,不再企望迁徙,听任蔓
草堙路,这便是老。 ----余秋雨
5、人生如戏,角色早定
6、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著某种永恆。
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
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
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
7、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因。 ----余秋雨
8、万般皆空无喜无悲唯余秋山雨雾缥缈依稀
千载如梭无生无灭只剩月夜鸟声朦胧凄迷 ----余秋雨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余秋雨
10、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余秋雨
11、只有走在路上,才能摆脱局限,摆脱执着,让所有的选择、探寻、猜测、想像都生气勃勃。 ----余秋雨
12、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 ----余秋雨
13、无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跪身,又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谢恩。 ----余秋雨
14、人民 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 命。 ----余秋雨
15、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把绳索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