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来自生活与岁月的沉淀,加上一颗敏锐的心灵,对美感的追求,艺术和艺术家诞生了;而这源自充沛于天地间的自然万象。
●我们如何应对或者研究艺术,这一问题带来了另一个挑战。我们必须从现有的无数种方法中选取一种来实施。我们假定对本书有兴趣的读者对艺术了解有限。因此我们选取的研究方法可以充当跳板,帮助读者进入艺术和文学的世界,作为从熟悉领域进入未知领域的渠道。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事实和数字、重量和测量的世界中,符合逻辑的方式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特征来开始研究。换言之,从最为理智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在艺术和文学中看到和听到什么?
再换言之,我们如何才能使美学感知更加敏锐? ----丹尼斯·J·斯波勒《感知艺术》
●每天去上学,他都要刻意遮掩好久,才能让敏锐的柏子仁不去发现自己过得有多糟糕。可是就算是这样,杜茯苓依旧想让自己能在蒋碧云和柏子仁的面前的形象能尽量好些,不是满口粗话的坏孩子,不是会用暴力解决麻烦的坏孩子,他不想去破坏柏子仁那个对他来说美好的过分的家庭,他只想就这么凑活地活着,偶尔去感受一下那种亲情的感觉也好……
想到这儿,杜茯苓忽然觉得心头升起一股强烈的悲哀,接着他便从自己的枕头底下抽出一本相册。
●特芮丝走过饭店大厅时仍带著睡意。她搭上电梯上楼,非常敏锐地感觉到卡罗在她身边,仿佛她正在做梦,而在梦中,卡罗就是主角,而且是唯一存在的人。进了房间,她把行李箱从地板上拿到椅子上打开就不管了。然后她站在写字桌旁看著卡罗。过去几个小时或几天里,她的情绪仿佛已经中止,她看著卡罗打开行李箱,如往常一般先拿出放著盥洗用具的小包包,然后把小包包放在床上。此时特芮丝的情绪才如潮水般涌来。她看著卡罗的手,看著从环绕在卡罗颈项的围巾下露出的一绺头髮,看著她便鞋上刮到的擦痕。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盐的代价》
●李白的诗里,最喜欢这首《长相思》,特别是穿来王朝以后,每次想起那句“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总是难以自控的感伤,即便刚刚只是誊写一遍,落笔时,情绪却仍然百转千回。
纵使人心如铁,但只要人心还是人心,在漫漫岁月中,在波折际遇里,也总会有一些东西能不经意摧垮那层坚硬,使之变的柔软起来。更何况苏软的心,本就是酥酥软软的。
但他,也敏锐得有点变态了吧? ----月如刀《绯雪倾城》
●(评庄子)他的理智时刻像哲人那样的清醒,如蛇行草上,不黏不滞,寒气渗透而又敏锐无比,他的心灵却无时不像诗人那样沉醉,如鸽立檐间,不怨不怒,怜悯四溢而柔情万种。 ----鲍鹏山《风流去》
●在战争中,三军统帅就不能只懂指挥将士冲锋陷阵,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重视“伐谋”与“伐交”。孙武把“伐谋”、“伐交”视为上策与中策,就因为它是一种政治手段,其优点及特点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取得“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和“全伍”的“全胜”。而这“全胜”的“伐谋”正是战略决策中的最理想的要求。 ----文史哲《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所谓特殊的数学才能,不妨说是非常确切的记忆力加上异常敏锐的注意力。
以及对于数学的美的感受性,而最后的这个感受性尤为重要。 ----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
●在你内心深处,你充满直觉和灵感,你能够深刻地理解他人和这个世界,可以从别人的表情和声音得到讯息,能够看进别人的灵魂。你很少让其他人知道你究竟知道多少,如果有人欺骗你,你总是很快就看穿谎言。你能够读懂别人,当别人试着读懂你,你也很清楚 对方的意图。但是你是否要用敏锐的观察力去操纵别人,则是在于你自己的选择,不过通常你是不采取操纵或控制的方式与人相处。
●但有时候,人类复杂的头脑所带来的复杂情感会扰乱他们的理想思维,使他们看问题的眼光变得不那么敏锐。 ----斯宾赛 约翰逊《谁动了我的奶酪》
●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腹中有良策,处事才能利落;眼睛炯炯有神,目光才能敏锐;臂膀有力量,出手才有重拳;脚步有节奏,步履才能轻盈;
●要敏锐地注意到,你的特殊专业在人类生活的悲喜剧的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要联系生活,不仅要联系实际的生活,而且要联系生活的理想背景,这一点通常显得更为重要。同时,还要使自己紧跟时代。如果你不能最终告诉别人你一直在做什么,那么,你的研究也就一文不值。 ----薛定谔
●人类渴望寻求经验的完整与丰富,但是当这些索求迷失在烦乱的日常生活的作息表之中,我们便会往他处寻求。当你将身外的牵绊降低到最少时,你那训练有素且敏锐的心灵,顿时落入无法忍受的真空之中。而这就是事物的本质:为了要填补这份真空,你发现了人类的天性——拥抱大自然。 ----Edward O.Wilson《生命的未来》
●以下的生理状态在艺术家身上被培育成“个性”。醉、某种官能的极端敏锐、模仿的冲动。 ----尼采《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人们敏锐于拥有”对物的主权“,而无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彻头彻尾的沦陷区。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
●草木是不会生气的,但是也不能说他们是没感觉,或者是什么也不会做。有一种树,如果害虫大量涌来的话,会从叶子里分泌毒素来保护自己,草木自己无法移动,但是他们会敏锐地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有时候会做出与之相应的变化。这棵树,曾经有斧头也无法砍伐的力量,但是那时候却可以砍伐了,那可能是那棵树觉得自己可以被砍伐了,为了受伤的整座山。 ----《虫师》
●①工作方面,能力不敌态度;
②事业方面,才华不敌韧度;
③知识方面,广博不敌深度;
④思想方面,敏锐不敌高度;
⑤做人方面,精明不敌气度;
⑥做事方面,速度不敌精度;
⑦看人方面,外貌不敌风度;
⑧写作方面,文采不敌角度;
⑨方法方面,创意不敌适度。
●作为一个皇帝,嬴政拥有着最高的权力,可是他知道,自己在得到权力的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枷锁,他始终渴望,得到天下人的认同,让自己一手创立的帝国,成为一个不朽的奇迹,东方学者的讥笑,博浪沙莫名的铁椎,一次次打击着嬴政骄傲的内心,嬴政开始疑惑自己的施政理念,难道皇帝集权就真的不如分封吗?为什么天下人完全不接受,这个划时代的变革呢,嬴政经过苦苦地思索后,找到了问题真正的根源,秦帝国的统一安定,除了需要文化统一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让百姓寻找到国家的归属感,可是什么才是百姓臣服的基础呢,嬴政敏锐地意识到,那就是土地。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即使是在同一个地方,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里看到不同的美。天空在变化,植物在不断地成长,花开花落,时光飞逝,目光敏锐的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爱默生《善待命运》
●C'est peut-être chez les artisans qu'il faut aller chercher les preuves les plus admirables de la sagacité de l'esprit, de sa patience et de ses ressources.
- 或许应该去匠人那里寻找受尊敬的敏锐头脑,耐心和创作源泉。
●几何时,我曾被问及,欣赏什么样的人?沉吟片刻,回他道:“有分寸的人。”并坚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随着流年和世事一起变迁。18岁,我们不缺倚天照海的壮志与豪情,也不乏批风判月的细腻与敏锐,却贵在找准一个心灵的定位,一个成长的坐标。知其所止,方可步步为营。也唯有如此,才能在俗世洪流中筑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精神长城,红尘万丈触不到我城头的烟花,三军齐发攻不破我小小的天下。
●年轻而不幼稚,坚定而不固执,敏锐而不敏感,宽容而不放纵。
●我没有造成热潮。造成热潮的人应该是对流行很敏锐的人,但我这方面完全不行。我完全放弃速度的竞争,而是用心在过时的事物,在人们纷纷往前倾的时候,从他们的移动中有很多被遗落的东西,而我就是去捡这些东西。 ----中岛美雪
●海明威在回答“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的提问时,奉献的答案是:“不愉快的童年”,而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何方感受到的,可能不止是不愉快。但不愉快的童年却赋予她细腻敏锐的文艺感受和创造力,当暴躁的父亲因为糖尿病失聪失明,家庭经济也每况愈下的时候,她选择去歌厅唱歌养家,那位父亲却坚持认为,她从此走上了沉沦之路。在这种旷日持久的恶劣评价下,她把自己缩小成尘土里的花,即便在成功地成为知名歌手后,她仍然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小歌女”,情绪始终低落。 ----韩松落《老灵魂》
●和鲨鱼一样,就算是把一滴血稀释了一万倍,鲨鱼的嗅觉依然可以闻到,听觉则更加发达,40hz以下的不规则低频他们都可以在2公里意外听到,利用刚才提到的敏锐的嗅觉接近猎物,通过猎物发出的微弱电流精确定位猎物位置然后猎杀,察觉血的味道而奔赴现场动用全身所有的感觉揪出犯人,抓住线索后直到对方承认犯罪之前都紧紧咬住证据不放松,这就是侦探。
●一个贫穷中仍然快乐的人他看待问题与众不同,也很少会永远贫穷下去平和的心态让好运总会有天降临到他头上。但是不要以为平和的人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们对于机会的把握是十分敏锐的,只有做到这些,才算一个懂得平和法则的人。 ----Florence Scovel Shinn《一生的游戏规则》
●大千世界,人心各异,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追求,人与人之间交织着利益的纠葛和思想的碰撞,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时时牵动着男人们的心。
名利场上布满陷阱和暗礁,处世不知进退,锋芒毕露。 恃才傲物,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失败了还不知道原因的“出头鸟”。
智慧的男人能够窥破处世中的秘密,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能伸能屈,刚柔相济,在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人世中出乎之内、游于之外,进退自如,笑傲人生。
一个睿智的男人,应当不断地在学习中、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反思自我,博采众长,创新思维,促进自我完善。
一个内外兼修、思想敏锐的男人,才能与时俱进,永远行走在时代洪流
●入夜,从幽暗的中庭传来白天听不到的海浪声。一想 “小津导演是否也听过这海浪声呢”,就不由得感慨万千。沉浸在这反反复复的旋律中,我感到意识和神经都变得敏锐起来。经历了这样的时光,《步履不停》终告完成。总觉得这部电影里,镌刻了当初旅居于此的记忆。 ----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