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到底不只是器官,而是个人气质的修为。 男人如是,女人也如是。 ----林奕华《等待香港》
●一些曾经在她身上得养料的人们,都不再对这块地方抱有期望了——尤其当初的归属感,只是出于单纯的感性。于是,他们一边瞧她不起,一边剥削她的物资,并且随时做好离开的准备。 ----林奕华《等待香港》
●我们每天都起床,却不一定每天都醒来。 ----林奕华
●他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影响社会的权力,而他感到委屈,可能是对工作没有热爱,缺乏感情,有如一般人心目中妓女与嫖客的关系。所以他会觉得为了搵食便要出卖自己。 ----林奕华《等待香港》
●最 大 的 愉 悦,是 突 然 之 间 你 觉 得 你 得 到 很 大 的 共 鸣,最 大 的 痛 苦,多 少 的 共 鸣,你 最 后 还 是 个 非 常 孤 独 的 人。 ----林奕华
●如果年轻人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价值讯息是倾向虚无、功利和没有东西值得相信,他们对待“通识”的态度也将如此,所以听闻很多课程都是报名人多,出席率却随课堂次数递减。换句话说,学生们纵有一丝丝的好奇,却始终不愿付出承担。 ----林奕华《等待香港》
●做人必须完全操控自己的命运,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时代多么不堪,我们该像郝思嘉般不能低头——虽然可以选择的话,我们都情愿得到别人的爱护与怜惜 ----林奕华《等待香港》
●作为一个中国(香港)人,我已经够自卑和没有自信了,我最需要的是学习脚踏实地和进步,而不是再多看几部周星驰的电影来麻醉或暂时忘记我对自己的不满,甚至是自我憎恨。我如果不想做一个后现代阿Q,我首先要停止幻想自己也有“特异功能”。 ----林奕华《等待香港》
●嫉妒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性的行为。
嫉妒别人的那人越是对另一个人密切注意和强烈关心,他就越会把自己抛回可怜的境地中。 ----林奕华《等待香港》
●主动地被动,被认为是很多男性的通病,因为社会文化给男性灌输了他必须担当主动地角色,就算没有兴趣和能力,也要做个勇于承担的样子。
被动的 主动,则是女性待人接物的黄金定律,特别是在与男性相处之际,因为矜持被认为是女性的一种美德。 ----林奕华《等待香港》
●今天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一直要戴着一个面具、穿着一套服装隐藏起来。他不能让人家知道: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谁。 ----林奕华
●现实的意思,就是不做无谓的行动与妄想。 ----林奕华《等待香港》
●在香港,让我想起林怀民当年的一句话:在水泥地上种花。
水泥地是什么?那就是香港人表面脆弱、其实硬的结了痂的心。
那就是表面感性,其实计算无比的人生观。
那就是在很长很长一段未来里,看不见有答应传媒机会的宿命。
那就是香港人恒久口讲一套、心里是另一套的矛盾和虚伪。
那就是看似不设防,然而无时无刻不在高度戒备别人对自己有所计算的精神状态。
那就是鄙夷、讪笑一切,也不愿意相信有任何事情值得付出,甚至奉献、牺牲的犬儒个性。 ----林奕华《等待香港》
●娱乐事业贩卖的是幻想,它既有办法叫大众集体看见五光十色的幻象,当然更懂得如何让每个人对自己产生幻觉。 ----林奕华《等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