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察微》
●丈夫多做家务,妻子就不会那么抑郁。两人的冲突也会减少,对婚姻生活的满意度自然会提高。当女性在外工作,分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时,夫妻关系也更稳固。事实上,当妻子贡献一半的家庭收入,丈夫分担一半的家务劳动时,离婚的风险概率也会降低一半。 ----谢丽尔·桑德伯格《向前一步》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讽刺的是,恰恰从这时开始,社会上能乐的复兴征兆日益鲜明。逆能乐的历史在黑暗中开放的花儿,亦将逆时代之潮流而凋落。信雅最后的依靠是年方十五岁的次子贡。贡自幼即显露出不凡的能乐才华,当时已习得比亡兄信秀更扎实的技艺。信雅必定希望设法将还年少的贡教授到足以演出《井筒》的程度。《井筒》是名曲,也是唯一连信雅自己也未能穷其奥秘的难曲。让还不到年岁的贡演出《井筒》,几近天方夜谭。信雅想将好不容易借由自己的手得以绽放的能乐之花留存到后世的愿望,大概也是其生命末期的焦躁和纠缠的执念。他强撑病体,勤勉指导贡学习能乐。 ----连城三纪彦《宵待草夜情》
●恨一个人他却不知道,到头来折磨的只是自己,学会宽恕,放过的是自己。子贡曾经问孔子: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得好:其恕乎!的确,再没有一个词比宽恕更值得去终身信奉的了。学会宽恕,就已站在心的高处。 (友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孔子《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有一次,汉武帝跟他闲聊。
汉武帝问:先生看朕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东方朔说:前无古人呀!陛下的功德,超过五帝,盖过三王。看看陛下的朝廷吧!丞相是周公,御史大夫是孔子,将军是姜太公,廷尉是皋陶,大司农是后稷,少府是伊尹,大鸿胪是子贡,博士官是颜回,郎中令是子路,郡守是子产,开路先锋是后羿,人才济济呀! ----易中天《汉武的帝国》
●子贡问子曰:“孔文子为什么不喜欢我也?”子曰:“十万个不为什么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俞樾曰:下问者,非必以贵下贱之谓;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皆是。 ----孔子《论语·公冶长》
●不识跑出门去,只见子贡立于廊下,手中一簦笠,满身风雪,正笑意盈盈朝他看。
一阵风刮过不识双颊,直逼子贡而去,猛地吹乱了子贡水青色披风上的细碎毛边,不识不免心头为之一颤,他微嗔道:“你还不过来,站在那里做什么!”
子贡颔首,笑意不减,裕如走来,他似乎从不畏惧。
●《论语》第十五课、 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贫而乐,富而好礼”,乐,yue,歌舞升平,连“贫”者都能“不愠”,这才是真正的“人不愠”,这才是“大同”。这里,“礼乐”并举,并不是说“礼”归富者,“乐”归贫者,而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无论贫富,都“乐”且好“礼”。 ----孔子《缠解论语》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孔子《论语》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