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每一个特别的人,都置顶了【午后呓语】
我关掉朋友圈,删了微博之后......
文|午后呓语
小午说:
中午好呀,小伙伴们~
你敢不敢离开朋友圈微博一天试一试呢?(坏笑脸)
注:小午这边的关掉朋友圈,并不是停止不用,只是把入口关了,定时打开来看,并且发一些动态,不是全部停止,只是不会再一会儿刷一会儿刷那样。
01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把手机上那个小黄图标(微博)删除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从始至终都没有再次重装过。
关掉朋友圈入口大概也有十五天之久(不是不看朋友圈,而是不会一直不停地刷),因为最新版本的微信不支持关闭朋友圈功能,因此只能隐藏朋友圈的提示入口,想看的时候,再从设置中打开。
在我删除微博,关掉朋友圈的那一刻,脑海里不断有个小人跑出来警告我:“你这样做,会错过很多有用的消息的。”
然而,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的焦虑不安,到如今的波澜不惊。事实证明,我的行为,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任何损失,甚至还让我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没了繁杂的网络社交以及冗余的媒体信息,我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加美好了。
02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手机成了我们最亲近的伙伴,刷一刷成了所有人每天必做的事。
从前,我也是一个出了名的手机控。
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不是起床刷牙洗脸,而是伸手拿起床头的手机,点开屏幕,右手一划,解锁。打开微信,点开朋友圈,从头刷到尾。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刷动态,一定要刷到上一次看到的最后一条,才肯不舍地关闭,不然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没看完,犹如有块疙瘩横亘在心中一般,其痒难耐。
你以为刷完朋友圈以后,我就会安心地起床了吗?
你错了。接下来,我还得刷二十分钟微博,看各种流行段子与搞笑视频。
当把所有东西都浏览完以后,才是起床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网上才有人调侃现代人说,醒了不一定代表起床了,中间还有刷一刷的时间呢。
03
刷一刷,是如何占据我们的生活呢?
过马路等红绿灯的时候,掏出手机刷一刷;
朋友吃饭等菜的时间,拿出手机刷一刷;
等公交车的间隙,低头赶紧刷一刷;
与爸妈一同看电视,广告时间也各自低头玩手机......
手机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刷一刷又成了手机中最迷人的行为。
有时候,明明没有动态提醒,还是会忍不住抓起手机点开刷新一次,生怕错过了什么有用的消息。
刷一刷,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生活。
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痴迷于刷一刷呢?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记得网络上曾做过一个调查,说什么能给你带来安全感。
除了钱以外,手机排行第二位。
可见,手机之于现代人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着无数陌生脸庞的时候,或者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的时刻,我们都会选择同手机对话。它,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
拿出手机,刷一刷朋友圈,看到某个朋友的新动态,点个赞,留个言,朋友若是秒回,那就再好不过了。
瞬间,孤独感与不安犹如被磁石吸收一般,消失殆尽。
04
删除微博,关闭朋友圈的时候,我一度恐惧,害怕会失去很多有用的消息,怕跟朋友脱轨,没有共同语言。
结果,是我想多了。
没了微博与朋友圈的日子里,我忽然发现,一天的24小时之中,多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让我思考,让我进行深度阅读。
跟老爸一同看电视,广告的时间,从前老爸看我在玩手机,便没多说什么。如今从手机中解放出来,我才发现,与老爸之间的话题多了起来,原来,他也有那么多话想同我说呀,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间而已。
与友人一同吃饭,点完餐,坐下来,我提议,在等菜的间隙,大家都不拿出手机刷微博与微信。
原本以为这样的行动,会使饭局陷入尴尬的境地。但没想到的是,所有人你一句我一搭,三言两语,漫长的等餐时间竟然悄然而过,令人怀念不已。
等公交车的时分,睡前的半个小时,以及早晨醒来的时间,不在沉迷于刷一刷之后,我开始在等车的时候观察周边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在睡觉之前,终于有足够的时间拿起枕边的书籍,享受阅读的时光;早晨醒来,第一件事便是爬下床刷牙洗脸,竟发现精力充沛不已。
05
离开了微博与朋友圈后,我的生活没有缺少什么,反而变得更加美好。
原本沉默寡言的父子俩,变得更加具有话题讲解;
朋友之间的友谊,不再是点赞之交,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情交往;
空余思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24小时又获得了新的解放......
微博与朋友圈固然是获取信息的两大渠道,但我始终认为,信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的感知,才是最美好的信息。
那些经过人工筛选过的互联网资讯,只是提供一串不带触觉的符号而已,真正的人生体验,还是要自我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
别再被朋友圈与微博绑架了,离开那些冗余的信息,你会发现,最美好的,就在你眼前。
—终—
往日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陪伴,也是另一种安慰人的方式
你的公众号列表里,也躺着好多红点点吧?
这些年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