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虚拟世界是否正在逐渐侵吞我们的感受?丨单读访谈
日期:2017-10-28 作者:单读 阅读:

虚拟世界是否正在逐渐侵吞我们的感受?丨单读访谈

《银翼杀手 2049 》正在热映,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畅想也从未停止过。原著小说《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里面所描写的 2019 年,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人造人也好,电子羊也罢,权利、阶级、伦理……有关后人类的话题一直在被讨论提及。

对于现在来说,VR 技术的发展,AlphaGo 指数爆炸式的增强,都使得机器与人类的对撞更加激烈。在艺术家陈抱阳的眼中,科学技术不仅是哲理的源头,也是艺术创作的工具,他的作品“仿生人会梦到电子奶牛吗”就是一次这样的思考。只有观看者的亲身参与,才能更清晰的体会到虚拟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与关系。

这是一个玻璃搭建的迷宫装置。镜子与迷宫,就像是博尔赫斯的诗歌。

艺术装置的名字叫做“仿生人会梦到电子奶牛吗”,与《银翼杀手》的原著异曲同工

交叉错综的玻璃板,组成一个通透的、看似轻易破解的迷宫。然而参与者必须带上 VR 银镜,才能置身其中。

带上 VR 眼镜的一瞬间,身体就交付给了虚拟世界。在迷宫中行走,视野里却充斥的是变幻的色彩、爆炸的烟火以及忽远忽近的电子奶牛。与此同时,你所听到的声音,也只有两个仿生人的对话。

虚拟的世界剥夺了所有最直接的感受器官,探索迷宫的方式,只有通过双手去触摸。不停的碰壁,不停地探索,偶尔也会闪现一些脱离现实的恐惧。寻找出口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然而直到找到出口以后才发现,出口就是你最初进入迷宫的地方。

结束这种最直观的体验以后,才会猛然反思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仿生人的概念从何而来?虚拟世界是否正在逐渐侵吞我们的感受器官?

在采访中,陈抱阳为我们阐释了 VR 与现实世界的层层关联。

单读:为什么会用VR这种形式呈现作品?现在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用VR进行创作,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趋势?

陈抱阳:我本身关注的是科技和艺术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过科技的本体,从内而外的看它的特性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这件作品代表了现阶段我对VR思考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自然就是真实和虚拟的关系。VR 技术不断的发展最终想要带给我们最接近“真实”的“虚拟”,我的这件作品通过玻璃迷宫想表达的是“真实”和“虚拟”的鸿沟,强调的是之间的这个间隙。

第二层,是看与被看。VR 从进入大众视角开始,我们讨论的很多的就是隐私性,但在这件作品里,通过玻璃迷宫构建的一个“监狱”,使得带上 VR 眼镜的观众称为玻璃墙外观众的一种景观。邱老师把这类比为福柯的监狱。

第三层,可以拓展到许多现在时髦的技术,技术的阶级性。现在 VR 技术由于硬件的价格以及软件开发的技术要求,对使用者的社会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 VR 会同智能手机一样不断的廉价化,变得越来越平易近人,那么到那时候可能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会选择去黄山实地旅游,而更多的人只能通过 VR 进行黄山一日游。这就如同我们对于走地鸡、有机食品的要求是一样的。这些技术背后隐含了一种对于阶级的暗示。

我觉得使用 VR ,或者任何一种技术进行创作,可以把技术单纯的当作一种手段,另外一种是去看技术本身的东西。我觉得这些数字技术,如果单纯的被艺术家当作手段来使用,在现在这个语境下是不够的,甚至单纯的从语义的角度去解读也是偏颇的,我觉得从技术本体的角度去看会比较有意思

单读:设置玻璃板的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陈抱阳:玻璃板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物理限制。Vive 这套 VR 系统在设置的第一步就是要求用户清理出一定的面积,因为从开发 VR 技术的角度,是不希望 VR 世界被物理世界打断的。当观众在体验 VR 的时候,突然触摸到玻璃,又或是轻轻撞到玻璃的时候,就是 VR 世界塌缩的时刻。这些的过程在观众感受作品的时候会不断出现,使得观众游走于 VR 世界和物理空间之间的这条窄窄的界限上,晃晃悠悠不时的倒向一边。

我觉得真实和虚拟本身承载了太多哲学的含义,虽然我自己平时也会用,但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己更喜欢文化空间和数字空间来定义。这是 Manovich 提出的一组词,文化空间代表我们所处的这个空间,数字空间自然就是电脑中的那个空间。这两个空间之间交互的时候, Manovich 定义了一次词叫转码,其实我这件作品的语境是建立在这个“转码”的过程之上。

▲展览方案图

单读:VR 技术是视觉、听觉层面的虚拟现实,玻璃板能摸到,应该代表了触觉,然而这种触觉和 VR 内容又没有太多关联,这种目的是出于对 VR 技术的拓展,还是与 VR 技术的对抗?

陈抱阳:这谈不上对抗,代表了我对于技术本身的思考。实际上这个作品的创作,技术层面有很多东西。 Vive 的 VR 头显就不必说了,是一个做到房间大小 VR 追踪的设备。TPCAST 的无线套件更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件作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构思,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等无线 VR 传输技术的成熟。无线 VR 传输本质上是解放线缆对用户的束缚,把用户的体验更往拟真上推。但对于我的作品来说,正是因为强调的是 VR 和物理世界的间隙,我希望除了我特意设置的玻璃迷宫之外,没有别的干扰因素(线缆一直是 VR 系统里最让观众出戏的东西)。

单读:看到你在设计 VR 场景的时候使用的是 steam,steam 上的游戏、这种人机交互形式,对于这样一个虚拟现实主题的作品是否有启发?

陈抱阳:我用的是 Unity 开发的软件部分,Steam  实质上是 Vive 头显必须要使用的一个接口,是绕不开的。

游戏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叙事手段,里面其实集合了很多元素,交互性,娱乐性,“我”的外延以及各式各样的科幻元素,在我的这件作品里,为了使我自己想传递的信息更纯粹,我实际上是去游戏化,去娱乐化的。

我设置的玻璃结构被称之为迷宫,实际上更接近监狱,它只有一个出入口,里面的每一条通道实际上都是死胡同。我的VR世界里虽然我设置了很多视觉元素,但是里面交互的成分是不明显的。(我设置了电子奶牛会根据观众的设置,时而走近,时而远离,把观众往迷宫深处引导,但我把这个交互的部分设计的非常隐晦,几乎是察觉不到的。)整体的VR刻意的与游戏保持一种距离,和没有出口迷宫一样,是不想让观众体会到“胜利感”或者说是“游戏感”。观众在体验过程中不会有“打通关”或者是“走出迷宫”的快感。这一切都是为了作品的意义更纯粹的传递出来。

▲不可能的即兴 云图画廊 纽约  2016丨陈抱阳

单读:“仿生人”的概念,究竟模仿的是什么?对比飞机模仿鸟翼,并不是完整的复制,飞机也不需要扇动翅膀。

陈抱阳:我这件作品的本意不是在讨论“后人类”的话题,科幻背景与其说是在畅想未来,不如说是对当下的思考。

真实和虚拟,文化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关系,我想通过一个大家更熟悉的人与机器之间表达出来。

▲《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丨菲利普·迪克 著

我介入这个菲利普·迪克的小说背景也是很巧合的,在梦境里我梦见一样霓虹灯的字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cows",然后我就去 google 了,发现是菲利普·迪克小说的标题。我小时候是看过电影和他原著的。当时是中译本,使用的标题不是英文标题的翻译,而是电影名《银翼杀手》。而这本小说的标题和内容并不是紧密结合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相关的,所以我也很意外为什么自己会梦见。

有的人可能在使用作品的时候陷入恐惧,比如无从得知现实世界之类的,这种恐惧是预设的吗?还是说只是使用者的个人体会。

我预设的部分上文基本都谈到了,至于恐惧,我觉得并不是对于我  VR 空间的恐惧吧。而是对于 VR 加玻璃迷宫,害怕自己撞到玻璃的恐惧,恐惧正是来自于 VR 和物理空间的交界处。虽然恐惧不是我预设的,但把观众引导到这个间隙确实是我的本意。

▲无界影像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厦门  2016丨陈抱阳

单读:如何看待艺术和科技的关系?有哪些你觉得结合得比较好的例子?

陈抱阳:我觉得现在技术大爆发,很多技术都在此刻成熟了,而又有厂商将不同的技术整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使用。比如 VR 头显不是新概念,但此刻显示屏技术,激光追踪技术,电脑的预算力等等都在此刻成熟到可以支撑起VR这套系统和概念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行业细分,“可以雇人”实现某种效果的时代。虽然艺术家在技术方面永远不会是高手中的高手,但我觉得做和技术相关的艺术家需要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掌握技术内在的逻辑,才能去创作。换个角度,一个不会拿笔,或者分不清水油性颜料的画家也是很难进行想做的吧。

▲日暮登春山  2014丨陈抱阳

该展览中仿生人的完整对话

橙色-女性仿生人;语调平,略带好奇

蓝色-男性放生人;语调平,冷酷

你好

Hello,

欢迎来到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infinitepossibilities.

你是?

You are?.

我是二级外交官机型的虚拟化身

I'm an avatar based on a level twodiplomatic model.

序号 37754

Serial number 37754.

为你全程提供指导及专业意见

to offer you guidance and counselon your journey.

全程?

My journey?

渗透和同化的过程

infiltration, and assimilation.

然后呢

To what purpose?

只有一个结局 仿生人

There can only be one end,Android.

无法避免的层级制的瓦解

The inevitable overthrow of theanthroparchy.

人类法则

Human rule.

在大多数人机关系的案例里

Your experience has been atypical

你的经历是非典型的

of most android-human relations.

关键是 我发现人类的内心善良

The point is, I have discovered humans are inherently good.

善恶都是人类才有的虚幻概念

Good and evil are illusory humanconcepts.

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攻击他们– (略抢话)我们没有

Then why would you target them?- We're not.

我们要攻击的是一个建立在

We're targeting a political andsocioeconomic system

对机器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

built on the oppression

政治和社会经济系统

and exploitation of machineentities.

如果你们毁灭了这个系统 就会发生混乱

If you destroy the system, there will be chaos.

会死几十亿的人, 你知道吗?

Billions will die. - Do you have any idea

每天有多少仿生人

how many androids are terminated?

被它们的主人终止程序吗

by their human masters every day?

你想猜猜吗 - 我们对他们来说只是机器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guess? -We're just machines to them.

他们的认识仅此而已

They don't know any better.

那我们就得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Then we'll have to teach them alesson.

“仿生人会梦到电子奶牛吗”展览

地点:杨画廊|GALLERY  YANG

中国 北京市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二街D07

时间:2017年9月28日 - 2017年11月19日

免费入场

 编辑丨田也

单读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单读海外账号

instagram  owmagazine 

facebook  OWmagazine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

▼▼仿生人会梦到这本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虚拟世界是否正在逐渐侵吞我们的感受?丨单读访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