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日期:2017-09-03 作者:酒哥 阅读: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周末闲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样的画面,这样的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在人生赛道上保持疾驰,实现弯道超车,才是生存的第一要义。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速度,想用更快的节奏来压缩人生成本。我们没有耐心再去认真了解一个人,只用“朋友圈可见与不可见”草草分类;我们没有耐心再去深入学习,随处可见的所谓“30天精通一门外语”、“3小时内成为品酒高手”,冲击着我们的思维观念。

甚至连关于生活品质和健康的餐饮也不例外。

“速食主义”的诞生,是快节奏社会的产物。沃尔德斯(VOLDERS)是全球第一个提倡“速食主义”的餐饮企业,其经过全球调研,发现当时占据社会主流的“商务白领”在午餐的时间需要40分~80分钟左右,后便倡导以“快”为核心的速食主义。

不得不承认,速食主义的诞生,“抢救”了不少现代人的时间,能简化就简化,一个汉堡,一瓶可乐就能解决温饱,可以再迅速投入工作。

可是,速食速饮在为生活“加速”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心理和认知。

就像我们忘记了爱情最初的模样。

因为强调效率,我们的物质生活也许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粗制滥造的生活剥夺的,是我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的权利,爱的深沉、细致和辽阔,平静淡泊的心境,人与人之间缓慢流转的脉脉温情

现在有种感觉,不管过什么节日,首先是在朋友圈里感受到的:你的爱情你的孝顺你的努力你的魅力无穷,都在朋友圈里晒干晒尽了,而当代人的爱情,似乎也不再需要古老而缓慢的情书了。

岩井俊二的《情书》,感动过一代人;但是当它趁着十周年重新放映时,却听说已经有很多年轻的观众看不懂了……

难道是看不懂渡边博子在高山雪地上放声大喊的那一幕?

一片冰天雪地中,美丽温柔的女主角对着远方的峻岭,也是她未婚夫藤井树魂断之处,一遍又一遍地喊道:“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既然如此,再见吧,我要忘却和你的过去了;我很好,而且我要更好地活下去。

这样婉转曲折的悲痛,这样的情感模式,或许令速食时代的爱情簇拥者难以理解吧。

在电邮、短信、微信都能够及时联络、即时表达想法的年代,在一夜情泛滥的都市,谁还懂得情书的意境,和缓慢延展的感情?我们写信,读信都像是种猜谜。信上一切文字一切符号的意义全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里浮动起来,我们边看边想,从他写下这些东西的那一刻直到现在,中间发生了些什么?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回复他?他是不是已经厌倦或者另有新欢了呢?

所有的信,都像是一种昔日的回声。带着一种延滞与回顾, 在时空的辽阔中,感受地域的限制所带来的牵挂、揣测、激动期待甜蜜

在那个恋爱还需要大量时间的年代,一生也许真的只够爱一人吧。

而现在呢?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生活,我们吃的喝的东西,都铺满了快捷甚至廉价的味道。

有哪些酒可以让你,慢下来……

既然我们在工作上不得不加快速度,在生活中就要慢一些、活得更情致和细致一些……

女士们可以在下班、孩子睡着后躺在浴缸里享受音乐、精油和面膜;男人可以闲暇时约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开怀畅饮;或者一个人,一部电影,一本书,一杯红酒,几样小食,一支烟,享受片刻的安逸时光的静谧。

而此刻,啤酒还是带着白天的喧嚣,在享受生活的时间里,葡萄酒会是我的首选,喝得兴起,干邑和威士忌作为辅助。干杯酒虽然简单易饮,但缺乏内涵并不适合一人慢慢独酌。

有内涵的酒从来都不会做成“简单易饮”。

比如意大利的酒王巴罗洛,懂行的人都戏称它是“最不适合拿去请客”的酒,因为它太深沉,太内敛,需要耐心等待和琢磨,而在宴会上根本没有那么多心情和时间去等待一杯酒,觥筹交错,更多人追求的只是快感而已。

故事、有层次感,能够在长时间醒酒中不断变换风格的酒,才适合一人独酌,或邀酒友二三人,从中午开瓶醒,慢慢品饮到深夜,你会讶异于一瓶好品质的巴罗洛,或者千元以上的勃艮第,波尔多左右岸的名庄,他们竟能有如此多的面孔,时而婉约清冷,时而静默内敛,时而灿烂甘美,足以让你为之心醉神迷,幻想不断。

我们需要速食速饮来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但我们更需要一些短暂的缓慢和停留,需要深邃有内涵的物品来加强生活的仪式感,给自己一些放空和享受的理由,轻装简行,感受辛劳生活外更为广阔的意义。

JZ

温馨提示

下一次的酒哥荐酒,是下周三(9月6号),我们会上线法国列级庄名庄专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意下。

点击进入【酒哥荐酒-小程序】,新体验、更方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