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单身生活之后,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千挑万选,选择了一个人,要和ta一起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意味着你们要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也意味着你们要一起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你才会发现,你对这个人并不完全了解,这个人身上,怎么有那么多你不能认同的观点和想法呢?怎么有那么多你不能忍受的缺点和毛病呢?
你想让ta改变。
指责、抱怨、唠叨甚至冷战、争吵,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人,一旦处于一个被指责被评判的情境之中,ta整个人会进入应激状态:心门关闭,脑子迅速转动,ta想要反驳,要和你对抗。一个处于对抗中的人,ta是听不进你所说的话的;一个心门紧闭的人,也不会体会到你的感受……ta才不会改变呢。
你对ta,对这个婚姻,感到失望。ta对你也同样如此。
这些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他们把“改变”放在了第一位,尤其是把对方的改变放在了第一位。
可是,那么多年的单身生活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语言模式,原生家庭带来了烙印,岂是轻易就可以改变的?
这么难的事情,你想通过你的指责、抱怨、唠叨甚至冷战、争吵就能促成?绝无可能。这么难的事情,ta只有感受到你的爱与接纳,你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ta想让你开心、幸福,ta才有动力主动去做。
这个过程里,你的肯定和鼓励,以及你自身的完善和改变,也是至关重要的——两个人一起慢慢变好,你们的婚姻才会慢慢变好。
想以自己故事为例,讲接纳在婚姻当中的作用——接纳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改变。
我的先生,是独子,从小在父母的照顾和宠爱下长大,又因为是艺术生的缘故,和我结婚的时候,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几乎为零。
让他去买菜,他有本事在一堆菜、肉当中,把那个最不新鲜的菜、肉买回来,还总是算错账。家里的空调坏了,让他找师傅去修,他躲得远远的:啊,你去打电话吧。让他择个菜吧,蒿子秆,他愣是给我把叶子都择了,只留下杆子,还振振有词:“蒿子秆蒿子秆,不就是吃杆子么?”
……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接纳,我接纳并不是我心胸多么宽广,而是我喜欢有童心的人,看着他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做错事乖乖被我骂,像个小孩子似的,还挺好玩。
婚姻之初,我们就完成了分工:买菜做饭、待人接物,我来;跑腿办事、修修补补,他来。
他的改变是不知不觉地开始的——
看我忙、看我累、看着我身体不好……他慢慢承担了多半的家务——买菜、洗碗、洗衣服……
婆婆来我们家小住,先生带着她去买菜,给他妈讲哪个蔬菜新鲜,哪种鸡蛋不能买、什么大米有股香味……
给他妈听的是又感叹又感慨,私底下对我说:“万万没想到,我儿子整个成了一‘生活百事通’了!”
再看到她儿子对我的照顾,不免有些“吃醋”:“万万想不到,我儿子会这么照顾人呢!”
当我接纳他,他的改变自动发生。
对于初进婚姻的人,别总想着要以自己的标准去塑造一个爱人——对方一定会受不了,你一定会失望的。
记住一句话:爱ta,如ta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