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昨晚刷屏的IG夺冠,黄了我的约会
日期:2018-11-04 18:45:18 作者:杨乐多+萬岁 来源:才华有限青年 阅读:

昨晚刷屏的IG夺冠,黄了我的约会

  我发誓,在我昨晚正在跟小哥哥约会,然后被我的电竞脑残闺蜜强行打电话骚扰哭了一个小时时候,真的并没有想打死她。

  她在电话那边高呼:

  乐多!ig牛逼!乐多!我终于等到了今天!乐多啊,呜呜呜.....乐多,为了庆祝,我要把今年双11所有的预算都拿来买lol皮肤

  挂了电话,我不禁感叹,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就这样抛弃了口红和小裙子,把钱花在了游戏皮肤上。作为朋友,我是不是该劝劝她?

  当然不。

  我啥也没多说,给她发了个200块红包,为她的新皮肤出了一份力。

  但经过提醒我才突然发现一年一度的“抢不光你的钱算我输节”——双11又快要到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全民备战状态,即将迎来一场大家钱包市场宣传活动激烈博弈

  我这个人呢有两个优点,一是擅长花钱,二是擅长谈恋爱(pp:现在单身的都有脸说这话了?)。经过很多年的总结,我发现我的消费发生了一个飞跃演化。在我逻辑缜密的推理分析以后,我发现花钱这件事情境界,跟我们的感情进化,有着异曲同工路线

  我一定要抢在你们双十一买买买之前,分享给大家。

  下面请欣赏

  《感情版消费手册杨乐多2018版》

  第一重境界:

  “你是我伸出手又收回的小心翼翼。”

  这就是爱情的第一个阶段

  那时候我们对于爱情懵懵懂懂,很多时候都只是看着,不敢触碰,害怕打碎。有时候,伸出手了,又小心翼翼地退回。

  在花钱里这个第一重境界也是一样的。有时候,已经伸出手了,又小心翼翼地退回。

  什么意思呢?总结为一个字就是:穷。

  因为穷,碰到想买的东西都会真的三思而后行

  表面上是这样三思的:

  “这个我买来真的会用吗?”

  “这个我是不是有了类似的?”

  “这个我好像只是喜欢,不一定非得占有?”

  但真正的三思其实是这样:

  “我买得起吗?”

  “我买得起吗?”

  “我买得起吗?”

  那个时候年轻嘛,买什么都要小心翼翼,要想很久才敢下手。每天路过橱窗,都会眼巴巴地看一眼;或者加进购物车,每天反反复复点进去看评论细节

  就是没有走进店里跟老板说“帮我把这个包起来”,或者直接下单的勇气

  这个阶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被无数公号(没有diss同行的意思,真的没有)写烂了的那句话: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是,我本可以......”

  第二重境界:

  “喜欢就去抢,不问得与失。”

  这就是爱情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的意识开始觉醒,加上受到了很多鸡汤领袖(比如我)的鼓舞,例如“喜欢就要去抢”“老娘想要的,谁也别想要”“去抢吧!别怕输”......这种东西看多了,自然勇气就充足了。遇到有点动心的立马就上,不愿错过任何机会;就算不合适也不在乎结果,管他三七21四七28五七35(以前写高考作文我就这样凑字数),一定要先及时出手,抢到再说。

  我一度也是这样的,就算是我朋友我喜欢上同一个男生,也不存在谦让的。大家光明磊落公平竞争,愿赌服输。

  是的,花钱的第二重境界也是同样。

  女孩子嘛,就是要最大程度自己宠成小公主啊。

  只要我不靠爸妈不靠男朋友,想买什么买什么。只要有一点动心,就想抱回家囤着,至于喜欢不喜欢,那都是后话了。

  平时再理性,花钱的时候都会立马失去理智

  为了买自己喜欢的裙子而一个月不吃晚饭,美其言曰“正好减肥还能变美。”

  为了给自己买份体面生日礼物,去做家教去发传单,再美其名曰大学生就是要体验社会累积经验”。

  身边的人总是会觉得何苦,自己却觉得乐在其中。

  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般会有一句追崇的精神信座右铭

  “钱还可以再挣,但东西卖完就没了。”

  但也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般会出现王思文在《脱口秀大会》里说的那种情况

  “我想买一件衣服,老贵了。但我一想,贵点没事,可以穿一辈子,就值得了。

  买完回家,找个地方镜子,一转身,不喜欢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第三重境界:

  小孩子才去疯抢,成年人都爱计较。”

  终于,我们经过前两层的修炼,攀爬到了最后一层,这一层已经算得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这一层的爱情观,脱离了第一阶段的青涩懦弱,也摒弃了第二阶段的疯狂盲目在爱情里,我们多了一份理性与考量,但又不失感性真挚

  我们开始问自己的内心: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不是冲动吧?我们合适吗?

  当我们确定自己内心真的诉求时,才会开始行动,一击即中,不拖泥带水

  同理可得:

  花钱的方面我们也日渐成熟思考问题愈发有深度广度宇宙和人的联系到底是什么?时间真的有尽头吗?我此刻想要的东西下一刻我还想要吗?纪梵希和cpb的口红到底哪个更显白?

  我们不再胡乱种草,而是认真地分析自己适合的不适合的,花时间认真做功课查看测评对比试色,认真研究各种博主推荐对比。淘汰了很多本来没有那么适合自己的东西,但遇到真正喜欢的,就算贵一些也要拿下。

  比起以前花钱买一堆乱其八糟的东西碰运气,现在我们宁愿少买点别的,咬咬牙,也要买下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个包——尽管它真的有些贵。

  前几天,我看了花呗今年做的一个双11的脱口秀,主题是“喜欢你就花呗”。我看完以后,真实地觉得他有毛病。别问我为什么,你们自己看:

  可以给大家概括一下视频内容

  花小呗和思文、卡姆、程璐、戏精牡丹同台,提出三个消费观点

  1. 喜欢和喜欢真的不一样。

  2. 喜欢才要认真计较,不然怎么抢得到。

  3. 和喜欢的人干喜欢的事,管ta喜欢不喜欢。

  视频内容也挺共鸣的,种种情况我们都遇到过:

  比如小姐妹在很多人面前喊你拼单,拜托这种事情当然是私下说啦;当你说要出国玩时,行李还没收呢代购清单就已经甩在脸上,拜托我是出去玩不是给你跑腿快送;还有人总是能光鲜亮丽穿着几件大牌,其实经常为了大牌打折熬夜设置闹钟抢购…..

  但是,认真看完视频。

  如果不是我的阅读理解或者脑子出现了问题的话,花呗提倡的价值观,居然就是我的第三重境界“看清自己的内心,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买单”???

  这恐怕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惊世骇俗的观点了。在满世界都是“买买买”的声浪中,他劝消费者真的特意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喜欢,而不是买完后悔、胁迫消费。

  花呗你怎么了?你知道你自己是一个消费工具吗?居然劝大家理性花钱?你是不是膨胀了?

  唉,不过没关系,我和花呗三观相似一拍即合我们都觉得,人能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好兄弟了。

  我在文章开头也写了,我的好朋友,现在就已经听从了自己内心的真正的声音:她双11只想买皮肤。

  而我作为朋友支持就行了,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再比如我,什么也不想买,只想攒钱包养吴亦凡。后来我发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现在双11只想买一台空气净化器,来对抗北京极其恶劣的冬天。

  花呗你作为我的好朋友,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行动支持?比如提提额或者让我不用还账单之类的?

  还有,我的读者都是我的朋友,那大家都是朋友了。他们的账单和额度,你们看,怎么办合适呢?

  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在看脱口秀的同时,好好思考一下双11都有什么想买的,遇到喜欢的就不要犹豫,也不要盲目消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昨晚刷屏的IG夺冠,黄了我的约会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