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张小刚在校时就是一个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和总结的人,毕业后到了重庆一家外企工作,在单位也做得风生水起。几天前,和他在大连偶然相遇,他说起他现任的顶头上司是智商情商双高之人,在这位上司手下工作一年多,他学会了很多好的说话方法与工作习惯。应我的要求,小刚做了整理,今天分享在这里。
传递信息时,会一同告知信息来源。共同认识的人,由自己评估消息的可靠程度,如果只是他认识而我不认识的人,他会告诉我这个人的话能信百分之多少。如果要依据信息源做行动决策,需要先和这个人书面沟通(邮件,微信,qq),书面留痕以防出差错的时候,让自己百口莫辩。
跨部门合作时,或者需要在未知领域请求别人帮助时,自己尽可能的把问题先梳理一遍,把问题相关的其它疑问写在纸上,按照“删除重复项->归纳重合项->优先级排列->选1~3个问题”的顺序,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有一个检查标准,你去问别人之前,你已经能够用1~3句话讲清楚这件事。
3.知之为知之,不装大神
被刚毕业的同事问到不了解的领域时,不会为了塑造他的权威形象而故作姿态的空口说大话。宁可承认自己不知道,或者带着开放的心态和对方一起讨论,也不会自己假装大神给一个答案 。
4.为自己树立目标形象
表扬的时候直接表扬,批评的时候也直接批评,批评的时候不会让别人觉得有压力,因为大家一开始就都知道他是一个有话直说,对事不对人的人。和别人说话不需要为了照顾别人的情感绕几个圈,降低了职场沟通成本。
(声明:文中广告由腾讯配发,内容与本公众号无关,但您如果点击浏览,会带给本公众号一毛多钱的收益)
在写别人名字时,可以问同事或者向HR寻求帮助。写错别人的名字,或者叫错别人的名字,会让你显得很不重视对方或者不注重细节。
发现别人的微信名字和真名不一样的时候,会问对方为什么要用这个名字,会好奇对方的英文名字由来。虽然他没有正面聊过自己为什么对别人的微信名好奇心会超过身份证上的名字,但我也猜到了,可能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多数来自父母,而微信的名字则来自于自己,通过微信名字了解对方的阅历,文化,爱好,兴趣,生活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