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怎么了?
先是重庆公交车坠海,一车人生死未卜;再是著名主持人李咏患癌去世,令人猝不及防;本以为昨天只是个稀松寻常的日子,金庸逝世的噩耗却再次传来……
出了门的家人来不及告别,名人大师纷纷辞世。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近日怎么变得如此频繁了?
心里一阵悲怆。
有些人,虽然未曾谋面,但他们的新闻、形象和作品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他们承载了我们的记忆,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在我们潜意识里仍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时,他们用残酷的死亡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说明,我们也老了啊。
那些在我们时代里闪闪发光的英雄,渐渐蒙上了尘垢,成为了历史;而我们随他们从丰盈走向了凋零,完成了很多重要时期的蜕变。
还记得年少时,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看一本皱巴巴的武侠小说,被里面的情节深深迷恋。
那些驰骋在江湖里的青春,金庸全部带走了。
今天,小木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金庸的成长历程,权当也重温一回我们的青春和爱情。
01
金庸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足足影响了从上个世纪到现在的整整五代人。
我想,他过于谦虚了。
那些伟大的作品,将会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成为武侠文化的瑰宝,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再难有人可超越。
金庸先生一生共写了15部小说,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也因此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4部作品的书名首字恰巧连成了一副工整的对联。单是这些书名,就勾起了万千读者的侠骨柔情。
他的小说几乎全都被拍成了影视剧,有的甚至被一再翻拍,每一部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其中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等更是家喻户晓。
当然,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之所以能够以笔写千秋,以笔造江湖,有机缘、有天赋、也有努力。
02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 年2月出生于浙江海宁市袁花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名门望族。
在查家的祠堂里,至今仍悬挂着当年康熙皇帝为查家御笔亲书的一副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查家代有才人出,未曾辜负这份荣耀。
在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和人文环境中,金庸小时候就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他在同辈中年龄最小,平时喜欢跟哥哥姐姐们玩游戏,但游戏内容却以谁背的诗书最多论输赢。
后来金庸回忆说:
“我自小与书为伍,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基本性格,加上长辈的文化修养好,家里房产亦丰,生活不愁,家人间的活动也很文雅,闲来就是看书、下棋。”
那段时间他最喜欢读的书有《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金庸最喜欢的国外作家就是大仲马)。
8岁那年,在龙山小学堂上学的金庸无意间翻到了一本书,是顾明道的《荒江女侠》,打开一读,欲罢不能。
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刀光剑影,侠肝义胆,快意恩仇,栩栩如生。
金庸激动非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幻想着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书中走出来,带领他跨上骏马,行侠仗义,去缔结一桩桩奇异的缘分,开启一段奇幻的人生旅程。
那个时候的金庸一定没有想到,二十年后,他也会成为别人的启蒙者,做着和他一样疯狂且绮丽的武侠梦。
你们呢?小时候心里有没有一个武侠梦。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看的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渴望自己也能像那些江湖侠士一样,练出绝顶功夫,将坏人打得落花流水。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还模仿过他们的装扮---把被单批在身上,拿着一把精心挑选的木枝,跳来跳去,对着空气嘿嘿哈哈地手舞足蹈起来……
12岁那年,金庸考入嘉兴中学。北大毕业生王芝簃是他的国文老师兼班主任,王芝簃以他的刚毅正直、勇敢仁厚,影响了金庸一生。
金庸创造的正面角色,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身边的人。比如铮铮铁骨的祖父、儒雅刚强的父亲、和传道受业的老师。
1937年12月,日寇侵占了他的故乡袁花镇,搅乱了生活的平静。也是在这一年,他的母亲徐禄得病,因无处求医而撒手人寰。
战乱导致的母亡在他心中留下了惨烈的阴影,以至于多年之后,他在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写道:乱世之际,人不如狗。
金庸天生记忆力超强,应付各种考试得心应手,除了数学门门功课都考第一。金庸觉得考试很有趣,可他的同学却非常恐惧。于是,侠肝义胆的金庸打算帮助他们,与两个同学谋划,捣鼓出了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书里涵盖了许多中学的招考试题及分析解答。
没想到,这本书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本畅销书,也成了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一直支撑他从高中毕业,上到大学。
这本书不仅彰显了他的才华和学识,也显露出了非凡的商业天赋,为今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他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但因为在大学里出了点岔子,金庸被勒令退学,我们才有幸认识了一位写武侠小说的金庸!
1948年,24岁的金庸因香港《大公报》复刊,被从上海派到香港。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慢慢接近自己的轨道。
1955年,金庸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同年以“金庸”为笔名写下了自己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震动了整个文坛。
从这部小说开始,金庸就把自己名字中的最后一个“镛”字拆成了:金和庸。
自此,金庸正式走上了武侠创作的征程,并迅速崛起,成为最耀眼的新派武侠小说盟主。
03
每个作者创作出的作品中的角色,大多都是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的影子:或是自己想成为的人,或是自己喜欢的人。
《书剑恩仇录》中文武双全,才貌俱佳的陈家洛。
《射雕英雄传》中慧质兰心、玲珑剔透的黄蓉。
在这些人物中,金庸最喜欢的人物是乔峰,他曾说过:
乔峰的一身集有郭靖之阔,杨过之狂,张无忌之正,石破天之良,令狐冲之快,周伯通之真,黄药师之捷,陈家洛之雅,洪七公之大,胡斐之警,不作第一人,可乎?
从侧面来看,金庸的梦想是乔峰。可他为什么要把心爱的阿朱写死?关于这个情节,万千书迷哭晕在厕所,还盼望着金庸先生有朝一日能再次提笔,把阿朱写活。
阿朱随着金庸一起去了。
04
创造出一个个传奇人物的金庸,在生活中也是仗义疏财、招贤纳士、讲信修睦的典范。
1959年,金庸用《射雕英雄传》挣来的本钱和在报馆积累的经验创办了《明报》。《明报》起初销量并不好,全靠他连载《神雕侠侣》起死回生。
那个阶段,往往是金庸还没写完,编辑们就已经在等米下锅了。
销量稳住以后,他就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镛”开始写社评,以扩大《明报》的影响力。
在他的辛苦努力下,《明报》在上世纪已成为兼营报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产的报业集团。
金庸对管理有着自己的的两条手段:一是要管好钱,二是要管好人。
对待爱情,他也是这样。
05
自古“才子配佳人”,美女几乎是英雄的标配。多情的金大侠自然逃不脱爱情的魔咒。
金庸一生,共有过三段婚姻。
第一段,是在1947年,在《东南日报》工作的金庸邂逅了17岁的初恋女友杜冶芬。
杜冶芬出身富贵之家,和金庸相识相恋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金庸对她一见倾心。
1948年3月,金庸因工作关系调遣至香港,处于热恋中的他推脱不掉,不得已去征求女友的意见,杜冶芬思索良久,答应可以在短时间内等他。
临别时,杜小姐依依不舍地说:“我们每人每天做祷告一次,不要忘了说,但愿你早日回到上海。”
当年10月份,金庸和杜冶芬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唯一一次大操大办的婚礼)。
婚后,两人一同前往香港。
婚姻的最初,两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金庸曾一度以“林欢”为笔名写影评、编剧本,对于为何用此笔名,金庸并未有只字片言。
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解读说,“林”是因为他们夫妇两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个“木”字,双“木”成“林”,而“欢”是他们当时生活幸福的写照。
由于金庸的工作太忙,根本无暇顾及妻子,不懂粤语又找不到工作的杜冶芬郁郁寡欢地回到了杭州,并死活不愿再回香港,两人无奈地办理了离婚手续。
50年之后,74岁的金庸谈起这段短暂的婚姻,依旧眼含热泪、耿耿于怀的说:“是她背叛了我。”
等闲变却故人心。
是谁变了?还是环境变了?
在金庸书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凡是青梅竹马的男女很少最后能走到一起的。
因为在金庸的生命里,初恋是非常美好和短暂的,他对这段短暂的婚姻是充满遗憾和感伤的。
06
1956年5月1日,金庸与第二任妻子朱玫结婚,朱玫比金庸小11岁,曾做过新闻记者,还懂英语,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女子。
婚后两人育有一子。
两人相恋时,金庸还未离开《大公报》。
当时的金庸日夜兼程,朱玫除了照顾四个孩子外,每天都坚持给他送饭。
在创立《华人夜报》时,朱玫曾担任社长,同时还兼任了《明报晚报》的采访主任,为金庸撑起了半边天。
1976年1月,金庸在《“明月”十年共此时》写道,“我妻朱玫每天从九龙家里煮了饭,送到香港来给我吃。”
可惜,能共患难的夫妻往往不能共富贵,在他们事业渐入佳境的时候,个性倔强的两人时常因工作大吵、怄气。
离婚后,朱玫并没有再嫁。
1998年,朱玫因病去世,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她,落得个医院员工替她拿死亡证明的下场。
金庸因此十分愧疚,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对不起朱玫”,“我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她现在过世了,我很难过。”
07
金庸的和第三位妻子林怡乐是在酒吧相遇的。
不得不说,金庸的每一任妻子都堪称绝色。
当时正值金庸的大儿子去世,金庸在酒吧里借酒消愁。身为服务员的16岁姑娘林怡乐是个金庸迷,她认出了金庸,就主动上去搭讪,劝金庸不要喝酒。
两个人在一起聊起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林怡乐也适时表达了自己对金庸的崇拜之情。
林怡乐说:金庸是文人,靠写稿维生,赚钱也比较辛苦,这10元小费她不会要的。
这番言语,让金庸很是感动,俩人就此成了忘年交,并渐渐互生情愫,最终走在了一起。
林怡乐不但聪颖貌美,还很会照顾金庸的生活。
老年金庸笑着说:“也没什么,平时她什么都很迁就我,到她发脾气时,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关系和普通夫妻一样啦。”
看来,每个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对待爱情的要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08
大概所有男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白月光”,大侠金庸的“白月光”就是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的首席女演员夏梦。
1957年,金庸因为在长城写剧本而认识了夏梦,夏梦眼波流转,顾盼生辉,气质脱俗,金庸初次见她便惊为天人。
他当即为夏梦量身制作了古装影片《绝代佳人》,此片获得了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
随后,他做导演,让夏梦主演了戏曲电影《王老虎抢亲》,这部电影曾一度掀起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热潮。
夏梦一时风头无两,星途更加炙手可热。
金庸赞美夏梦说:“西施长什么样不知道,不过她至少要有夏梦之姿,才算名不虚传。”
据传他小说中的王语嫣、小龙女等美人的原型就是夏梦。
两人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
夏梦21岁时就嫁给了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林葆诚,而金庸当时已和第二任妻子在一起了。
有一次金庸和夏梦相约咖啡店,当时的金庸趁着几分醉意,向夏梦倾诉了自己强烈的爱慕之情。
夏梦听了极为感动。
她表示:我非常敬重您的人品、也喜欢您的才华,只可惜您的爱迟到了。
夏梦感慨说“恨不相逢未嫁时”,并说她做人是有原则的,绝不会做伤害丈夫的事,也因此请求他的原谅。
金庸含泪应允。
从这件事上来看,夏梦确实很有原则,不愧是金庸看上的好姑娘。
到最后,夏梦满含深情地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
自此之后,夏梦就成了金庸一生中可望不可及的“梦中情人”。
然而,细心的网友发现,金大侠去世的10月30日,竟也是夏梦小姐的忌日。
相隔两年,他和夏梦在同一天去世,是为印证承诺,还是为追随爱情?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宁愿相信他已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而今,武功卓绝的金大侠,带着他的传奇和爱情,豪迈地去了。在另一个江湖中,也许他正与心爱的女人一起扬鞭策马、夕阳西下,仗剑走天涯。
金庸的江湖梦,我们的青春梦。
这一场梦,从缘起,到缘灭。
金庸,再见;我们的青春,再见了!
END /
---热点文推荐---
1、杭州保姆纵火案罪犯被执行死刑:爱与恨都走了,从此世上只剩下他了。
2、江歌妈妈,你够了!
3、朴树,你怎么哭了?
您的转发,就是对小木莫大的支持
作者李小木:网络写手,编剧。擅长情感写作,乐于探寻充满温暖与爱的人生故事,迷恋文字带来的人性共鸣。代表作品《亲爱的,对不起,我要去跟别人结婚了》,改编的电影已于全国院线上映。微博@李小木之海。
商务合作请
投稿请发
每晚九点四十五,小木跟你说晚安